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任磊  李响  张超 《科普研究》2016,11(3):33-38
科技类博物馆作为我国科普基础设施中提供科普服务和科技传播的组织机构,是科普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和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阵地。厘清我国公民参观科技类博物馆的状况及其特征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本文以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结合历次调查和《中国科普统计》等相关数据指标,分析我国公民参观科技类博物馆的状况、动机、群体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对今后我国科技类场馆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增强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专业科技类博物馆,是指以根据某种生产实践或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某种专业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材料、设备、工艺流程等等为内容的科技博物馆。目前,中国的专业科技类博物馆呈现出行业办馆的特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专业科技类博物馆有了迅猛的发展。蓬勃发展的背后,专业科技类博物馆存在的问题也同样需要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资金多渠道投入问题及对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涛  柏坤  齐婧等 《科普研究》2011,6(4):74-80
科技类博物馆是我国科普事业的重要载体。作为社会公益事业,资金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推动和实现科技类博物馆多元化兴办、多渠道投入已经成为共识,学界对这一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体现出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本文就科技类博物馆资金多渠道投入议题集中梳理了相关文献,将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归纳,借此作为了解本议题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4.
甘晓  莫扬 《科普研究》2011,6(1):44-50
对中美六家科技类博物馆网站进行了内容分析,将科技类博物馆网站科学传播内容划分为科学事实、科学研究过程、科学理论、科学工作心得及科学研究的社会意义等五个方面。中美科技类博物馆网站在内容的丰富程度、与实体场馆相关性侧重及对科学内涵的展现上具有一定差异。美国科技类博物馆网站科学传播内容的设计对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网站内容的利用和完善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溪 《科普研究》2012,7(3):64-69
兴趣在观众参观科技类博物馆的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观众的参观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影响。本文结合举例,说明科技类博物馆可以通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下功夫,力求形式设计上的新奇、精美,增加观众对展览的参与度,充分利用观众相似的知识背景作为展览内容为切入点,结合人文科学领域的新思想表达展览设计者的传播意图。  相似文献   

6.
聂海林 《科普研究》2016,11(1):56-62
随着科技类博物馆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参观科技类博物馆走近科学、理解科学。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国际科学教育理念正在经历又一次变迁。追本溯源,科学传播的源头是在专门从事科学实践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共同体。科技类博物馆可充分发挥科学传播媒介作用,为公众与科学共同体搭建深入沟通的平台与桥梁。欧洲“开放式实验室”和美国“现场实验室”是很好的实践案例。受此启发,可在学习借鉴欧美经验的基础上,与专业科研机构合作将科研项目引进科技馆,在场馆内建设研究级、传播级科学实践平台,为公众提供深度参与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苗润莲  李梅 《科普研究》2010,5(5):55-58
科技类博物馆是面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论数量、类型还是展示理念、内容、展示手段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观众多元化的需要。本文基于国内外科技类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推进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温超 《科普研究》2014,9(2):47-53
科技类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主要通过展览来实现,展览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展览效果评估的开展。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NSF对其资助的非正规科学教育项目的评估要求,总结了NSF项目展览效果的评估框架,并以"星球大战:当科学与幻想相遇"巡展的评估案例为例,探索展览效果评估如何具体实施,为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展览效果评估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和《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中的概念界定,科技类博物馆是指以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主要展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以及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等内容的博物馆。其中包括科学技术馆(科学中心)、自然博物馆、天文馆、工程技术博物馆等。近10年来,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在增量建设和内容建设方面有了较大进展,但因其涉及学科、行业门类的多样性、管理体制的多头化、运行体制的单一性和展教方式的简单化,使其在运行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受到诸多制约。对其现状的厘清和思考有利于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履行和发挥科普场馆的科学传播与普及功能。  相似文献   

10.
