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Boost型变换器在不连续导电模式DCM(Discontinued Conduction Mode)下平均电感电流的分析,得到了在恒 频状态下实现功率因数校正 PFC ( Power Factor Correction)时,功率开关管所需的开启时间与输入、输出电压之间的数学关系,并结合实际电路设计,提出了一种PF...  相似文献   

2.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单电感双输出DC—DC变换器结构,采用分时复用原理实现双路输出。由于电感共享,各输出支路间存在着严重的交叉影响。当输出支路严格工作在不连续导电模式(DCM)或伪连续导电模式(PCCM)下,可有效抑制交叉影响。文章首次提出了应用于连续导电模式工作的单电感双输出开关变换器的峰值电流-差模电压控制方法,在连续导电模式(CCM)下实现了几乎没有交叉影响的双路输出。  相似文献   

3.
王雪晴  杜豪杰 《电子器件》2013,36(4):473-477
提出了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控制Boost变换器的一种软开关实现策略:将MPPT控制Boost变换器设计在断续导通模式DCM(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下。首先推导了MPPT控制Boost变换器的等效负载,然后借助工作模式分析推导得到输入电感的临界值。设计输入电感为临界值就可以使得变换器在全输入电压范围内工作在DCM模式下,开关器件实现自然的软开关。最后,在PSIM软件中完成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4.
分析Boost变换器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CCM)和不连续导电模式(DCM)时的电感电流,指出当输入电压为最低。负载电阻为最小时,且变换器工作在CCM下的最大电感电流就是该变换器在整个工作范围的最大电感电流。并将其与最小点燃电流相比较作为变换器内部本质安全的判断依据。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连续导电模式下的单电感多输出DC/DC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分析了单电感多输出DC/DC变换器结构,及其采用分时复用原理实现多路输出。由于电感共享,各输出支路间存在着严重的交叉影响。当输出支路严格工作在不连续导电模式(DCM)或伪连续导电模式(PCCM)下,可有效抑制交叉影响。文中采用一种新的控制方式,利用各支路输出电压的共模电压、差模电压分别控制输入半桥、输出半桥占空比,在连续导电模式(CCM)模式下实现了几乎没有交叉影响的多路输出。  相似文献   

6.
黄龙  罗萍  王晨阳  周先立 《微电子学》2019,49(6):741-744
提出了一种用于同步整流Buck电路的自适应反流检测(AZCD)电路,能够有效限制Buck变换器在DCM模式下出现电感电流的倒灌现象,以实现低EMI和高能效。与传统反流检测电路不同,该电路能够在Buck变换器输出电压变化的情况下保证功率下管的关断准确性。在0.35 μm BCD工艺下,对该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1 MHz开关频率、输出电压从1.5 V变化到3.5 V的情况下,Buck变换器中功率下管的关断误差可以控制在1 ns以内。此外,在负载电流从12.5 mA变化到50 mA的情况下,该AZCD电路可以使Buck变换器效率提升约1%。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采用单周期输出电压预测(SCOVP)技术的自适应导通时间(AOT)控制Buck变换器。该变换器可以在输入输出电压及负载变化时实现频率恒定,并可设置外部电阻使Buck变换器准确工作在高开关频率下。首先分析了传统AOT控制Buck变换器的开关频率产生漂移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采用SCOVP技术的单脉冲计时器(OST)电路。其次通过单周期占空比预测输出电压信息,并根据预测的输出电压和负载电流补偿TON时间,实现了Buck的频率稳定。该变换器采用0.18μm BCD工艺进行电路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2 MHz开关频率下,负载电流从1 A到5 A变化时,Buck变换器的最大频率变化ΔfSW仅13 kHz,负载平均频率变化ΔfSW/ΔILoad为3.24 kHz/A。同时,变换器频率设置准确度从88%提升到99.35%。  相似文献   

8.
基于耦合电感的四相交错Buck变换器是由4个同步Buck变换器通过磁耦合技术并联组成。在分析其工作原理、软开关条件以及设计耦合电感的基础上,以TMS320F28035作为控制核心,搭建了一台16 k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变换器在移相(PS)PWM控制策略下,开关管电流应力小,电流纹波明显减小,可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零电压开关(ZVS),适用于低压大电流、大功率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9.
刘树林  刘健  钟久明 《电子学报》2007,35(5):838-843
根据电感电流最小值与输出电流的比较,将Buck-Boost 变换器的能量传输模式(ETM)分为完全电感供能模式(CISM)和不完全电感供能模式(IISM),得出了CISM和IISM的临界条件和临界电感.将电感电流最小值与零和输出电流进行比较,得出Buck-Boost 变换器存在三种工作模式,即CISM、不完全电感供能且连续导电模式(IISM-CCM)和不完全电感供能且不连续导电模式(IISM-DCM).推导出了变换器工作于三种模式时的输出纹波电压表示式,指出对于给定负载、电容和开关频率的Buck-Boost变换器,CISM的输出纹波电压最小且与电感无关,而IISM-CCM和IISM-DCM的输出纹波电压较大且随电感减小而增大.CISM和IISM的临界电感即为使得变换器的输出纹波电压最低的最小电感.文中给出实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但因未考虑器件参数输出纹波电压略高于理论分析值,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传统单级反激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变换器的二次侧加入由电容和二极管组成的谐振单元,实现对变压器次级漏感能量的再利用,提高变换器效率,而且有效解决了传统单级反激变换器开关管、输出二极管电压应力较大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型次级谐振单级反激PFC变换器工作于电感电流断续模式(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DCM)时的工作模态及其稳态工作特性,与传统型单级反激PFC变换器进行对比分析,并将该变换器应用于LED驱动电路。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