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普人才建设任务及执行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刚 《科普研究》2011,6(4):45-49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势,要求我国尽快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而科普工作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支撑手段。我国目前的全民科学素质水平较低;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科普人才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因此,必须加快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在尽快补足科普人才数量的同时,扎实提升科普人才的工作能力酝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围绕重点任务的执行需要,设计好支撑办法,形成环环相扣的措施体系,并最终实现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郑念 《科普研究》2009,4(2):19-29
本文从分析科普人才的基本概念入手,对科普人才及其队伍的构成、基本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既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普事业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之举。作者认为,科普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须遵循"正规教育与培训提高相结合,激励与引导相结合,战略布局与局部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系统地培养和开发科普人才,并结合开展人才评估,提高科普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质量,以满足各方面对科普工作和科普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国家在科普人才尤其是科普专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断突破与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远不能满足国家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工作的需要。如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如何加大科普专职队伍建设是当前国家在创新体系的范畴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我国2010年全国科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的基础上,对我国科普专职人才、科普专职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战略目标,提出政府、高校、人才所在单位三位一体的科普专职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建设的重视,科普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科技馆作为我国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数量迅速递增,尤其以小型馆为主,占到总数的80%以上。在硬件设施完善的基础上,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人才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已成为了小型科技馆做好科普服务的关键。本文在结语小型科技馆科普人才现状基础上,探讨小型科技馆科普人才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科学传播发展阶段的研究是中国科普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既有助于厘清国内外相关概念和研究路径的彼此关联,又有助于梳理我国科普事业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一般认为,科学传播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三个阶段,但随着科学传播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逐步深入,"三阶段论"中的科学传播阶段应代之以更加明确的公众反思科学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公众参与科学和公共科学服务两个新的阶段,共同构成科学传播"五阶段论".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推进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科普人才的支撑,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是提升我国科普人才队伍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对我国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缺乏专业硕士学位是严重制约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指出设立科普专业硕士学位是落实《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的重要举措,同时提出设立科普专业硕士学位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科普的新发展和需要深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比较系统地概括和梳理了我国近年来科技传播与普及(科普)的最新发展情况,分析并总结了我国科普工作在科普理念、科普政策、科普实践、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普理论、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并对我国未来科普工作和科普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需要深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认为,我国近些年来在科普研究和实践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科普工作已经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科普研究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并将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科普人才总量至少比2010年翻一番。科普人才的培养,需要在高等教育环节加强科学传播素质教育。在这方面,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高校已经开展了多年工作。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展科学传播素质教育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在高校中开展科学传播素质教育可从中汲取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付萌萌  何丹 《科普研究》2011,(Z1):50-55
伴随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中国的科普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科学传播的方式和形式多种多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科普影视作为科学传播中的一个重要载体,未来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普影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外优秀科普影视作品的成功经验,尤其以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Discovery中的科学元素为案例进行了重点分析,提出中国科普影视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时期上海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普人才队伍,是新时代上海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十三五"以来,上海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发展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上海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应坚持能力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增强科普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业务能力,加快提升面向新时代的科普基础服务能力,助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普人才的需求,从理论上和现实需要上,论述了我国应当实施的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及其内涵。提出要面向基层,面向新农村建设,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和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高端科普人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J2EE平台和MVC设计模式的基础上,将J2EE平台与MVC相结合的开发方式,与EJB构件技术共同引入设计开发国家赛艇队信息化平台系统中,并充分体现出此开发方式和构件技术在简化软件开发,提高系统性能及可扩展性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卫星通信由于具有广域性、组网灵活等优良特点,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进入新世纪后卫星通信正在进行着技术上的换代升级。通过简单回顾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的历程,以及对当今几个典型系统技术特点的分析,提出新时期卫星通信系统的技术和应用热点,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应该采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现场总线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岩  张福恩 《电子器件》2001,24(1):79-86
现场总线技术是自动化领域里的一项新技术,本文阐述了现场总线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及各类现场总线技术的历史,现状及特点,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作为执政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关乎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苏州市委和市政府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通过探索"菜单式"选学、运用城市文化助推科普、建立多元化培训渠道等机制,完善了"提升素质"的科学传播、教育和普及体系,创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提升执政者科学素质的"苏州模式"。  相似文献   

16.
美军天基和机载激光反导研究计划及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激光技术应用于反导弹领域一直是美军努力的方向,天基激光反导弹武器和机载激光反导弹武器是美国激光反导的两个重要研发项目。本文结合美军强激光武器的发展历史,详细讲述了美军天基和机载激光反导武器的研究计划,分析了天基和机载激光反导弹项目调整的原因,总结了激光反导弹武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互联电力网络变得越来越大,暂态稳定性问题日趋严重,而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之一是可靠的暂态稳定分析。通过介绍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常用的几种方法,回顾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比分析了几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最后指出,小波分析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处理暂态信号方面,更是一个很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微处理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嵌入式系统在汽车电子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综述了汽车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发展、开发平台和开发流程,介绍了基于OSEK/VDX平台的汽车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专门技术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回顾和概括了MEMS机电器件进入μm/nm尺度后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结合微机电器件发展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对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其中的贡献给予肯定。分析目前机电器件走向nm尺度的一些相关概念理解和需要着重研究的纳米效应问题。对机电器件从微到纳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