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即时消息(Instant Messaging)自1998年面世以来,只经历短暂的市场认知周期便被广大使用者所青睐。IM始于ICQ软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实时通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即时消息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周全,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阔,各种IM软件层出不穷,例如QQ、MSN、YahooMessenger等。随着应用的发展,今天的即时通信产品已经将电子邮箱、手机短信、文件服务等内容融合进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网络通信工具。移动即时消息移动即时消息来自于最近通信业界最成功的两个应用的结合点:固定网络中的桌面即时消息和移动网络中的短消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移动即时通信业务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时通信(IM)能够为用户提供即时消息、语音、视频、文件传输等多样化服务,几年来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重要通信方式,并逐渐向移动通信领域渗透。本文首先描述了IM的应用现状,然后介绍了移动IM的业务功能和目前IM标准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基于SIP/SIMPLE的移动IM网络架构,最后分析了移动IM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移动IM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启诚 《通信世界》2006,(12):27-28
即时消息(InstantMessaging,简称IM)诞生于1998年,其特点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即时通信。在问世不久,IM就在互联网上成为最热门的应用之一,国外的MSN、YahooMessenger及国内的QQ等IM通信软件就是其中的代表。随着中国移动市场的高速发展,手机用户增长迅速,将IM与移动结合开始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用户来说,对在外出的情况下保持IM持续在线有很强的需求;对于IM提供商来说,将互联网上的成功复制到移动领域将大大拓宽其收入渠道;对于运营商来说,移动IM作为一种提升数据收入、增加ARPU值及降低用户流失的重要业务也备受青睐。对于运…  相似文献   

4.
张杰 《通信世界》2007,(16A):30-30
即时通信(IM)的诞生是以1996年ICQ的出现为标志的,并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迅速发展,成为继电话、电子邮件之后的第三种现代通信方式。如今,主流的即时通信软件除了典型的文本消息功能外,还辅以文件共享、音视频通信和电子白板等功能,在个人应用和企业应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全球许多著名的传统电信运营商也开始提供IM业务,  相似文献   

5.
基于现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流量特征,评估不同应用对通信网络造成的影响,重点研究了IM类应用在注册和挂起过程中对移动网络的拥塞机制,并对该类业务的流量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技术优化改进网络接入容量、市场营销来引导合理消费等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OTT在移动互联网中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TT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这种应用和目前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业务不同,它仅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而服务由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目前,典型的OTT业务有互联网电视业务、苹果应用商店等。随着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不断提升,OTT业务越来越普及,种类越来越丰富。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王春萌所撰《OTT在移动互联网中的挑战与机遇》一文从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出发,对现有OTT业务模式、价值链等进行分析,基于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爱立信对OTT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探讨了如何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与优势,将OTT服务与网络运营商有机结合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融合通信与移动互联网业务融合的趋势,比较了基于网络、终端、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实现方案,在几种流行的社交手机实现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通讯录为中心的深度定制智能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通讯录插件实现跨进程通信和多应用的协同,从而实现传统通信和互联网IM、社交应用的多渠道协同通信.  相似文献   

8.
移动IM增值业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述了移动增值业务发展近况,指出移动即时通信(IM)将成为未来移动增值业务(VAS)新的增长点,介绍了实现IM的相关标准,并对融合下一代网络的IMPP与SIP/ SIMPLE协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谈及融合通信,首先明确其定义。融合通信是传统通信与IT、互联网三大领域逐步发展、自然融合的结果,是基于统一平台、面向各种终端和接入方式的新型社交网络沟通平台。其融合的内容包括通讯录、话音、短信、视频会议、传真等通信功能:IM、状态、空间、微博、SNS等互联网应用,以及桌面软件、企业信息系统等融合。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4G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4G网络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升级,提高网络传输的速度,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本文将探究5G移动网络绿色通信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通信网络成为工业、农业和商业等各方面信息交换的重要手段,渗透到社会生活各领域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即时通信工具(IM),凭借自身优势:小巧、超强的生存能力和非凡的网络穿透能力,占据信息通信一席之地。同时也成为了众多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消灭的目标。本文结合工作应用过程中的案例浅析IM在企业应用中的风险及如何基于windows域管理IM工具。  相似文献   

