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微视频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可以随时随地的,按自己的步骤学习。中小学里微视频专业人员、设备有限,培训不足。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如何更方便快速的制作微视频?如何传播微视频?学生怎样能及时的利用微视频随时随地的学习呢?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手机APP的应用,让智能手机成为制作、浏览微视频的良好终端。我们有容易上手的摄录设备(智能手机或平板),容易传播的网络交互平台(微博),有无处不在的网络(因特网或手机移动互联网),学生拥有接收信息的终端(手机或平板或电脑),有安全可靠大容量的存储空间(云盘)。这些元素的结合,最大限度的整合了目前的人员、设备、网络资源,促进微视频教学的普及发展,让碎片化学习、翻转课堂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2.
微视频这个在微时代的新产物,与微信、微博一起推动网络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微视频通过搭建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为更多人创造了分享自我的机会,让更多不同阶层的人在网络中表现自己.本文对于“微时代”下微视频的传播方式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其特点和不足,为微视频的转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智能化设备已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从而引申出了智能化手机的应用于发展,面对这样的科技进步,学者与专家创新并开发了微视频的方式,高职院校采取此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能够丰富教学形式,同时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使用手机进行微视频教学有自己的优势与特点,从手机微视频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阐述微视频的开发与研究,能够创新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针对微视频的教学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微视频在学校各类教育中应用越来越普遍.依据微视频的教学特点,针对高校计算机操作性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依据ADDIE模型和ARCS动机理论,探索构建微视频在高校计算机操作性课程中的教学应用模型,通过教学案例展示微视频在课堂应用中教与学的过程,利用微视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已成为科普界热议的话题,“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发展成为科普界的共识,发展科普文化产业,通过市场为公众提供更为优质和更加丰富的科普产品与服务,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能弥补国家公益科普行为的不足。基于这一背景,围绕“科普文化产业发展”主题,在中国科普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渴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科普和旅游的结合为科学技术的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本文对国内外科普旅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从科普旅游概念、科普旅游资源、科普旅游开发、科普旅游发展对策、科普旅游心理、专项科普旅游等进行综述,并做出了研究现状评述。  相似文献   

7.
微视频是在线课程呈现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资金和时间问题,微视频的录制又让许多教师望而却步.本文介绍一种在线课程微视频的录制方法,它的优点在于,教师只需了解视频编辑软件的简单操作,就可以独立完成(DIY),成本极低,时间地点灵活方便.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微视频效果却很好,完全可以满足在线课程对微视频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微视频在当今传媒时代的传播方式上以"短、快、精"为其特点,通过对微视频合理恰当的运用,可以在湖北评书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得以发掘和拓展。本文试通过对微视频在大众媒介环境下的作用探索和分析,对湖北评书保护与传承在微视频中的作用做一个宏观阐述。  相似文献   

9.
《信息通信》2022,(1):199-202
在自媒体时代下,微视频作为承载信息量最大、传播效率最高的媒介,逐渐得到大家的青睐,一些微视频商业平台(APP)开始盛行起来,而大学生群体需要个性化的、健康的、针对大学文化的微视频平台。文章分析并设计了适合高校建设的微视频学习文化展示平台,方便学习者迅速找到所需的资源,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更好的为高校师生服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普的新发展和需要深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比较系统地概括和梳理了我国近年来科技传播与普及(科普)的最新发展情况,分析并总结了我国科普工作在科普理念、科普政策、科普实践、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普理论、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并对我国未来科普工作和科普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需要深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认为,我国近些年来在科普研究和实践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科普工作已经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科普研究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并将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永富  解静  吴建福  齐文雯  牟研娜 《半导体光电》2020,41(2):273-277, 282
介绍了一种轻小型推扫视频一体化微纳遥感相机的综合优化设计思路。系统设计时综合考虑星地一体化处理,采用大F数RC系统降低产品光机体积重量;电子学采用商用货架产品加固技术实现高性能同时降低成本,星上数据处理采用数字TDI技术实现面阵相机推扫视频一体化成像,大幅提升成像效能。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微纳遥感相机具备视频、推扫、条带等多种工作模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该技术在欧比特视频相机等微纳遥感载荷的设计及研制中进行了应用,在轨获取了高品质的视频及遥感图像,在商业遥感载荷市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刘晓梅 《电子测试》2016,(2):117-118
针对科技的迅速发展,微信和智能终端的大众化,微课程被大众关注和迫切需求。本文设计了中职微信“Premiere视频编辑”微课程系统,采用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前端,个性化设计选用新浪SAE服务器搭建实现微信微课程系统设计;并采用Premiere视频编辑实现微课程多媒体编辑;进而给出系统各功能部分的设计。实际效果表明,该系统满足师生的教与学需求,并且提升教学情趣,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视传媒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视频包装也被日渐重视。影视艺术类高校作为电视等媒体人才的培养基地,自然得顺应视频包装的发展,在视频包装制作的硬软件开发应用上进行教学和科研的探索,结合工作实际,对影视类院校毕业生视频包装带制作系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微课是借助网络所进行的一种视频教学活动,将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能够丰富课堂活动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将浅谈将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希望能为计算机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案.  相似文献   

15.
孟森 《电子测试》2014,(11):133-134
从教学内容、技术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对网络视频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运用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参考权重,提出了多层次的评价模型,利用FCE对网络视频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多层次、量化分析评价,使网络视频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为网络视频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时代,为了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微课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微课的开发和广泛使用一方面能够将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学习的需求。微课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张颖 《信息技术》2020,(5):41-44,53
视频直播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和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了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发挥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社会功效,针对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和基于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广泛应用的现状,文中从平台总体结构、RTMP视频传输协议、 Red5流媒体服务器、视频采集与编码和视频解码与播放等五个方面展开研究,解决了平台建设过程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为开发先进、科学和适用的健美操视频教学移动直播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曾懿 《电子测试》2016,(8):66-67
在微课制作中,需要PPT讲解录屏和视频编辑时,有很多种制作软件可以选择,目前常用的是Camtasia Studio,Camtasia Studio是美国TechSmith公司出品的屏幕录像和编辑的软件,简称CS.CS除了屏幕录制外,还有比较强大的视频编辑功能,对微课制作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被誉为微课制作的瑞士军刀,是视频微课制作的首选工具.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CS在微课制作中比较实用的变焦功能.  相似文献   

19.
5G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视频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机遇。从5G网络架构、大视频网络架构及应用场景分析等方面探讨大视频在5G时代发展的前景以及如何在大环境下对大视频面临的监管挑战进行积极的应对。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微小型飞行器由于机械振动、气流扰动等原因引起的图像高频抖动,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该平台的稳像算法。采用基于生物视觉的匹配方法估计帧间运动矢量,建立了图像参数传递的数学模型;结合微小型飞行器的运动特点,提出了带约束的交互式多模型卡尔曼滤波方法(CIMMKF),针对绝对帧位移曲线和旋转角度滤波,引入硬约束条件减小模型不准确性产生的误差,再通过软约束平滑硬约束带来的局部跳变求得图像合适的校正量。最后,给出了一种新颖的微小型飞行器平台稳像算法性能的评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稳像算法能够适应飞行器多种状态的交替改变,有效减小滤波延迟,去除高频抖动,保留主动运动,使稳定后图像质量满足观察要求,具有图像信息保留程度高、速度快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微小型飞行器实时视频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