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级降压收集极是提高行波管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粒子算法的基础上,编写了多注行波管收集极的专用软件,实现了电子收集的三维模拟,计算结果与二维程序进行了比较,并利用该软件设计模拟了一个五注行波管两级降压收集极,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多级降压收集极CAD中的二次电子发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级降压收集极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微波放大器件效率.多级降压收集极中的二次电子发射对其效率有重要影响.该文探讨了真二次电子、弹性反射电子、非弹性反射电子3种二次电子发射模型,对发射率、发射角度以及能量分布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考虑二次电子后的收集极模拟计算收敛条件进行了讨论.上述结果在多级降压收集极CAD软件中得到应用,定量分析了其对多级降压收集极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行波管多级降压收集极的计算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渠江  廖复疆 《电子器件》1999,22(3):149-156
采用多级降压收集极是提高行波管效率析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SLAC-266程序的基础上对一支带有二级降压收集极的国外行波管进行了计算,并且将计算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用电子注分析仪对降压收集极区电子注和纵向速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该二级降压收集极的部分工作曲线,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空军(USAF)——国家航宇局(NASA)共同制定的规划中,Lewis研究中心正在进行电子对抗行波管效率的改进工作,它是通过采用多级降压收集极(MDC)以及在该中心所探索的对耗能电子注的再聚焦技术来实现的。在本规划的分析阶段,计算了整个行波管的三维电子注轨迹。轨迹计算一直到耗能电子注的再聚焦区和降压收集极。对收集极效率、收集极损耗和管子总效率进行了验证和计算。在实验工作方面,首先对不用多级降压收集极的管子性能进行估测,然后对耗能电子注的对称性、圆度和速度离散作了分析。最后,装上了多级降压收集极,使其性能最佳并进行了估测。对于理想的行波管,三维理论表明:具有对称、圆型并有最佳再聚焦电子注的2级多极降压收集极在中心频带有81%的效率(多级降压收集极),而4级多级降压收集极有85%的效率。实验结果所获得的数据表明:一个倍频程带宽——(4.8~9.6)千兆赫、功率为330~550瓦行波管的2级和4级降压收集极的最小多级降压收集极效率分别为81%和83%。  相似文献   

5.
多级降压收集极被广泛地应用于空间行波管的设计中,本文介绍了一种四级降压收集极的设计和模拟方法。通过对某一空间行波管互作用后的废电子注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电子注在收集极的入口条件,并且根据电子注入口条件确定各电极的电位,用行波管模拟软件模拟废电子注在收集极内的发射情况,计算出收集极的效率,通过分析电子注粒子运行轨迹和能量分布,优化收集极边界条件和各电极电位设置,提高收集极效率,降低电子回流率。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计算得到的收集极效率达到80%以上,该模拟分析方法对行波管收集极的研究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利用文献[1]的轴对称多级降压收集极计算模型和通用程序进行设计的方法,以及叙述了用该法设计的收集极在高效率C波段行波管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朱永亮  谢正 《现代雷达》2012,34(10):74-77
为了提高真空管雷达发射机的效率、缩小整机的体积和重量,常使用多级降压收集极行波管作为功率射频放大器.为了保证多级降压收集极行波管高增益、高效率和良好线性等性能发挥的更好,就要在行波管每个电极上加合适的电压,确保行波管内建立稳定的电场.因此,根据行波管各电极的特性合理地选择各收集极的电压以及合理的设计高压电源显得尤其重要.文中结合多级降压收集极行波管的工作特性介绍了4种高压电源的设计方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效率是行波管(TWT)的重要技术指标,为提高某一0.22 THz折叠波导行波管的效率,需设计多级降压收集极。对注波互作用后的电子注信息进行分析,估算收集极效率最高时的电压设置。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对三级降压收集极电极结构和电压设置进行仿真优化,得到效率大于87.5%,回流电流小于0.328 9 mA的轴对称三级降压收集极;在第二电极入口采用斜口结构进行仿真优化,得到回流电流小于0.075 mA的非轴对称三级降压收集极。结果表明,采用斜口结构可以有效降低0.22 THz行波管多级降压收集极的回流电流。  相似文献   

9.
马亚林  赵亚林  徐寒  周在进   《电子器件》2007,30(4):1279-1284
文中较全面地讨论了多级降压收集极的物理模型.借助Orion(2.5维)软件设计出效率较高的带有再聚焦系统的四级降压收集极,并考虑了次级电子的影响,模拟计算多级降压收集极和再聚焦区的性能,为行波管整管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0.
引线瓷封件是多级降压收集极的重要部件之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件。小型化多级降压收集极是目前行波管小型化的设计重点,而引线瓷封件的小型化对收集极的小型化影响较大。本文对收集极引线瓷封件的小型化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MAFIA在行波管多级降压收集极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传统二维稳态轨迹程序模拟多级降压收集极计算方法,同时提出了使用MAFIA 大信号分析软件对多级降压收集极进行全三维动态PIC模拟的方法和收集极效率简化计算公式。初步模拟实例表明该方法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为收集极的精确模拟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指出了该方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多级降压收集极中次级电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效率与电子回流率是考核多级降压收集极的重要指标,而多级降压收集极中次级电子的存在对效率和电子回流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次级电子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次级电子发射的物理原型,并根据其编制了相应的CAD程序, 在对多级降压收集极的试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Orprogr在多级降压收集极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Orprogr软件分别对两支行波管的多级降压收集极进行了验算,计算的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Orprogr软件的计算结果虽然不是非常精确,但对收集极研究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Performance results on an advanced traveling wave tube for space communications at 12 GHz are reported. The tube and the multistage depressed collector have several novel design features.  相似文献   

15.
Evaluation procedures for multistage depressed collectors are discussed and sources of possible errors are pointed out. The errors may inflate the computed collector efficiences by as much as 10 percentage points.  相似文献   

16.
Ka波段连续波500W螺旋线行波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Ka波段螺旋线大功率行波管在大容量的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大功率连续波螺旋线行波管的现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高频结构的互作用分析、热分析、多级降压收集极等分析,设计了一个Ka波段连续波500 W行波管的螺旋线互作用结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多级降压收集极效率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围绕着MDC的核心即提高效率问题,分析了MDC的物理模型,阐明了MDC的功率分布图并解释了其来源.利用MDC的入口条件生成的功率分布图,可以快速得到给定降压级数的MDC的最优化效率,以及各电极的最优化电位.在最优化电位附近进行模拟仿真,减小电位选择的盲目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In a joint USAF-NASA Program, Lewis Research Center is carrying out an efficiency improvement program on traveling wave tubes (TWT) for use in electronic counter measures (ECM) by applying multistage depressed collector (MDC) and spent beam refocusing techniques developed at Lewis. In the analytic part of the effort,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 trajectories are computed throughout the TWT. Trajectory computation continues through the spent beam refocuser and the depressed collector. Collector efficiency, collector losses, and overall efficiency are identified and computed. On the experimental side, tube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first without the MDC; then, the spent beam is analyzed for symmetry, circularity, and velocity spread. Finally, the MDC is attached and its performance optimized and evaluated. The three-dimensional theory, for ideal tubes, predicts a MDC-efficiency, at mid-band, of 81 percent for a 2-stage MDC with symmetric, circular, and optimally refocused beams and 85.5 percent for a 4-stage MDC.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date have yielded MDC efficiencies of a minimum of 81 and 83 percent for a 2- and 4-stage MDC, respectively, across a one-octave bandwidth of a 4.8 to 9.6 GHz 330-to-550-W TW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