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大型激光装置主放远场自动准直的图像处理进行优化研究,主要包括远场基准计算和远场光斑中心计算两个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图像处理的稳定性和计算效率,在远场基准计算和远场光斑中心计算时对处理图像的区域施加约束。在远场基准计算时,针对transport spatial filter(TSF)图像和cavity spatial filter(CSF)图像,分别采用两个处理流程。在远场光斑中心计算时,对TSF图像和CSF图像,采用统一的处理流程,采用聚类方法计算远场光斑中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图像处理方法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一种车载激光雷达自动准直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车载激光雷达的收发光路自动准直系统.该系统采用了CCD相机和图像处理技术以确定发射光束的方向与接收光路的准直情况.使用一台2维电动调整导向镜,改变激光发射方向,计算机测控软件负责监测收发准直情况并且实现发射激光光束方向的调整,而无需人员干预.实验室验证系统上的测量表明,当准直误差为40 μrad时,完成准直需要的时间通常不超过40 s.  相似文献   

3.
激光聚变装置光束自动准直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光束自动准直系统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的高功率激光装置,研究了光束自动准直的原理和关键技术,介绍了国外光束自动准直系统的发展状况,展望了高功率激光装置自动准直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激光在放大器多程放大及靶面高指向精度,介绍了高效准分子激光系统多路光束自动准直技术的研究工作。提出利用双叉丝阵列像传递光路,分别在输入光路和输出光路上设置叉丝阵列作为近远场基准,解决了光路中无天然准直基准及多路并行准直等问题。搭建了预放大器II的三路双程激光自动准直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利用成像系统和反馈控制结构实现了自动准直系统的联调实验。  相似文献   

5.
无缝钢管激光视觉准直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多个激光线结构光传感器对无缝钢管进行光切,求出各个光切面中心点的空间三维坐标,由此确定钢管轴线的直线度。本文提出了无缝钢管直线度激光视觉测量方法,推导了数学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高斯光束传输特性,在水下激光成像的特定条件下,提出了设计准直器的一种新方法和最优化设计方案,并给出了最优化的流程图。计算了高斯光束通过准直器的象差,并 同步扫描水下激光成像系统准直器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7.
基于以太网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红外无线通信应用于标准的室内10Base T以太网(Ethernet)中,在点对点红外无线通信的基础上实现了与以太网兼容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通过红外无线适配卡将以太网的曼彻斯特编码转换成适于红外无线传输的4脉冲位置调制编码,同时将以太网帧格式在其物理层上进行处理,把以太网的传输媒质从有线的铜缆双绞线转换为红外光线;并根据红外器件的发光特性,应用光学准直透镜有效地拓展了传输距离。  相似文献   

8.
光路自动准直中的全自动化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光路准直的基本原理,借助反射镜伺服系统的精密调节和计算机的自动控制,提出了全新的光路自动准直控制算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光路自动准直单元,编制了控制程序,对光路自动准直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的光路自动准直单元完全实现了光路的自动准直,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提出了几种提高光路自动准直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树道  马忠良  王敏  彭舒龄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10):1017001-1017001(7)
能见度是航空、航海及其他领域关系到安全保障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透射式能见度仪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测量光路的准直状态,对能见度测量精度有重要影响。根据其光学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扫描方式的透射仪测量光路自动准直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自动准直系统。系统通过电机驱动发射端探测光束与接收端接收视场分别在两个垂直方向上进行扫描,计算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准直方位角,进而实现透射仪测量光路的对准。系统测试表明,系统可以实现透射仪测量光路的自动对准,方位角定位最大误差为66rad,准直时间小于10 min,系统具有准直精度高、过程自动化、易于安装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腔镜准直是多程放大光路准直中的基础,针对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多束组并行准直对腔镜准直的要求,提出一套基于衍射对称性的腔镜准直算法,可以避免腔镜准直受到图像质量的影响而导致精度偏低。在神光Ⅲ主机装置上进行了该腔镜准直算法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算法,采用基于衍射对称性的腔镜准直算法,可以将腔镜准直精度由8μrad提升至3.96μrad。  相似文献   

