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素养中的性别差异问题,是科学素养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以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在受教育年限和程度相似的情况下,男、女大学生科学素养仍然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并特别指出,在科学素养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评价标准等方面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将会对科学素养的性别差异有不同的认识,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对“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部分数据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佟贺丰 《科普研究》2007,2(4):34-37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和美国近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部分数据,从中挖掘一些值得反思的内容,为我国的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和科学普及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人类学中,吉尔兹提出地方性知识概念,它强调了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文化特质的知识。在对"科学素养"概念理解多元化的背景下,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引入地方性知识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探讨科学素养调查引入地方性科技知识合理性问题的基础上,选取了兼具民族性和边缘性的内蒙古地区的公众,进行了国家标准问卷和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地方性科技知识问卷的双重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对讨论的科学素养衡量标准多元化提供一个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4.
黄婷 《科普研究》2012,7(2):22-28
在广义上的科普发展到科学传播的阶段,对公众需要了解什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都更加关注了,从而对公众科学素养的了解也经历着一个从定性研究到定量调查再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种方式齐头并进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维度——内容、方式、对象来看,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都需要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至于如何结合,则应在科学传播的实践中寻找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美国米勒公民科学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学者J.D.米勒教授首创了公民科学素养测评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估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提供了有效工具.本文论述了米勒公民科学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与演变历程及其国际应用,并揭示了其对我国当前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建设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发达国家关于“科学素养”的讨论中,大众科学知识的核心通常是指科学家定义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2002年12月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研讨会上,研究人员和实践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公众对研究的理解更多地与一些基本问题相关为公众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让公众了解未采取安全措施的性生活与艾滋病毒感染之间的必然联系等等。发展中国家促进公众对研究的理解的各种项目必须面向弱势群体,必须努力消除社会阶层与地域间的不平等。科学技术资源的分配在政策上不应无视差别地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7.
"公众理解科学"一词涉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有公众参与的各种各样的科普活动.其表现往往带有社会行为的特征,有主导人物、资源和不断扩大的活动储备.另一方面是指一个不断发展的经验性社会研究领域.本文重在论述后者的演变,它分为3个阶段,即科学素养(迄于20世纪80年代)、公众理解科学(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和科学与社会(20世纪90年代后).这里称谓的变化不容忽视.各阶段的陈述均包含针对科学与社会之关系的症结所做出的专门判断,特别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优先考虑的介入策略;同时可以看出,各阶段之更替在修辞上表现出的是一种"进步".比较此3个"范式"之后,作者不禁发问此领域中的研究工作真的有什么进步吗?  相似文献   

8.
"公众理解科学"一词涉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有公众参与的各种各样的科普活动.其表现往往带有社会行为的特征,有主导人物、资源和不断扩大的活动储备.另一方面是指一个不断发展的经验性社会研究领域.本文重在论述后者的演变,它分为3个阶段,即科学素养(迄于20世纪80年代)、公众理解科学(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和科学与社会(20世纪90年代后).这里称谓的变化不容忽视.各阶段的陈述均包含针对科学与社会之关系的症结所做出的专门判断,特别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优先考虑的介入策略;同时可以看出,各阶段之更替在修辞上表现出的是一种"进步".比较此3个"范式"之后,作者不禁发问此领域中的研究工作真的有什么进步吗?  相似文献   

9.
何薇 《科普研究》2008,3(4):34-40
本文从亲历者的角度,回顾了19年来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研究从译介引入到作为<科学素质纲要>监测评估的重要手段;从研究人员个体的研究兴趣到作为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从全国调查带动省市开展调查到省市的调查数据成为全国调查的重要资源;从引进发达国家的指标到参与世界多元文化背录下科学文化指标讨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郭启祥 《科普研究》2013,8(5):36-42
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科学素养水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台湾师大团队开发的《媒体中的科学素养(SLiM)》问卷对两岸1562名各层次学生科学素养水平进行调查及比较,并进一步从课程理念、课程设置、学生学科喜爱程度以及媒体使用量等方面分析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开展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研究,对于从新的视角探讨中医药的科学性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中医药领域科学素养测评研究处于空白的现状,提出了中医药从业者科学素养的五维度模型,并运用Fuzzy方法确定各维度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反映中医药从业者职业特点的测评方案,对中医药从业者6类人群,以及非中医药从业者对照人群开展了实际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社区科普的公众需求及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科普的重要性伴随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而日趋凸显。通过对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社区科普需求和满意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社区居民在科普内容、科普渠道、科普载体等方面的观点信息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反映,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思路和策略逐步明晰,将对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数量与质量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与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的研究重点,而现阶段我国教育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难以摆脱传统思想与模式上的束缚,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更是捉襟见肘,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支撑,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于相关人才的也有着更高的标准,只有切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受到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真正走上正规化道路。文章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了我国的公众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认为科学文化总体的不断发展,是整个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从传统文化与科技普及,科技普及的文化内涵,以及科学素质的评价体系3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使得科学文化持续不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技馆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的重要任务。但是究竟什么是科学素质、科技馆能够通过何种途径更好地实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目标,至今仍然没有十分系统清晰的思路。本文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切入点,对科学素质涉及的三个重要维度——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进行细分,将抽象的概念细化为可操作的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科技馆观众不同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科学素质培养内容和具体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6.
概括了科技革命对社会和经济的推动作用。世界已经进入科技革命的萌芽时期,我国必须采取措施、抓住"机遇",实现我国伟大复兴。当前,要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发展,加快科技和教育的体制改革,走在科技革命的前沿上。  相似文献   

17.
徐杰 《科普研究》2009,4(3):54-56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对启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课,一定要按科学规律把实验教学摆在正确的位置上,不能以单纯让学生掌握一点理论知识为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科学素质概念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内涵和功能分析的角度,回顾了科学素质概念的两条研究进路,提出科学素质研究从来不是与价值无涉的。学界关于科学素质概念的知识建构,反映着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因此,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研究,应基于中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在保留当今世界各国公民科学素质共性要求的同时,把公民科学素质与中国百姓生存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的内容凸显出来,把广大劳动者对于自身科学素质最迫切的需求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