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4月16日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厅字[2017]47号),持续推进IPv6在网络各环节的部署和应用,全面提升用户渗透率和网络流量,加快提升我国互联网IPv6发展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于2019年开展中国IPv6网络就绪专项行动。工作任务包括:  相似文献   

2.
2010年以来,IPv4地址耗尽驱动了过渡技术的部署热潮。许多主流运营商纷纷开展现网试点和验证,成功地推动了过渡技术的成熟和商用。主流厂商设备都能支持IPv6,网络基本具备了IPv6端到端承载能力。业务流程打通为IPv6运营奠定了基础,IPv6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不再是网络能力,而是用户和业务的发展。本文在介绍IPv6发展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引出了IPv6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探讨了IPv6用户与业务发展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李阳春  冯薇薇 《电信科学》2016,32(5):179-185
针对新、老旧设备混合组建的端到端运营级网络,产业界通常采用传统的定性方法描述其IPv6通信能力。通过定义IPv6通信事件、IPv6通信能力指标,提出了单节点、节点集、单路径、多路径以及端到端运营级网络的IPv6通信能力指标及其计算方法,从而实现IPv6通信能力的指标化分析,并评估了端到端运营级网络的IPv6通信能力。  相似文献   

4.
1 概述 (1)IPv4存在的问题 IPv4公网地址耗尽.这应该是当前IPv6替代IPv4的最大原动力.随着IPv4最后的公网地址被分配光,加上接入公网的用户及设备越来越多,IPv4地址枯竭的问题日益加剧. Internet用户快速增长.随着科技行业的发展,更多的用户、更多种类的设备接入公网. IPv4缺乏真正的端到端通信模型.为了缓解地址紧缺的问题,私有IPv4地址空间被大量部署,私有地址空间的定义极大程度上缓解了IPv4地址枯竭的问题,任何人在任何本地私有的网络中都能够随意使用IPv4私有地址,只是这些地址无法连接公网,如果需要访问公网,或者被公网访问,那就需要用到NAT.  相似文献   

5.
隧道技术是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初期最重要的技术。根据个人用户上网的方式分为NAT上网用户与非NAT上网用户并分析不同类型的用户如何登陆到IPv6网络,对于非NAT上网用户可以采用访问IPv6网络,对于NAT上网用户Teredo隧道和隧道代理访问IPv6网络,最后演示IPv4用户如何登陆IPv6网络。  相似文献   

6.
随着IPv4地址耗尽,IPv6的发展进入快车道。IPv6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标准组织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大了过渡技术的标准化进程。各大运营商着手制定适合自身网络发展的IPv6战略,纷纷开展现网试点。主流设备厂商把IPv6作为新的发展机会点,不断构筑产品在IPv6的竞争力。端到端产业链齐发力,加速了IPv6产业成熟。华为致力于为运营商提供端到端的IPv6解决方案,积极开展联合创新,参与IPv6的标准制定,不断构筑IPv6产品、解决方案的竞争力。本文从标准、运营商、设备商的视角总结了IPv6发展现状,把握IPv6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华为全球首家发布的CGN产品是华为端到端IPv6演进方案的核心产品,能够满足双栈、DS-Lite和6RD等不同IPv6演进路线的挑战。虽然IPv6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环节需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加速推进和广泛应用,入网设备特别是原有的受限设备将会急剧增加,IPv6的推进已是大势所趋,其对网络安全治理也将带来深远的影响。从地址配置角度看,IPv6已经解决了设备和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从应用角度看,IPv6对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海量设备实时在线、端到端互联的应用场景具有良好的支撑,同时便于溯源管理;从全球层面看,IPv6的应用及部署还将对网络空间格局的力量博弈带来深远的影响,大国在相关领域和市场的竞争博弈将更趋激烈。  相似文献   

