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75年美国186位知名科学家,在18位诺贝尔奖得主带领下,联名批判占星术。费耶阿本德却对此举提出严厉批评。本文通过对这一案例及相关案例的介绍与分析,提出科学传播必须借鉴主要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在内的科学文化研究的成果,才能避免朴素过时的科学观的干扰影响,实现科学传播从朴素向反思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科学传播发展阶段的研究是中国科普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既有助于厘清国内外相关概念和研究路径的彼此关联,又有助于梳理我国科普事业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一般认为,科学传播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三个阶段,但随着科学传播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逐步深入,"三阶段论"中的科学传播阶段应代之以更加明确的公众反思科学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公众参与科学和公共科学服务两个新的阶段,共同构成科学传播"五阶段论".  相似文献   

3.
4.
蒋劲松 《科普研究》2009,4(6):21-27
以科学松鼠会第一本集体著作《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中连岳先生序言引发的网络争议为线索,本文试图通过整理相关争论,梳理出关于科学传播理念的种种分歧曩。如科学。传播与人文关怀、谦卑以及时尚的关系等等。并揭示背后的科学观的差异和冲突,为进一步研究科学松鼠会和当代中国科学传播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与青少年科学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峥 《科普研究》2007,(3):46-50
网络时代的来临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方法。网络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和多媒体等特点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更为青少年的交流和学习开辟了重要阵地。网络使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方式及过程变得主动、开放、交互,使资源得到共享。本文结合网络科学传播的优势和目标对青少年科普网站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科学传播和技术传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学传播研究和技术传播研究在国内已经成长为颇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但一些基本概念的不甚清晰,人们的理解也不甚一致。科学传播与技术传播的区别并不在于传播的内容是科学还是技术,而是在于传播的目标与任务、技术的角色、流动的关键信息、面对的对象群体、利用的渠道手段等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7.
李斌 《科普研究》2011,6(4):18-22
启蒙的两个特征是新观念出现及其迅速的世俗化。科学传播是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有助于科学传播的实现,是公众参与科学的前提和起点。基于启蒙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传播应该推动全方位的科学启蒙。在反思启蒙的基础上,科学传播应该倡导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本土启蒙提供实践经验和积累;应该推动精英文化与草根社会的结合,实现中国文化重建和人的现代化,完成启蒙。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传播模型选择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模型是现代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规划中用于预测路径损耗的重要工具,传播模型选 取的正确性对网络规划的准确性造成很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传播模型选择策略。该 策略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根据扇区覆盖范围内的传播特点为扇区选择校正传播模型,以克服传统的传 播模型选择方法存在的缺点,控制路径损耗预测误差,同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赵蕾  刘兵 《科普研究》2009,4(4):29-35
调查表明,科学家肖像画在形成学生对科学家及科学的认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介绍了科学家肖像画研究常见的理论方法,运用问卷调研与访谈的方法,从实证角度证实了科学家肖像画在形成小学生对科学家的认识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将国外肖像画研究与对国内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进行了比较,试图为科学传播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为科学传播实践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昌晓红 《科普研究》2011,(Z1):33-36
2010年"伪养生"等现象震惊了医学界,本文从科学传播的角度,分析医学科普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医学科普应由医学专业人士来做,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巧使公众易于接受,政府支持是医学知识传播的组织保障,大众媒体是医学知识科学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浩鸣 《科普研究》2012,7(5):17-21
经过25年的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在基础科学多个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支撑着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持续创新发展。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基金管理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基金管理制度。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由项目申报到结题过程中形成的成果、人才、平台等信息,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科学信息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学传播应以政府管理层、科学家群体、社会公众对科学基金信息的诉求为出发点;运用现代科学传播方法和不同传播媒介,有效构建新型的科学传播体系,以科技新闻报道为主体,多种科学传播形式综合运用,向社会广为传播;在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科学事业的加速发展。同时,使政府、科技界和全社会对科学基金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推动科学基金未来更好地发展;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传播应遵循针对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和保密原则;科学传播要注重多种媒体组合宣传和宣传时机及时段,强调"内宣"与"外宣"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科技媒体的组合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甘晓  莫扬 《科普研究》2011,6(1):44-50
对中美六家科技类博物馆网站进行了内容分析,将科技类博物馆网站科学传播内容划分为科学事实、科学研究过程、科学理论、科学工作心得及科学研究的社会意义等五个方面。中美科技类博物馆网站在内容的丰富程度、与实体场馆相关性侧重及对科学内涵的展现上具有一定差异。美国科技类博物馆网站科学传播内容的设计对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网站内容的利用和完善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子欣  张放 《科普研究》2013,8(5):25-29
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搜索引擎以及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等自媒体应用,人们获取科学信息的能力与速度有了大幅提高。传统强调科学信息传播的“科学普及”,逐渐被强调从受众出发的“科学传播”所替代,后者更加注重传播过程的趣味性、情节性和传播效果的影响力。科幻小说在传播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与知识方面,尤其符合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显现出其他通俗科普读物难以匹及的科普功效。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拟借助说服传播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将其中的AMO (能力、动机、机会)三因素作为分析视角,对科幻小说科学传播影响力的提升提出了分众化、娱乐化、多媒体化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大型科普活动社会宣传作用的相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志敏 《科普研究》2009,4(4):41-44
本文讨论我国大型科普活动的特点及其发挥的社会宣传平台作用。分析了此类活动在宣传、监测评估、持续效应等量个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大型科普活动发挥社会宣传作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