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承担了中国科协重点项目"全国网络科普现状专项调查"。本文简要介绍项目的方法和指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了我国网络科普发展的特点,并指出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此次调查为制定我国"十三五"网络科普规划工作提供了经验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钟琦  王艳丽 《科普研究》2016,11(6):40-47
在海量信息时代,开展科普工作需要具有针对性,了解网络科普舆情特点可以让科普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本文从中国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和新华网共同开展的“科普中国实时探针”舆情监测系统数据入手,分别从不同 媒介载体舆情热度对比、同类媒介载体舆情热度对比、科普专题舆情热度对比、舆情热度趋势图规律分析(日、 周、月) 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对网络科普舆情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力求为科普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杜伟  谭轶  杨松  张洪喆 《科普研究》2011,(Z1):41-45
全媒体、3G网络、LED显示屏等新技术的兴起给科学技术传播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新型科普设施"全媒体科普视窗"的研发、应用和推广为主线,探讨了新形势下依靠科技手段创新科普传播方式的意义与途径,并阐述了以全媒体科普视窗为基础的科普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公众是科普动漫的最大受益群体,也是科普动漫传播的主要对象。并且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的网络科普动漫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从网络科普动漫影响力出发研究网络科普动漫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受众的角度利用结构方程理论来研究网络科普动漫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利用受众的视角发现我国网络科普动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关键性基础工作在于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科普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普人才资源支撑。培训是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的主体工作。本文从科普人才培训需求分析入手,尝试运用系统理论设计科普人才培训实践体系,创新性提出实体培训与网络培训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沈林兴  刘英 《科普研究》2011,(Z1):66-70
电脑等数字化物件及其网络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化时代,其深远的影响力源于将现实世界蕴涵的信息进行了数字化(以数字0和1的组合来表示信息),并经过快速广泛的传播,形成虚拟世界。正是由于数字化以及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导出了数字化时代的种种特征。数字化的虚拟世界是比由语言、符号所形成的模拟化的抽象世界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促使现实世界发生更深刻的变革。在数字化时代,人们有更强的求知欲和求真欲,对科普有更高的要求。数字科普由于其突出的优势,必将成为科普的主流。传统科普也将与数字科普相配合而呈现崭新的面貌,在许多场合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9月27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和北京数字科普协会主办的"科普精品与全媒体出版"沙龙在北京科技活动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8.
赵宏洲 《科普研究》2012,7(1):38-44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从而提出其与大众传媒的共性及特性。并根据网络新媒体的共性和特性,分析了网络科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索网络科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赴科普场馆旅游游客的猛增,科普场馆旅游服务所呈现的弊端也日渐凸显,对科普场馆旅游服务的相关研究理论提出了要求。科普场馆旅游服务体系有何特点、如何构建科普场馆旅游服务体系、体系应包含哪些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该体系如何促进和保障科普场馆旅游的发展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沈林兴  刘英 《科普研究》2011,6(7):66-70
电脑等数字化物件及其网络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化时代,其深远的影响力源于将现实世界蕴涵的信息进行了数字化(以数字0和1的组合来表示信息),并经过快速广泛的传播,形成虚拟世界。正是由于数字化以及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导出了数字化时代的种种特征。数字化的虚拟世界是比由语言、符号所形成的模拟化的抽象世界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促使现实世界发生更深刻的变革。在数字化时代,人们有更强的求知欲和求真欲,对科普有更高的要求。数字科普由于其突出的优势,必将成为科普的主流。传统科普也将与数字科普相配合而呈现崭新的面貌,在许多场合发挥不  相似文献   

11.
钱贵晴 《科普研究》2009,4(4):16-23
从科普的自然属性理解,科普是非学科科学技术教育与传播的集合。作者综合应用脑科学及创新教育理论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对科普进行研究,提出了“科科普环境信息场”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围绕以人为本的宗旨来理解科普,并从这一新视角对科普的定义、内涵、属性特征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事件科普营销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王蒲生 《科普研究》2013,8(2):26-30
从事件的视角看科普,已形成了社会公共事件、社会热点事件、社会突发事件等社会事件中嵌入科普的应急科普模式。但从科普的视角看事件,应急科普模式只是依托事件展开科普的组成部分,结合事件营销和科普营销的已有研究基础,本文提出事件科普营销模式,界定其依借公益性、聚焦性和危机性事件的内涵和依附性、新闻性、策划性三个特征,并从科学技术渗透疆常生活、资源整合、投入产出效率等角度论述其兴起的内在依据,并提出借势方式和造势方式下的四种路径。  相似文献   

13.
游清徽 《科普研究》2010,5(6):80-85
赫胥黎是科学普及发展历程中的著名人物,他通过大量的科普讲座和科普读物,让公众了解并热爱科学,促进了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本文从主体、对象、目的、途径等角度,对赫胥黎科学普及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科普资源的概念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霖  张平淡 《科普研究》2007,2(5):34-41
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已经成为我国科普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何界定科普资源因而成为工作开展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资源科学和科普的内涵入手,对科普资源加以较为全面和科学的界定,以求为科普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学普及是劳动分工-社会分化的产物。劳动分工-社会分化孕育、造就出科学家阶层。自18世纪科学家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形成以来,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是科学家的重要社会职责。随着社会进步、信息和知识的增长,科学普及的作用日益重要。它可以缓解信息、知识分化的负面影响,是消除知识贫困的有效手段、途径,是社会整合不可缺少的重要社会基础。科学普及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的社会行动。科学普及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只有疏通科学普及社会渠道,让广大社会公众理解科学,才能实现科学的本体化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滕艳霞 《科普研究》2011,6(7):82-85
发展科学普及事业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措施,由于数字科普相对于传统科普形式而言,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形式生动、互动性强等特点,因此更能有效地吸引受众。近年来数字科普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仍需不断提高,要对受众进行认真分析,正确把握科普知识的需求,以免造成科普资源的浪费。数字科普更要关注弱势群体,尤其要肩负起社会老龄化赋予的历史使命。发展数字科普是数字时代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新形式,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目前科普游戏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开发理念相对滞后。论文从科学普及与电子游戏的互动关联出发,提出两者之间存在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上的冲突性;由于两者目标受众的重叠以及都强调受众主动参与所形成的亲和性;以及两者在科学规律和游戏规律尊重基础上的合成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学普及和电子游戏如何实现有效融合,并对科普游戏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