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 5KW横流CO2激光器对 1Cr1 8Ni9Ti核阀密封面进行了钴基合金激光熔覆处理 ,测试了激光熔覆层的耐磨损性能 ,并将其微观结构及质量、耐磨损性能与等离子喷焊处理的同种试件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激光熔覆层具有更高的抗擦伤磨损和抗高温冲击滑动磨损的性能 ,具有组织细密均匀、晶粒度高、硬度高与稀释率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激光熔覆层的耐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激光熔覆与堆焊层成分稀释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用激光熔覆,等离子堆(喷)焊,火焰堆焊三种方式在1Cr18Ni9Ti基体上熔焊钴合金强化层时,其熔层基体成分稀释的稀释率。结果表明:激光熔层的稀释率最小。在保证与基体良好冶金结合的条件下,激光熔层还具有组织细密、晶粒高度的特点,其熔层硬度、抗蚀、抗磨抗磨性能均大大高于等离子喷焊和火焰堆焊层。  相似文献   

3.
张春良 《激光技术》2001,25(2):129-133
应用5kW横流CO2激光器对核阀阀瓣密封面进行Co基合金的激光熔覆处理,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的组织、晶粒度、显微硬度和稀释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的显微组织、晶粒度、熔层稀释率、热影响区宽度、显微硬度等均显著优于等离子喷焊和堆焊工艺.  相似文献   

4.
铝基体表面等离子喷涂后激光二次熔覆陶瓷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铝合金基体表面等离子喷涂陶瓷后进行激光二次熔覆陶瓷,获得了表面光滑、连续、致密、无裂纹和孔隙等缺陷的陶瓷熔覆层,避免了等离子喷涂陶瓷后激光重熔工艺无法避免的裂纹问题。陶瓷熔覆层的组织为柱状晶.其生长方向与基体表面垂直。等离子喷涂后激光二次熔覆陶瓷工艺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熔覆效率。  相似文献   

5.
使用自行配制的Ni基合金粉末和混合加入适量其他功能性粉末,采用基体预热和激光同轴送粉熔覆技术,进行在板坯结晶器母体表面熔覆强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基体预热和激光同轴送粉熔覆强化,可以有效减小预铺再熔覆产生的较多的孔缝现象;可以通过粉末配制控制熔覆层的成分构成,且熔覆层组织致密、均匀,呈典型的快速凝固现象;熔覆层与基体元素相互渗透和稀释,得到了具有良好冶金结合与高致密度的结合过渡区,而且基体稀释率很小;通过此种强化处理可明显提高结晶器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42CrMo材质舰船艉轴等海工装备在高盐、潮湿、重载环境下的表面腐蚀、磨损问题,本团队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2CrMo基体表面制备FeCoNiCrNb0.5Mo0.25高熵合金熔覆层,探究了FeCoNiCrNb0.5Mo0.25高熵合金激光熔覆层在不同激光功率下的组织共晶化及其对耐磨性与耐蚀性的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FeCoNiCrNb0.5Mo0.25高熵合金激光熔覆层呈现由FCC相和Laves相组成的不完全共晶组织形态;适当提高激光功率可以促进组织的共晶化,特别是当激光功率为1400 W时,高熵合金熔覆层中部呈现为层状间距约为86 nm的纳米共晶组织;过高的激光功率导致基体中的Fe元素对高熵合金熔覆层的稀释作用增强,减弱了Mo和Nb对组织共晶化的促进作用;激光熔覆功率的增加会增强基体元素对熔覆层的稀释作用,降低熔覆层的平均硬度,当激光熔覆功率为1200 W时熔覆层具有最高的显微硬度665.8 HV1.0(约为基体的2.34倍);与基体相比,FeCo...  相似文献   

7.
激光熔覆化工阀门密封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世宏  王新林 《激光技术》1998,22(6):333-335
使用5kW横流激光器在石化阀门密封面奥氏体基体上熔覆Ni基自熔合金,与传统等离子喷焊层对比,经激光熔覆的石化阀门密封面能获得厚度达3.0mm,表面较平整光滑的合金层。在组织和性能上均明显优于等离子喷焊工艺。  相似文献   