12.
乾纶 《现代通信》2005,(11):43-45
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希望他的员工在离开办公室时,仍能通过基于一个号码上的综合通信服务,随时随地利用公司的语音与数据网络资源移动办公,提高办公效率,降低通信费用。企业这种移动办公的需求,对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提出了挑战——需要为企业度身定制通信专网,满足企业用户高效、便捷、灵活、经济的个性化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速度惊人,移动用户呈现爆炸式增长。2000年1~6月份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放号超过1000万,用户总数突破4800万。网络规模的扩大,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不同厂商的网元设备增多,造成网络管理的难度增大,对网管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科学管理现代化通信网络,发挥网络的规模效益,实现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集团公司、省、地市公司都相继建立了各自的网管系统。本文结在通过对网管系统的应用以及怎样更好发挥网络管理功能,为企业服务阐述一些个人看法。一、中国移…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人们把焦点投到移动电视上,无论是身在通信领域的移动运营商还是传统的电视业者。欧洲的主要3G运营商在目前大都开发了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移动电视技术,随着应用和网络的扩展,更先进的基于MBMS的移动电视技术也在顺利的发展中。加上爱立信杰出的3G网络能力,高速的HSDPA网络,基于现有移动网络的移动电视解决方案可以现在就为运营商带来傲人的收入。  相似文献   

15.
《通信世界》2008,(38):43-43
华为不仅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工程交付服务,更能够提供网络技术服务等专业服务。麦加朝圣期间的通信保障、巴塞罗那330通信大会现场通信保障、2008北京奥运通信保障等重大项目上,都能见到华为专业服务团队的身影。  相似文献   

16.
《电子科技导报》2007,(9):93-93
据金山毒霸全球反病毒监测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目前.MSN、QQ等即时通讯(IM)工具已经成为继网络浏览之后病毒的第二大传播渠道。越来越多的病毒开始利用MSN、QQ等IM工具大肆传播。据艾瑞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数量将超过2亿。随着IM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病毒开始瞄准准IM软件,将IM软件作为传播渠道大肆传播。  相似文献   

17.
何畏 《通讯世界》2016,(11):13-14
近年来通信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通信业务负载越来越大,使得人们对通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移动通信网络带来了很大挑战.为了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一定要不断调整、优化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移动通信网络交换侧相对于优化无线侧而言,花费的时间更短,投入的成本费用更低.本文主要针对移动应用的寻呼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了优化设计移动核心网交换侧网络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和移动智能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在网络资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描述以一种移动的多智能体系统,并且在进行系统底层通信、智能体在网络环境移动、智能体与服务器之间通信应用CORBA。服务器接受任务,派遣服务请求智能体在网络环境中寻找能为自己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完成向服务器预订服务任务。给出系统接受任务后派遣请求智能体的工作流程及服务器接受智能体访问的流程。  相似文献   

19.
固定移动走向融合FMC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MC(Fixed Mobile Convergence)是固定与移动融合的简称。FMC允许客户使用同一终端、从任何网络接入、享受相同的服务,其发展过程分为业务捆绑、综合业务和终端设备融合。FMC使用户在一个终端、一个账单的前提下,在户内能够使用固定网络进行通信,在户外可以通过无线/移动网络进行通信。FMC就是在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之间,使终端能够实现无缝漫游。对于用户,FMC意味着简单和方便;对于运营商,FMC是能够让他们从新的增值业务中获取额外收益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通信市场增长向需求拉动型的转变,业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业务的角度来思考FMC。目前,全球电信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20.
如今,网络应用日益丰富,IM、P2P、视频、网络游戏和SNS(社交网络)等越来越普及,它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躲避协议封堵,网络变得越来越难管理;随着应用的发展,数据集中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也对安全设备的性能、并发连接、容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