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倪杰 《科普研究》2017,12(4):33-42
在国内科技馆遍地开花的STEM 课程教育,在其“原产地”美国的主体实施机构是学校。目前国内 外关于STEM 课程教育尚缺乏行动的课程理论,而在国内科技馆开展的STEM 项目多属于引进性的案例,围 绕自身场馆展品、展项自主开发的项目较少。这些“放之四海皆可为”的案例,使得科技馆开展STEM 课程 教育的必要性受到质疑。事实上,科技馆的大部分展品、展项是跨学科的成果,具有趣味性,蕴含着丰富的 工程、艺术的内容,通过实际体验、操作,可以在真实的情景中实现群体协同相互帮助、相互启发,进行群 体性知识建构。文章通过对STEM 课程教育诞生的背景、教育特质的分析,运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对科技馆 开展STEM 课程教育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究;最后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上海科技馆展项为例探讨了科技 馆开展STEM 课程教育的环节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建设科技馆过程中,展品展项设计、制作和安装工作存有监制风险,一定要充分认识这些风险,并进行有效规避,具体可以通过构建展品展项监制机制。本文主要分析了建设科技馆过程中存有的展品展项的各种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进步,地方型科技馆必须转变观念,以创新为纽带,加强科技馆的改革,本文阐述了地方科技馆的发展现状,并实现展品与教育相结合;积极体现地方特色;提高科技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地方科技馆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戚敏 《科普研究》2007,(1):47-50
本文依据企业富集大量科普资源及其建设科技(普)场馆的创新理念,研究探讨了企业工程技术类科普场馆的基本特点,以及工程技术科技馆建设的两大难点,即缺乏专业科普人才和缺乏展品、展项的科学创意、规范制作。提出3种企业科普场馆建设的措施和对策模式:“行业专家 科普专家”的模式,“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模式,“不拘形式,因地制宜”的模式。同时,还对展品、展项的构思、设计与制作,企业科普场馆与“工业科普旅游”的关系,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可炜 《科普研究》2011,6(6):63-69
展项创新问题的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展项研发在科技史上的定位,界定了展项创新的内涵,进而揭示了展项创新的本质所在。展项创新是在知识统摄基础上的物质创新,是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的统一,这也是现代展项创新的追求所在。  相似文献   

6.
张彩霞 《科普研究》2011,6(1):51-57
本文依托中国科技馆馆内课题《基于展项的网络教育平台》,重点对网络教育平台开发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本文充分考虑国内外教育活动现状,以学习动机论和情境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激发、满足观众需求为出发点,提出分阶段的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措施,以期提升中国科技馆的教育活动水平并对国内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科技馆建设理念和建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兆正 《科普研究》2010,5(1):53-56
在中国,科技馆的建设日益成为博物馆界关注的焦点,场馆规模巨大,新建馆数量成倍增长。但是,如何使每一个新建馆都能够具有特色和新意,使得科技馆发挥其应当发挥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科技馆建设中理念确立的重要性,以及理念如何统辖整个科技馆的创新工作。通过回顾科技馆的发展历程及四个发展阶段的不同时代背景和特性,从科技馆发展的脉络和理念特征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科技馆都承载了时代的特征和区域的特点,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其展示内容、展示方式、教育理念均发生变化,从而造就内在理念和外在形态不同的科技馆。本文以上海科技馆为例,解说科技馆发展的第四阶段——现代化综合性科技馆的特点,"藏品模式"与"展品模式"的不同,"学科中心"与"课题中心"的区别。最后,针对国内科技馆的创新与特色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国内科技馆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产品,这些信息技术产品设备是人类与未来沟通,超越自我的纽带。在当前的很多科技馆中大量的应用虚拟与现实技术,让人们亲身体验科技的力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引导人们能够在科技馆中与科技环境互动,开拓人们的思维。基于此,在本文中针对虚拟与现实技术在科技馆互动展项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黄体茂 《科普研究》2012,7(2):51-57
世界主流科技馆的教育理念基本是一致的,是由科技馆创始者和科技馆界专家群体不断丰富和自然形成的一个思想体系,核心是一种基于开放和观众自主的先进教育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动手、体验、交互等,强调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由于常设展览教育非常符合这些理念,因此成为科技馆标志性和最主要的教育形式,科技馆常设展览教育应坚持遵循这些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张彩霞 《科普研究》2014,9(3):52-57,90
