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移动平台对无线信道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移动平台对无线信道特性的影响,在分析移动多径信道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信道模型下多普勒效应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不仅针对不同信道衰落条件下平台移动引起的多普勒效应进行仿真,而且为进一步阐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还对平台移动引起的数字通信误码率进行了仿真。信真结果表明,平台移动不但会扩展多普勒频谱,而且会加快信道衰落,造成误码率上升。  相似文献   

2.
基于移动端多天线系统的无线衰落信道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根据当前无线移动通信对多天线移动接收端性能仿真的要求,讨论并建立了适于空时信号处理的移动端矢量信道模型。通过分析无线移动信道特点。研究了影响接收信号幅度相位的诸多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随机参数选取进行了探讨。其中考虑到移动端接收信号到达角扩散的特点,采用GBSB椭圆模型产生了适于移动端接收信号仿真的随机角度,改进了一种瑞利衰落生成算法。最后信道的数值仿真结果符合理论和经验。同时,通过TD-SCDMA系统链路级仿真,也证明了该信道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无线通信电波传播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无线通信系统信道模型的分析,详细讨论了两种进行无线信道估计的模型.重点对用于估计信道的Okumura-Hata和COST231-Hata传播模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这两种模型进行了仿真和对比.  相似文献   

4.
衰落色散无线信道的电波传播预测与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多径色散及多普勒频移造成的频率-时间选择性衰落是城市移动无线信道的一个重要特性。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城市无线衰落信道的传播预测模型,并对上述无线信道传播模型的时域衰落特性进行了模拟仿真。  相似文献   

5.
结合使用Gilbert模型和Jakes改进模型,对无线移动信道模型进行仿真,准确地模拟了实际中的无线多径衰落信道。改进的信道模型中增加了突发错误状态,更加符合实际信道特征。仿真结果证明了丢包率与分组大小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曲线的斜率随误比特率的增长呈线性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6.
万璐  刘阳 《电子科技》2007,(1):17-19
无线信道在实际中难以测试,但信道仿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文中给出了一种灵活且适应性强的无线移动信道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中的衰落信道模型及算法,运用该算法对衰落信道进行仿真,给出衰落信号的仿真结果以及输入信号经衰落信道处理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无线移动信道的仿真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无线移动信道衰落特性的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模型,并对计算机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8.
针对具有长突发误码特性的无线信道特征,根据移动通信系统的仿真要求,基于简单分群马尔科夫(Markov)信道模型,提出了利用stateflow技术的信道仿真方法,并生成移动信道的差错序列.仿真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无线移动信道的统计特性,并具有可视化、流程化和层次化的特点,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软件仿真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田怡 《通信技术》2010,43(7):147-149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商务活动中,越来越希望能够以移动的方式灵活地接入因特网。2002年11月,IEEE802标准委员会成立了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工作组,致力于为移动用户开发一个新的标准。以IEEE802.20物理层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从一般的无线信道模型入手,通过对MIMO信道进行分析,以现有MIMO信道模型和建模方法为基础,给出一个基于IEEE802.20协议的信道模型,并在此模型上进行仿真与性能分析,得到模型的频域和时域特性,从而证明给出的信道模型和仿真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IEEE802.20的信道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涉及的cdma 2000蜂窝网定位仿真系统,基于Simulink可视化仿真工具,实现了移动台位置的自动生成,定位系统无线链路和定位算法的仿真,评估结果的可视化输出,并且建立了与实际移动信道比较接近的定位信道模型,使得定位系统的开发更加方便、直观。  相似文献   

