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的IC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高、电压高、寿命长、无记忆、无污染等其它电源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以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如手提式MD、游戏机、数字摄像机和照相机、PDA等都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工作电源,特别在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领域中,锂离子电池更是占绝对优势。但是,锂离子电池必须有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保护电路,否则极易被损坏,甚至还会危及主机。  相似文献   

2.
实现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离子电池最早出现于1991年并成为许多应用领域的首选技术,这些领域包括卫星、地面车辆以及模型飞机,另外还有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这主要归功于锂离子电池突出的能量密度,也就是所储存能量和重量的比值.  相似文献   

3.
雷奥 《电子世界》2007,(4):28-30
锂离子(Li—Ion)电池作为移动电源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国防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PDA、通信设备、卫星、数码照相机等。本文主要讲述利用MSP430F12×2微控制器实现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索尼公司实现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以来,凭借其高比能量、长使用寿命、无记忆效应、安全、可靠且能快速充放电等优势,锂离子电池已成为近年来新型电源技术的发展热点。锂离子电池是绿色环保型无污染充电电池,符合当今各国的能源环保需求,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目前已成为笔记本电脑和手持系统能量来源(电源)的首选。随着CPU、显示器和 DVD驱动器对电源功率的需求持续增长,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组也不断发展。同时,大批量制造工艺保证了高能量密度电池组有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 许多新技术在提高性能的同时也增大了系统的功率消耗。对生产电池的化工企业来说,电池生产技术的实质性进展是很困难的,耗时长、成本高。所以必须寻找优化电源保存的方法。智能电池系统(SBS)是出现的最有希望的技术可以大大提升电池组的性能。 在便携式计算机行业,对锂离子电池真是又爱又怕。在锂…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作为可靠的供电设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煤矿井下,但由于锂离子电池存在的安全问题,使其在煤矿领域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电源在煤矿井下应用的安全性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为把好矿用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产品在该领域的准入关,国家相继制定新相关要求,来严格生产和检验。文章阐述了矿用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安全性能试验要求的几点变化,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和考核针对物质。对落实新要求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最大化电池容量以及最小化电池充电时间方面,锂离子电池充电和系统控制架构已成为当前的重点技术领域.本文首先将探讨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系统以及在充电电压、电池容量以及电池使用寿命(battery cycle life)之间,或者在充电电流、充电时间与电池使用寿命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低,因此成为目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理想电源,但是锂离子电池的重大缺陷则是成本高、内部电阻高、大电流输出不易.此外,锂离子电池不耐过度充电,如果过度充电或短路,会造成电池温度升高,甚至发生爆炸,因此必须为锂电池加上保护线路以避免危险.  相似文献   

9.
摄像机电池的升级换代和旧充电器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直流电源,它的负极材料是锂金属,正极材料是碳材. 锂离子电池问世以来,以其他电池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应用于许多领域,像大家熟知的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机等,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该电池应用于军事与尖端科学方面.实践表明,锂离子电池还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绿色电源.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直流电源,它的负极材料是锂金属,正极材料是碳材. 锂离子电池问世以来,以其他电池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应用于许多领域,像大家熟知的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机等,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该电池应用于军事与尖端科学方面.实践表明,锂离子电池还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绿色电源.   ……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更高效、更环保的储蓄电源设备,随着现代科技技术不断的发展,锂离子电池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将其广泛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但是,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一些细小的结构缺陷会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对使用者的人身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同时我国在锂离子电池检测过程中其技术也落后于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因此,为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问题,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评价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锂离子电池带来的安全问题,讨论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结合某型号便携设备用锂离子电池分析了高G值冲击过程对电池的损害,研究了锂离子电池高G值冲击的安全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尽可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多数便携式设备采用内、外两种供电模式:没有外部电源时采用设备自带的电池供电;当有外部电源接入时立即切换到外部电源.这样,就需要一套专门的电路来检测是否有外部电路接入,同时,还需要一套电路来控制电源切换开关.此外,目前越来越多的设备采用锂离子电池供电.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相比传统的镍镉、镍氢电池更为脆弱.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直流电源 ,它的负极材料是锂金属 ,正极材料是碳材。锂离子电池问世以来 ,以其他电池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应用于许多领域 ,像大家熟知的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机等 ,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该电池应用于军事与尖端科学方面。实践表明 ,锂离子电池还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绿色电源。我们经常说的锂离子电池的优越性是针对于传统的镉镍电池 (Ni/Cd)和氢镍电池 (Ni/MH)来讲的 ,主要包括 :(1)工作电压高。单个锂离子电池能量较镉镍电池和氢镍电池大 3.6V ,在工作电压相同时所需电池节数和体积大为减小。(2 )比…  相似文献   