11.
光纤技术在光路自动准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路自动准直系统用于惯性约束聚变的高功率激光装置的光束精密自动准直调整.针对神光Ⅲ原型装置四程放大光路对自动准直系统的调整时间和调整精度的要求,考虑到光路总体结构的要求,利用光纤像传递和光纤耦合技术,结合近场远场像传递原理,使用插入式光纤点光源实现了后腔镜的准直调整,充分考虑了四程放大的光路像传递特点,设计出一套优化合理的四程放大准直方案,并且在神光Ⅲ原型装置模拟实验平台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考核.实验结果表明光路自动准直系统能够在15 min之内顺利完成系统的光路调整,光束近场调整精度优于近场光斑的±0.5%,光束远场调整精度≤±0.3",满足了原型装置总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用于激光核聚变的装置CCD光路自动准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用近远场光学系统和CCD摄像机探测光束位置,微机图象处理技术计算光呸中心偏离误差并调整伺服反射镜,使光束自动恢复到原来位置。  相似文献   

13.
一种高精度激光光路自动准直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精度激光光路自动准直系统,提出了一种更加精准的四象限探测器的信号处理算法,采用四象限硅光电二极管代替传统的CCD探测光线指向,运用DSP技术处理探测信号,控制惯性压电陶瓷电动调节架快速自动准直,精度可达1μrad.该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CCD探测光线方法中的处理速度慢、校正精度低、占用资源大的问题.飞秒激光实验应用证明,系统能够实现激光光路的快速自动准直.  相似文献   

14.
罗凯  陈培锋  王英 《激光技术》2018,42(1):30-33
为了检测长导轨的直线度,采用激光作为参考基准线,将2维光斑位置传感器作为光电转换器件。当固定在导轨滑块上的2维光斑位置传感器沿着导轨移动时,光斑的位置数据会通过蓝牙模块传输到终端上,输入位置信息之后,软件会自动绘制出导轨的2维直线度曲线。结果表明,计算出激光偏角带来的误差远小于1μm;通过高精度位移平台,实验验证了系统的精度可达到3.4μm;实际使用中,检测了7.2m的长导轨,取得了长导轨的直线度数据,重复精度可达5μm。这一结果对长导轨直线度测量的研究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张颖 《电子技术》2004,31(10):25-27
文章先阐述了当前整个售检票系统的体系结构,然后详尽地描述了基于以太网的旅游景点自动售检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最后从检票控制单元的硬件方面来介绍其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根据激光雷达原理并结合实际实验经验,设计了一套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的激光雷达光束自动准直系统.通过控制激光发射导向镜的位置,使激光在东西和南北方向扫描,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分析处理,得到最后方位使收发系统平行.操作过程每次只需10~20 min,精度可达到0.1 mrad.系统应用到大气温度监测中,将测量计算结果与模式CIRA86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反演高度30~45 km处误差1~3 K,45~65 km处误差2~5 K.  相似文献   

17.
传统隧道相贯线光自动准直计算方法存在计算精度差,准直计算效率不佳问题,为此,设计一种隧道相贯线光多路光束自动准直计算方法.构建隧道相贯线光准直计算激光雷达方程进行信号采集;通过模糊消除方法实现激光雷达测量距离与光斑能量中心数值的校准,完成了隧道相贯线光多路光束自动准直计算.为了验证隧道相贯线光多路光束自动准直计算方法的...  相似文献   

18.
阐述高精度激光准直系统的总体构成及特点,着重分析高斯激光束经过薄透镜的变换规律、最佳准直区域以及激光准直光学系统的设计思路.给出系统光电接收转换元件的主要技术参数、直线度误差测评软件的设计方法和用于高精度激光准直系统实现直线度误差的静态、动态测量方法和直线度误差的主要评定方法.利用开发的测评软件,对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对该系统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太网拓扑结构自动探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今的网络拓扑结构在网管领域的重要性正在慢慢显现。而现今的大部分网管软件的探测往往都是基于IP层,对最常见的二层网—以太网的拓扑自动探测算法与实现均较为少见,论文介绍了以太网二层拓扑自动探测算法。  相似文献   

20.
李成江  陆鸣 《激光技术》1993,17(5):285-288
结合高斯光束的传播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激光准直扩束光学系统设计参致的确定方法,并给出了自校整空间位移测量仪中准直扩束系统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