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雨坤 《科普研究》2017,12(5):50-57
为了认识我国新媒体科学传播的现状,本文对样本科学类微信公众号进行了量化分析,以了解其科 学信息传播内容和信息表现形式。结果表明,科学类微信公众号的出现拓展了科学传播的传播渠道。科学类 微信公众号在科学主题上均比较多元,同时也积极使用图片、动图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以提高文章的生动性, 在内容建设和信息形式方面是积极向好的。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环境为广播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拓展了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FM 92.6许昌交通广播积极探索微信公众号传播渠道,利用微信平台传播新闻信息,且根据受众需求,丰富新闻信息内容和形式,增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为了进一步促进信息传播质量的提升,本文以FM 92.6许昌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为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的缘起,探究广播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孙静  汤书昆 《科普研究》2016,11(5):10-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科学传播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作为即时通讯工 具用户排名前三的社会化媒体———微信媒介,可以尝试在新媒体环境下发挥自身优势助益科学传播,即通过“以科普 微信公众号为核心、以朋友圈与微信群为两翼的全方位互动辐射”模式,为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新模式的探索提供 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媒介的移动化趋势成为当下传播的主流趋势,移动平台已成为了媒体转型的重要方向,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当下各类主流媒体都已经提出了融媒体发展战略,纷纷转向微信公众号传播平台,但如何与受众进行深入地互动和交流,扩大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每个微信公众号平台运营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传播策略进行探索分析,助力融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袁子淳 《通讯世界》2017,(19):58-59
随着微信应用软件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革新新闻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文中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传播特点和传播方式,尝试分析新媒体传播中微信公众平台的正面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田宏 《科普研究》2007,(3):17-22
从科学文化传播涉及的公众、内容、变化、市场、平台、媒体、社会等7个方面出发,对影响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改进科学文化传播工作的思路,提出了公众远离了科学是市场角色缺失的一个必然结果的观点,指出了传播工作中加强平台和政策法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2011年1月21日,微信横空出世。它以移动互联网作为阵地,打出免费语音通信的亮牌,实现了通信、社交、平台化三者一体。在新媒体层出不穷,受众选择多样化的今天,微信凭借其独特优势在短短三年之内收获了4亿多的用户。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使得报纸媒体纷纷侧目,继微博账号开通热之后又迎来了对微信公众账号的火热追捧,试图借助微信扩大影响。笔者首先分析了微信的媒介特点,然后分析了报纸媒体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信息传播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获得更好地传播效果,从而扩大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视角下的科学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可视化本是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领域,与多个学科密切交叉,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同时也在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领域有着较多的应用。本文从科学传播及图像传播的视野下关注科学可视化,从中外的前沿科学成果的可视化形式差异入手,提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科学可视化不断演变产生新的形态,指出随着公众理解与参与科学的程度不断提高,科学可视化的5W要素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研究科学可视化,提升科学可视化的传播效果是一项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嵇晓华  吴欧  刘旸 《科普研究》2012,7(5):51-54
本文分享了在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的平台上,科学传播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的案例,包括:科学传播促进科学共同体内部跨学科间的交流,科学传播帮助整合用于科研的社会资源,科学传播扩大科研结果的影响力,赢取公众信任,科学传播让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启发。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与青少年科学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峥 《科普研究》2007,(3):46-50
网络时代的来临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方法。网络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和多媒体等特点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更为青少年的交流和学习开辟了重要阵地。网络使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方式及过程变得主动、开放、交互,使资源得到共享。本文结合网络科学传播的优势和目标对青少年科普网站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