11.
面向智慧海洋、智慧农业等垂直行业场景的广覆盖无线接入需求,低轨卫星通信因其可靠的连接性、更宽广的覆盖能力以及超大带宽连接的巨大潜力而成为了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低轨卫星通信的系统性信道建模流程与仿真方法仍相对匮乏,对于低轨卫星信道的高动态特性仍缺乏有效的建模方法,且大多模型仅能支持单场景通信环境.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模块化、高动态的多场景卫星通信信道建模机制,并据此设计实现了一套动态卫星信道建模仿真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流程化的建模思路,并引入了基于卫星信道高动态特性的动态参数更新方法.所设计的卫星通信信道建模与仿真机制能够生成卫星通信的信道大、小尺度参数与信道冲激响应,且对不同场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许从方  丛键 《通信技术》2014,(7):733-737
无线信道的特性直接关系到为实现优质可靠地超短波电台通信必须采用的技术措施,因此分析研究无线信道模型对于超短波电台通信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平坦开阔地形的超短波无线信道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无线信道的特性以及多径衰落的信道模型和统计特征,描述了超短波无线信道模型的组成框架,结合应用实际进行了信道仿真与性能分析,得到信道模型的时域和频域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满足应用需求,可以应用于超短波电台的算法设计仿真。  相似文献   

13.
无线网络的信道分配博弈分析,可分为单冲突域和多冲突域建模。在ad hoc网络中,采用多冲突域建模更符合实际。将ad hoc网络建模为多冲突域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完美信息的非合作信道分配算法,验证了算法的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其他算法在多冲突域中更能最大化信道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陈强  杨霄鹏  杨栋  倪娟 《电讯技术》2012,52(1):117-124
在介绍航空信道建模基础上 ,借鉴地面移动信道研究成果,分析了描述低空无线信道特性的常用参数,对不同场景下低 空信道的多径时延、多普勒频移等传输特性作了详细介绍,给出了低空信道建模的一般模型 。介绍了低空无线信道常用的LMS、RLS、CMA 三种信道均衡算法。最后,对低空无线信道建模研究以及适合低空信道的均衡算法进行展望 , 指出在改进现有均衡算法、编码和均衡相结合、最大多普勒估计和自适应均衡相结合等方 面是值得关注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Inthisdissertation ,weestablishanend to endsimulationmodelfortheperformanceevaluationofWCDMA/ATM basedthird generationcellularsys temswherewetakeintoaccountthequalityofser vicesintheintegratedvoice dataenvironment.Thisdissertationaimstoprovideaframeworkfo…  相似文献   

16.
低空空地情况下的信道建模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础。在借鉴已有陆地和航空信道建模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低空空地信道的特殊性和不同场景下的小尺度衰落参数。针对现有小尺度衰落信道仿真模型的不足,提出了适应低空空地不同场景的小尺度衰落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模型更符合理论分析结果。仿真在LTE系统中不同场景下的信道特性,说明区分场景建立低空空地信道模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以巡检机器人为代表的终端设备在变电站中应用广泛,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发展迅速,未来5G可移动终端在变电站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通信系统的性能与无线信道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变电站中可移动终端的5G通信信道特性至关重要。文章针对变电站三维(3D)散射环境下5G可移动终端的通信信道的特性问题,基于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提出采用几何分析法建立3D信道模型,并推导出了信道的时间自相关函数、空间互相关函数。基于5G频段,仿真并分析了无线信道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研究了不同大小的莱斯因子对无线信道特性的影响。上述仿真结果表明了5G终端在变电站的可用性,拓宽了变电站场景下可移动终端运用5G通信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太赫兹频段作为至今尚未被完全开发的超高通信频段,具有超大带宽等优点,将其应用于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后五代(Beyond 5G,B5G)移动通信系统,除实现更高速率传输外,还可实现地面移动网络与卫星网络频谱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推动新一代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建设.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星地通信系统的太赫兹信道建模与仿真方法,分析了自由空间损耗、分子吸收损耗、云雾衰减、雨衰减及多普勒频移等太赫兹信道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星地太赫兹通信信道建模流程,并给出了分步骤信道参数的生成方法.通过数值仿真,对不同天气状况下传输距离和频率对传输信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所生成的信道响应对误码率进行评估,从而验证了所提出模型和方法的可用性.所提建模方法能够提供不同传输条件下的动态太赫兹信道响应数据,从而为今后太赫兹频段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评估与测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