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快速产生的时变等离子体对目标隐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时变非磁化等离子体的隐身作用。研究了时变等离子体对入射电磁波的频率上移,这将使雷达回波的频率偏离开敌方接受回波的频谱范围,使目标的RCS减小,同时,给出了时变等离子体对入射电磁波的碰撞衰减并计算了时变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反射系数。  相似文献   

2.
非磁化等离子体密度与目标雷达隐身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不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密度与目标隐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线性分布和指数分布时,雷达电磁波的频率、电子碰撞频率、等离子体密度对电磁波衰减的影响。研究发现,等离子体的自由电子密度越高,电磁波的能量衰减越快。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等离子体前馈抛物面隐身天线一体化设计的关键性问题。根据单反射面天线的经典理论公式设计了金属前馈抛物面天线和等离子体前馈抛物面天线,并利用CST仿真软件计算了它们的辐射特性,分析了影响等离子体前馈抛物面天线辐射和散射性能的关键参数。仿真表明等离子体抛物面隐身天线具有和金属抛物面天线一样的辐射性能,同时由于等离子体产生和消失的可控性,不工作时就只有介质外壳,具有极低的RCS,其在带内和带外的单站RCS缩减程度和带宽均大于以往相关文献的设计。通过对等离子体反射前馈抛物面天线的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实验研究和开发等离子隐身天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反雷达隐身机理和可行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高了飞行器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系统的分析了几种比较成熟的反雷达隐身技术的隐身机理,并结合目前隐身技术的问题,预测了今后反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反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高了飞行器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系统的分析了几种比较成熟的反雷达隐身技术的隐身机理,并结合目前隐身技术的问题,预测了今后反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体技术在天线隐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洛沦兹模型来研究等离子体的电磁响应特性。讨论了电磁波频率、等离子体密度和电子碰撞频率对电磁波衰减特性的影响,描述了等离子体的导电性能、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能力。提出了三种方式实现天线的隐身设计。分别阐述了几种方式实现隐身的原理,并分析了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舰艇雷达波等离子体隐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离子体雷达隐身理论和技术在军事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建立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模型,分别从折射效应和吸收衰减两方面论述了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等离子体用于舰船雷达波隐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不均匀磁等离子体的隐身机理——圆极化电磁波的碰撞吸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研究了圆极化电磁波在不均匀磁等离子体的传播和吸收。讨论了不均匀磁化等离子体片对平行于磁场方向传播的左、右旋圆极化电磁波的碰撞吸收,计算了不同条件下衰减率。计算表明,当电磁波的频率接近电子碰撞频率时,磁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吸收达到最大值。当入射电磁波的频率很低时,不均匀磁化等离子体中磁撞对雷达波的吸收非常小。当入射电磁波频率较高时,等离子体的碰撞对入射电磁波的衰减很有效。  相似文献   

9.
针对等离子体隐身目标的探测问题,从等离子体隐身机理和太赫兹(THz)频段高频、宽频带的反隐身特性出发,分析了太赫兹波反等离子体折射隐身和吸收隐身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建立了一种内封闭式等离子体隐身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分层介质方法分析计算了太赫兹波在内封闭式等离子体模型中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太赫兹波可以穿透一定密度和厚度的等离子体且能量衰减很小,使反射波增强,增大了等离子体隐身目标的RCS和有效探测等离子体隐身目标的概率,为太赫兹雷达反等离子体隐身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宁  金静  唐振杰 《现代雷达》2007,29(1):23-26,30
通过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折射效应和吸收衰减实现隐身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基本机理,但同时,磁化等离子体还可以通过改变电磁波的极化方式造成雷达波的极化损耗。文中研究了极化雷达波在磁化等离子体中传播时的法拉第旋转、双折射等现象,分析了这些效应使雷达波产生极化损耗的机理。结果表明磁化等离子体对雷达波的极化损耗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其效果也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南 《电子工程师》2007,33(12):11-13,17
飞机的隐身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技术领域,措施多样,外形设计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也备受关注,它可以将雷达回波从一个视角转移到另一个视角,从而降低高威胁区的反射回波。文中从分析F-22等典型隐身飞机的外形隐身措施入手,结合对典型物体雷达波反射特性的分析,着重讨论如何通过有效外形设计措施,降低飞机主要威胁方向雷达电磁波的反射,降低其被雷达等探测源截获的风险,从而提高飞机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南 《电讯技术》2007,47(5):153-155
飞机的隐身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技术领域,措施多样,外形设计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也备受关注.文中着重讨论并分析了如何通过有效外形设计措施,降低飞机主要威胁方向雷达电磁波的反射,从而降低其被雷达等探测源截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隐身技术在导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荣亮 《红外》2008,29(11)
隐身导弹将是未来导弹的一个发展方向,如何发展隐身导弹已成为各国军方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简述了导弹实现隐身的主要技术--雷达隐身技术和红外隐身技术.导弹外形设计和使用吸波材料是实现雷达隐身的关键技术;发动机红外抑制技术和使用红外隐身材料是实现红外隐身的关键技术,最后简要分析了隐身导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返回舱再入段雷达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方  吕琼之 《现代雷达》2008,30(5):14-16
"神舟"飞船返回舱在再入过程中,由于产生等离子体鞘套和尾流,其雷达散射截面(RCS)出现剧烈变化,对地面测量雷达的跟踪产生影响。文中以C波段雷达的实测数据为依据,对返回舱RCS突增和缩减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厘米波雷达以反射式跟踪方式跟踪再入体时,会出现短时间目标丢失现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高科技战争中,提高战机隐身性能是战机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战机的生存力与战斗力。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是飞机隐身性能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文中依据某型隐身飞机的公开报道信息,建立了该型战机的数字模型,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分析了战机在频率为10 GHz,水平极化方式与垂直极化方式,俯仰角分别为0°、5°、10°、15°、20°、25°、30°条件下,以及加了尾翼情况下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依据分析结果,系统分析了战机减少飞机雷达隐身截面积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反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高了飞行器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综述了从外形设计、吸波材料、对消技术和干扰技术四个方面对反雷达隐身技术的实现方法。指出要有效地实现目标反雷达隐身,需综合运用各种隐身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单基地雷达对隐身目标探测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典型隐身目标的单站雷达散射截面,提出一种计算隐身目标雷达探测区域的新方法,由单基地雷达方程出发,从能量角度得到雷达探测判定不等式;采用一种新的雷达探测区域仿真计算的网格剖分方法,给出隐身目标探测范围的仿真计算流程。仿真计算了不同频段单基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范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隐身飞机采取S 机动通过分层部署式、环形雷达网的作战场景,得到了飞机相对每部雷达的动态雷达散射截面积;然后,采用swerlingI 型雷达检测模型,计算了单部雷达的检测概率;最后,采用秩K 判断准则,得到不同秩下,组网雷达的联合探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当秩K =2 时的六雷达组网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概率,较低的雷达虚警概率。该文对于雷达组网对隐身飞机的探测、隐身飞机突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雷达方程为基础,介绍了雷达隐身原理,分析了雷达隐身技术,讨论了雷达隐身的技术途径;与此同时,分析了雷达隐身技术的局限性,由局限性入手介绍雷达反隐身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晓曙 《舰船电子对抗》2007,30(3):40-42,48
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雷达方程为基础,介绍了雷达隐身和反隐身的基本原理,同时阐述了当今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