9.
IPv6隧道代理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茂科  刘鑫  严程  黄辉 《电信科学》2002,18(3):39-42
隧道技术为IPv6端到端的分组穿越广泛分布的IPv4 Internet提供了虚拟链路。手工配置隧道效率很低,不适应于用户较多情况下IPv6虚拟网络的配置管理。隧道代理(Tunnel Broker)技术实现了隧道的自动配置和管理。本文实现的隧道代理系统在可扩展性方面进行了改进,该系统已经在CERNET IPv6试验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微信支付业务模型分解剖析,研究影响微信支付业务感知的网络因素,探索微信支付业务端到端感知定界的新方法,创新性提出基于沿街商铺+支付场景的专项优化保障方案,形成专项和日常多项优化举措,有效提升用户微信支付业务体验,助力提升用户感知。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关于组织实施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要求,运营商需要对现有的无线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支撑系统、安全系统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以达到规模商用的要求,实现对IPv6的端到端的支持。文中对业务网IPv6过渡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不同过渡技术的业务适用场景,以实现终端IPv6用户对移动业务的访问。  相似文献   

12.
用NS-2.1b6+Mobiwan进行仿真实验,给出了移动IPv6三角路由和优化路由之间的性能比较分析。在仿真实验中,检测了移动节点在广域IPv6网移动时通信对端节点和移动节点之间的端到端分组时延。实验结果表明,移动IPv6优化路由的性能明显优于三角路由。  相似文献   

13.
基于IPv6的移动数据网络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移动需求,并将移动IPv6作为IPv6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IPv6在移动环境下可更好地支持端到端以及多媒体业务.随着IPv6标准的成熟,移动网络中逐渐引入IPv6也成为通信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介绍移动数据通信和IPv6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探讨了在移动网络中引入IPv6的策略,并给出了3G网络环境下IPv6地址分配方式以及移动IP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移动IPv6协议的优点,列举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邢涛 《通信世界》2010,(11):40-40
华为公司为湖南电信提供了端到端的IPv6设备,实现了"长沙模式"的IPv4网络向IPv6网络的平滑演进。  相似文献   

15.
国家域名.CN 进入 IPv6时代2004年12月23日,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 服务器的 IPv6地址成功登录到全球域名根服务器,CN 域名服务器已升级支持 IPv6并接入 IPv6网络,支持 IPv6网络用户的 CN 域名解析。这表明我国国家域名系统进入下一代互联网,今后我国广大互联网用户可以在 IPv6网络环境下使用 CN 域名。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基于 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的部署、发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16.
汪幸  臧伟 《信息通信》2014,(7):254-255
借助上海移动互联网IPv6应用示范项目,研究了适用于本次移动互联网IPv4向IPv6过渡的关键技术,制定了手机视频IPv6应用改造的端到端解决方案。通过在多终端类型以及多网络条件下,对改造后的手机视频应用进行一系列测试,文章得出了安卓客户端在WLAN网络下表现最佳的结论,并提出了增加手机终端对IPv6协议的支持度,以及优先在WLAN和LTE网络中推广IPv6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球IPv4地址已经耗尽,IPv6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IPv4到IPv6过渡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如何使用各种过渡技术在现有IPv4网络设备资源下进行IPv4网络到IPv6网络的平滑过渡已成为当代互联网发展的方向。因此提出了城域网宽带拨号用户IPv4到IPv6过渡方案,即以双协议栈为基础技术,同时采用6to4/ISATAP Tunnel。并且在此环境下运行WWW、FTP、Http、DNS等网络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8.
赵光磊 《通信世界》2012,(14):28-28
IPv6的规模部署不仅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推进,与此同时,亦需要拓展基于IPv6的新业务、新应用,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确保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窗     
IPv6论坛IPv6论坛是一个由互联网设备制造商组成的全球性组织,其目标为:普及人们对IPv6的认识,推动IPv6技术的市场应用,从而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安全的下一代互联网。基于此目标,IPv6论坛的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一个开放的国际性IPv6专家论坛,在成员之间共享IPv6知识和经验,推动基于IPv6的新应用和全球解决方案,推动IPv6协议的互通性,通过合作实现端到端的服务质量,解决IPv6部署中遇到的障碍。IPv6论坛是国际上最大的IPv6组织,但不负责IPv6协议的制订,有关IPv6协议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制订。到2002年底,IPv6论坛拥有150多个成…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设计用来替代IPv4的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自1996年由IETF的RFC2460加以规范以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一定的部署。IPv6技术相对于IPv4有许多显的优点,如巨大的地址空间、主机地址即插即用的自动配置、层次化的地址结构、强制性的IP Sec和端到端IP连接性等。由于技术上的优点,IPv6在3G、pDA设备、导航设备以及家用网络、宽带服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