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是有着独特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在许多重要领域得到广发的应用。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国目前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始终在全国建筑总能耗中居高不下,不到4%的建筑面积在全国城镇建筑中能耗的比例中却占据22%。一些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在其空调与通风等方面的能量消耗已经占据全国总能耗的1/3,因此,物联网的技术的应用不仅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更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我国能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空调系统已在社会广泛应用,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中央空调系统也成为建筑的能耗大户。在全球推进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如何节能、高效地解决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减排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而空调能耗又约占建筑总能耗的50%~65%,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对我国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与推动建设为节约型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变频器世界》2009,(12):I0001-I0001
节能减排大行其道的今天,智能建筑更应当重视节能。 作为能耗大国,我国与建筑相关的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7%,特别是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其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电梯等方面消耗的能量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堪称耗能大户,并且,我国已有建筑中高耗能建筑占95%以上,能耗量的比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建筑节能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向山 《电子测试》2013,(4X):266-267
据有关资料显示,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大约占据30%的重大比重,建筑给排水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和节水研究不可轻视,本文将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对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和节水技术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伴随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经济与资源的矛盾日益尖锐,节约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也立志于创造"节约型社会"。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极大,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7%以上,并且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其中建筑电气设备占到建筑总能耗的67%以上。相关资料显示,通过对建筑设备进行节能优化,可实现15%到40%的节能效果,加强建筑设备电气节能已势在必行。通过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不仅对办公楼的电气设备控制达到智能、自动控制的目的,还能有效节约能耗,一直是当前办公建筑建设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6.
文中分析了可视化能源管理系统在楼宇中的重要性和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可视化能源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为了建筑以绿色环保为导向,提倡节能减排在建筑的应用,有益于构建智能化建筑。采用物联网技术,以某楼宇项目为背景,开展智能化建筑,通过构建建筑能耗结构及应用。并且建立建筑能耗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可视化能源管理系统在楼宇行业的应用,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普及到现代建筑的消防领域,形成了物联网消防技术。基于此,文章就物联网技术在消防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多方面分析,并就如何实现物联网技术与消防系统有效结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借鉴。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设备已成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产出科研成果不可或缺的资源,但其在能耗方面也是巨大的。据统计,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能耗占高校总能耗的20%。文章基于多传感器技术精准管理的特点开发一个实验室能耗管理系统。系统采用M2M协议作为简易实验室仪器设备能耗管理机制的基础,并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多种传感器应用到能耗管理系统中。为验证能耗监测机制的可行性,文章进行了系统的模拟仿真,成功地从多传感器中读取了各类实验室仪器能耗信息,按照阈值设定进行精确的能耗管理。据测算,在使用本系统之后的实验室能耗平均下降30%。  相似文献   

9.
消防事业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建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消防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需求,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智慧型的消防物联网系统来提高我国消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就对消防物联网云计算中心的网络架构进行了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绿色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节能作为我国推行低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引起了大众的关注。照明能耗是建筑能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电气照明进行节能设计,在整个建筑节能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也就决定了,建筑电气照明节能技术对电气工程建设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建筑电气照明设计时,不仅要满足建筑照明的基本需要,还应该保证节约电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我国不同海域海水源热泵系统适应性及能效,着重分析了海水源热泵系统在我国5个典型海水区域的系统组成及系统运行总能耗。以某沿海办公楼为依托,使用建筑能耗分析软件DEST分别模拟出在天津、大连、青岛、上海、温州等5个典型沿海区域该建筑的全年空调负荷,采用温频法计算建筑全年通风空调能耗,结合不同海水源热泵取水形式在一定输送距离所需输送能耗得到各运行工况下海水源热泵系统能效参数,分析对比得出海水源热泵系统的COP值在空调制冷工况下比空气源热泵高出30%以上,空调供热工况比燃煤锅炉高23%以上,为我国不同区域海水源热泵系统的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秦敏  赵飞  刘宁 《通讯世界》2016,(5):60-60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其在我国射频技术(RFID)中的应用,使得射频识别系统的成本降低并加快该技术在物联网中的进一步应用。为了进一步探讨“物联网”对我国射频识别技术以及通信网络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对“物联网”以及射频识别技术的相关知识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物联网时代的应用范围逐渐变广。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对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影响,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物联网时代的具有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进一步推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全球能源危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加剧,促使新技术、节能环保理念也逐渐在建筑中开始广泛应用,有效的降低了建筑耗能,节约并保护环境资源。外保温技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外墙施工中的应用,有效的调节了室内的温度,降低了能耗,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本文将通过探讨外保温节能技术的特点和注意的问题,进而探析了该技术在建筑外墙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以期对外保温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柳玉銮 《长江信息通信》2021,34(12):129-131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普及,我国物联网领域涉及的跨系统信息交互业务也在持续增多。但是,受各系统中数据标准不统一、使用领域相对固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所使用的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都存在着明显的信息孤岛现象,信息共享难度大、成本高以及渠道单一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信息资源交换系统和共享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各应用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已成为促进物联网持续发展与完善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参考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事件驱动SOA架构为基础的物联网统一管理平台,它能接入并管理所有物联网,可有效解决信息共享难度大的问题。同时,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系统地论述了平台的结构和实现依据,力求为我国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也在逐渐增多,而建筑的高能耗对我国的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加,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在楼宇节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和集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物联网技术,其是一种嵌入式楼宇节能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采用了STC89C52芯片联合热释电红外微波双鉴传感器等来对楼宇内的各中功能进行控制,降低楼宇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根据相关研究和测试,发现多媒体教室中的年电耗量降低了45.4%左右,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寻水环热泵新的应用理论,以循环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建筑与机组间的能量链提出转换能思想并以此建立能级理论。该理论使用循环水代替建筑负荷作为新方法来确定机组因工况转换对水环路产生的反向能并揭示运行具有的双重属性,同时,还报道运行的节能区与辅助热源容量模型。另一方面,以天津办公建筑为案例其测试结果表明:运行拐点出现在80%负荷率其能耗为总量10%;使用辅助热源可减弱负荷率对运行的影响且平衡它与机组的能耗是冬季运行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鹏  赵经纬 《通信世界》2009,(40):I0005-I0005
物联网走向成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阶段。谢东亮认为,目前,我国应该把握物联网标准和应用这两颗“红心”,全力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占据业界制高点做准备。  相似文献   

19.
基站作为通信运营商重要的通讯建筑,其占到整个数据中心能耗的60%以上,而空调系统又占基站能耗的35%~40%,对比了基站制冷系统不同的节能技术,其中热管作为基站重要的节能设备,通过De ST-c中全国有数据城市的气象参数,着重分析了全国各地基站应用的可行性、节能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电子标签(RFID)系统在物联网技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它的异构性和低成本性,使得其非常容易遭到恶意攻击。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本文对RFID系统的实际使用需求有针对性的对物联网安全协议进行分析和设计。以期能够保护物联网的信息安全与隐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