8.
激光熔覆WC颗粒增强Ni基合金组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H13钢表面进行了激光熔覆Ni基合金+WC粉末实验,测试了熔覆层的组织和性能。实验表明激光熔覆可以得到组织致密,晶粒细化,稀释率低,与基体结合牢固的表面强化层。熔覆层的平均硬度为630 HV0.2,耐磨损性能比基体提高145%。H13钢是常用热作模具钢之一,由于工作条件恶劣,经常发生磨损失效,经激光熔覆强化后,其使用寿命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使用2kW半导体激光在工具钢表面熔覆高速钢粉末。在同轴送粉的粉末汇聚点与激光的聚焦点可获得无裂纹的熔覆层。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熔覆层厚度和粉末利用率增加,同时基体对熔覆层的稀释率下降。获得的熔覆层的硬度达到800Hv0.3,基体硬度200Hv0.3,表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在表面熔覆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在激光熔覆修复工艺中,激光扫描速率对最终形成的熔覆层性能的影响,采用同步送粉法,利用激光熔覆工艺在QT500球墨铸铁上制备了不同扫描速率下的镍基合金熔覆层样本;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熔覆层的显微金相,并使用显微硬度计对熔覆层显微硬度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取得了熔覆层样品的硬度、显微金相组织以及样品稀释率等数据。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下,随着激光扫描速率的增加,熔覆层组织更加致密、均匀,熔覆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以激光功率为1.9kW、扫描速率为5mm/s、光斑直径为4mm等参量得到的熔覆层组织与性能最优。此研究对激光熔覆表面强化工艺中合理选择工艺参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软交换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交换是面向网络融合的新一代多媒体业务全面解决方案,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交换结构,采用横向组合模式、开放的接口和通用的协议,构成一个开放的,分布的和多厂家应用的系统结构,成为下一代网络(NGN)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软交换的功能结构和网络结构,并对软交换的对外接口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吴宗汉 《电声技术》2011,35(12):21-26
着重讨论了驻极体电容传声器(ECM)的相位受振膜材料影响的问题,即振膜的基材在生产中,受生产过程影响而对振膜产生影响的分析,以及各种因素形成的应力对驻极体电容传声器(ECM)相位影响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圆片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有效缓解了单位芯片的成本压力,同样功能的芯片尺寸越来越小,封装工艺也迫切面临提升的要求,尤其是小芯片极易在塑封工序产生背面针孔等方面的问题,这对塑封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文中针对小芯片在塑封工艺中产生针孔的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通过一系列试验改善针孔发生的比例,其中框架载片台打凹深度对针孔发生有重...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屏蔽罩对真空灭弧室耐压及燃弧后介质特性恢复的影响 ,以及屏蔽罩厚度及材料对真空灭弧室的性能影响。最后研究了屏蔽罩大小对真空灭弧室电弧电压、屏蔽罩电位及屏蔽罩电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伴随全国应用型大学集体转型发展,高校提出应该强化基础课程的应用型改革。《计算机基础》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理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能力培养,为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服务。欧美流行的CDIO理论强调工程教育的本质,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环节,强化4个环节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文章从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应用课程改革2个角度,探讨《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改革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溅射沉积AlN薄膜结构与基片种类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高真空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成功地在5种基片上制备出多晶择优取向的AIN薄膜。结果表明,5种基片均可生长(100)面掺优取向的AIN薄膜,并且具有良好的纵向组成均匀性,表面粗造度小,晶粒均匀致密。在金属电极和Si片上沉积的AIN薄膜结晶度、取向性、衍射强度差别较小,两者的结构均优于在盖玻片上的沉积的AIN薄膜。  相似文献   

18.
衬底材料对微带线间串扰耦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  徐雷钧 《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32(11):2768-2771
随着系统频率的提高,衬底材料特性已成为影响信号走线之间串扰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该文基于传输线方程和频域S参数对两平行微带线间串扰耦合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全波3维电磁场仿真工具对具有不同介电常数和不同厚度的衬底材料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得到了微带线在不同衬底下的电场分布,以及近端和远端串扰随频率、衬底介电常数和厚度变化的曲线。随着频率的增大,远端串扰将大于近端串扰,并且随着衬底介电常数和厚度的增加,微带线间的串扰呈现正弦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童桂  廖文和  丁雪峰 《应用激光》2006,26(3):204-206
分析波动光学中人眼像差的产生机理和波前像差的表示方式,着重讨论了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测量波前像差的原理,结合自适应光学中Zernike多项式重建波前的理论,提出了应用H-S波前传感器测量人眼波前像差的解决方案,使得由波前像差引导的人眼视觉矫正技术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叠层片式电感器(MLCI)其引出结构在热应力冲击下,可能会形成开路,降低了MLCI的可靠性,进而影响到电子线路的整体功能。针对实际应用过程中一例叠层片式电感器(型号CH1608H22N)的失效,采用X射线检查、金相检查等分析方法对电感器的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出电极与内电极结合部位的热致失效导致了开路,进而研究了引出结构对MLCI可靠性的影响,设计出了一种新的圆弧型引出结构,通过实验验证该结构的耐流特性比直角型引出结构的提高了50%,产品可靠性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