15.
未来几年之内,消费电子将超过通信领域成为电源管理产品的应用大户,特别是便携消费产品。然而,以锂离子电池供电的便携系统也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满足不断提高的系统复杂性要求,如何满足更多的电压管理需求,如何在小体积内实现高功率,如何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延长电池的寿命,如何提高产品的性价比等诸多问题,正在困扰着锂离子电池供电系统设计人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尽可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多数便携式设备采用内、外两种供电模式:没有外部电源时采用设备自带的电池供电;当有外部电源接入时立即切换到外部电源。这样,就需要一套专门的电路来检测是否有外部电路接入,同时,还需要一套电路来控制电源切换开关。此外,目前越来越多的设备采用锂离子电池供电。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相比传统的镍镉、镍氢电池更为脆弱。锂离子电池对于过充、过放非常敏感,过度的充电和放电会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在一些高端设备所用的电池中,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都…  相似文献   

17.
2004-- Sinosat-2被定为我国首颗直播卫星发射日期延至2006年 这一年似乎比任何一年更多了些内涵. 年初时分,鑫诺卫星公司发表消息称,Sinosat-2卫星具备有效地防止非法信号攻击的能力,是中国第一颗具有抗干扰能力的高可靠广播通信卫星.航天科技总经理张庆伟透露,Sinosat-2卫星的研制已突破大容量贮箱技术、大型中心承力筒技术、卫星电源及控制技术、机械太阳翼及二次展开机构等12项关键技术,进入了研制的重要阶段.卫星还将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商业卫星项目管理方式,突出用户评审和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锂离子电池和3.3V电源的应用日益普及,便携式设备的设计师常常要设计仅用一个锂离子电池供电的3.3V电源。但是,锂离子电池的输出电压在放电周期中在3.3V上下变化,这就使得电源的设计变得复杂化。这种情况需要一种降压/升压变换器来完成升压和降压变换工作。这种需求并不少见;多年来,设计师需要用4个NiCd电池来得到5V输出。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初,锂离子电池走出实验室,并很快实现商业化生产。以锂离子化学为基础的电池,其输出电压通常是镍镉电池或镍氢电池的三倍,输出电能总量是同样大小镍镉电池的两倍。锂离子电池储存的电功率目前已经能够达到2200毫安-小时,所以设计人员经常选用锂离子电池作为便携式设备的电源。锂离子电池与镍氢电池或镍镉电池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优点:重量轻和储能密度高(见图1)。每个锂离子电池可以提供的能量密度大约为100瓦特-小时/公斤或200瓦特-小时/升,输出电压可在4.2V~3.7V。由于这类电池的自放电率很低,所以比较适合在使用期限长,但不经…  相似文献   

20.
多节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可充电电池,它具有单体工作电压高、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循环使用寿命长,可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充足电以及允许放电温度范围宽等优点.此外,锂离子电池还有自放电电流小、无记忆效应和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其全球供货量正在持续增加.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报告,07全年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的全球供货量比上年增加了17%.而随着锂离子电池的使用面的扩大,对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保护就显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