通过对国内外科技馆实验类教育活动的发展和现状的调研,分析国内科技馆在实验类教育活动方面的不足及努力方向,借鉴国外成功运作经验,建立表演台、外展项目、活动室和实验室三个层级的实验类教育活动运作体系,并指出各层级的侧重点和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朱荣 《电子技术》2009,36(12):82-83,81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快速崛起的新型技术。它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以往一些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出教育技术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狭隘性,开拓了现行教学手段的发展空间,为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EON Studio是一款比较成熟,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全新虚拟现实开发展示工具,文章应用它进行“认识棱锥”模拟教学实例的开发,对EON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性和实验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展品研发角度谈科普展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红 《科普研究》2011,6(2):77-82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创新展品都没有统一或公认的定义,亦没有可操作的评定标准。本文把"创新"当作一个过程来研究,从展品研发角度探讨对科普展品创新的认识。创新是一个过程,在中国环境下,创新成功才可称之为创新。文章从对美国探索馆展品研发入手,探讨了"展品创新是一项尚未完成的永久性工作";继而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馆行业的科普展品创新情况,即缺乏对展品研发周期的认识,谈论展品创新的时间节点不合适;最后,提出了促进展品创新的方法——重视革新、加强对展品研发周期全过程管理、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展品负责人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研究和分析了面向航空通信应用的边沿触发器教学设计。以边沿触发电路实现原理为核心,引导边沿触发机制的探究式学习;以航空机载网络通信为具体应用背景,引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现中实际问题,设计曼切斯特码检测系统实验;使得边沿触发器教学成为“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和创新实践的新载体,以期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独立、创新和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朱幼文 《科普研究》2011,6(2):71-76
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科技馆展品创新行为的主要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首先从世界科技博物馆展品发展的轨迹分析现代科技馆展品的特征,对比了我们与国际先驱们在展品设计基本思路上的差异;继而从展览设计程序、展览展品招投标制度安排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制约展品创新的外在因素;认为,导致我国科技馆展品缺乏创新的最主要因素是展品设计思路和展览设计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探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核心内容和关键。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教学观念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验环节、改革评价体系,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增加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从而适应社会时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者们已经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教育教学创新工作,高等院校作为教学创新的示范基地,创新教学探讨和研究的重点部门,教学创新是否已经对大学生的学业提升和综合素质提高产生了显著效果,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热门问题。文章将在社会科学化研究的基础上高效灵活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避开单一研究方式的局限性,通过对研究内容数据化,准确、直观地给出教学创新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针对性地给出建议,为教育的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的展示一直以来在不断地寻求手段上的拓展与创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博物馆内的展示无疑将是一次美妙的尝试,然而它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本文拟以上海科技馆应用信息无线传输技术实时呈现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东滩湿地场景为例进行讲述,新技术与博物馆的"联姻"一方面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另外一方面也拓展了博物馆的时空,同时延伸了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平台。新技术的应用已开始激发传统博物馆的展示走向新的领域并焕发出全新活力。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但会受到学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因此尝试开设专业创新素质教育课程、开放实验室作为实验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使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创新包括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它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得以实现。而创新教育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创新人才意义重大。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营造创新文化、树立科学精神、更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20.
"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体会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介绍了近三年来在“数字逻辑电路”课程中的教改措施和经验,其中大型作业学员课题负责人制度、课外讨论形式和双语教学的尝试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