如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新的聚焦点。5G技术被誉为“数字经济新引擎”,是“新”基建的排头兵,是“十四五”发展目标中的重要内容。5G技术的推广运用为社会各方面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其在博物馆的应用也非常广阔,文章就5G技术在博物馆应用的现状和前景进行深度研究,为5G技术对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科学普及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成利 《科普研究》2013,8(6):41-47,59
新媒体由于其依托信息技术成果而成为科学传播的新形式和重要渠道,它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可视性、平等性等特点和优势使其有别于传统媒体而深受公众喜爱。科普要利用好新媒体就必须针对公众的需求变化,适应新媒体的特点,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制作新媒体科普节目,使之微型化,开展“微科普”,政府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新媒体传播方式方法,分析并比较其效果,制定鼓励新媒体科普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促进其健康发展,使新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科普工作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忻歌 《科普研究》2010,5(4):44-50
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和公众对科技馆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科技馆作为最主要的公益科普传播机构,其目标观众定位,不应仅锁定在“青少年”这一有限群体,而需拓展到“全民”的无限目标,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和提升,以满足社会各类人群新的科普教育服务需求,切实担负起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社会职责。科技馆自身急需着手开展以“全民科普”为应对目标的新课题,从而开创科普教育的新局面,充分发挥科普资源效益,走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文章对上海科技馆开馆八年来的探索尝试和积累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理性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幸泽  汤书昆  王明 《科普研究》2013,8(5):47-52,82
转基因食品是社会上颇具争议的技术产品。最近的“黄金大米”事件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在中国推向了一个高峰。过去关于中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调查主要集中在认知度和购买意愿方面。本文调查了中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科技政策期待。结果表明,被调查公众期待对转基因玉米进行标识;期待看到更多正式的政府官方信息;期待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风险监管,慎重商业化;对转基因主粮作物商业化等重大食品政策问题,大部分被调查公众期待能参与政策决策;期待完善转基因食品风险监控体系、严格转基因食品审批程序,以及强化转基因食品质量追究责任,等等。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个青少年科技赛事,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美国科学人才选拔赛是美国的两大知名赛事。本研究从竞赛阶段类型、筛选形式、评审环节和评审标准4个角度,对以上竞赛的筛选机制进行了深入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1)简化竞赛的评审环节,提高综合素质考察环节的有效性;(2)细化评审标准,扩展评审维度,科学设定各维度权重;(3)扩大省赛评委的选择范围,实现各省评委的共享;(4)加强省赛评委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郝倩倩 《科普研究》2013,8(3):82-86
近年来,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科技馆科学传播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科技馆应用移动技术的必要性出发,总结了科技馆使用的移动技术及其典型使用场景,归纳出基于移动技术的科技馆科学传播服务模式,分析了移动技术给科技馆科学传播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蕾 《科普研究》2012,7(3):37-41
在年轻人对于理科学习日益疏远的社会现实背景下,2005年,日本学术会议发起了《科学技术的智慧》计划。以北原和夫为首,来自七大领域的150名科学研究相关人员立足于日本的科学技术的现状与传统文化,勾勒出所有日本人应该共有的科学技术基础素养的框架结构并据此制成了报告书。该框架如今不仅用于设置中小学校理科教育的课程大纲之中,并且也成为社会中大众科学教育(科学馆、科学展等)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7.
科学传播和技术传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学传播研究和技术传播研究在国内已经成长为颇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但一些基本概念的不甚清晰,人们的理解也不甚一致。科学传播与技术传播的区别并不在于传播的内容是科学还是技术,而是在于传播的目标与任务、技术的角色、流动的关键信息、面对的对象群体、利用的渠道手段等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和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现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和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现状,指出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已远远落后世界科技发展要求,与我国总体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不相匹配。建立我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机制是增进我国国家科技发展后劲、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实现我国国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易永胜  程萍 《科普研究》2013,8(6):12-19
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依靠自身科技创新优势,在企业自身动力的主要推动下,采用多种方式开展了科技普及工作,收到了促进科技普及的良好效果,展现了高新技术企业推进科技普及的良好前景,改善了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普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深圳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的实践探索,所具有的经验启示包括企业双主体(创新主体和科普主体)优势是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作用的关键、完善综合动力机制是促进科技普及作用的前提、探索完善作用方式是促进科技普及作用的保障、自主创新路径跃升是促进科技普及作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