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标识别是弹道导弹防御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防御系统最具挑战性的核心技术难题。从弹道导弹飞行中段和再入段雷达探测的需求出发,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弹道导弹雷达探测特征:雷达散射截面积(RCS)、一维距离像(HRRP)、逆合成孔径成像(ISAR)、极化特性等目标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并讨论了基于上述特征的目标识别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弹道导弹目标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方向,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弹道导弹目标识别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金林 《现代雷达》2008,30(2):1-5
弹道导弹突防过程中的目标识别是反导防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根据弹道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目标特性及运动特性,分析了反导防御系统中弹道导弹目标识别的技术特点,从目标的运动特性、结构特性以及再入特性等角度总结了地基相控阵雷达进行目标识别的策略和方法,最后对反导防御系统中弹道导弹目标识别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弹道导弹突防过程中的目标识别是反导防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根据弹道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目标特性及运动特性,分析了反导防御系统中弹道导弹目标识别的技术特点,从目标的运动特性、结构特性以及再入特性等角度总结了地基相控阵雷达进行目标识别的策略和方法,最后对反导防御系统中弹道导弹目标识别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由于弹道导弹目标特征具有积累时间各异、分类方法繁多、存在干扰等难点,需要系统具备智能、自适应和协作的能力来完成目标的综合识别。在传统综合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建模的弹道导弹多特征综合识别框架,构建了Agent的推理规则库和内部状态库,描述了Agent的处理流程与交互关系。基于Swarm平台仿真验证表明,该框架能有效进行多特征综合识别,给出正确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未来导弹防御系统中先进体制成像雷达的识别手段为研究目标,针对目前主流的雷达目标识别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和电磁场仿真计算,分析了弹道导弹中段弹头目标的多种特征。结果表明,通过电磁场仿真计算可以很好地反映弹头目标的RCS特征、高分辨率一维像特征(HRRP)、ISAR二维图像特征和微多普勒特征,弥补了大多数弹头目标不能通过全尺寸暗室测量获取电磁特征的局限性。分析结果有助于支撑弹道导弹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低分辨窄带雷达的助推段RCS序列中能提取出弹道导弹识别的重要信息,但由于信息量有限,只能对导弹尺寸进行大致的分类估计。为了对导弹进行聚类分析,首先采用准静态法结合弹道导弹静态RCS仿真了导弹在助推段的RCS序列,为特征提取提供了依据;之后,在其基础上,提取出与导弹弹径相关的特征信息,采用最大最小距离法进行聚类识别,将不同尺寸弹道导弹分类,构建出数据库;最后,将目标导弹的特征信息与数据库内样本的特征信息进行聚类识别,从而得出目标尺寸的大致范围。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助推段RCS序列提取目标特征能够实现目标尺寸的估计。  相似文献   

7.
弹道导弹中段是导弹防御的关键阶段,目标识别是核心难题之一。分析弹道导弹中段目标群构成,研究弹道导弹在中段的目标特性和突防手段,归纳弹道导弹识别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复杂的海杂波背景下,不同波段、极化方式的弹载雷达、舰载雷达可以采用先进数据采集技术和特征提取方法来获得海上雷达目标散射特性和海杂波特性,对所获得的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归类、综合可以增强己方雷达对目标舰船的信息获取能力,改善目标识别的能力。结合国内外在自动目标识别(ATR)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讨论了未来近海作战中需要提取舰船目标特征的主要数据和应用,介绍了几种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标测量技术在弹道导弹防御雷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弹道导弹防御中雷达目标识别的基础是目标特性、参数的测量,目标识别要求雷达以尽可能高的精度和分辨力测量尽可能多的目标特性参数.文中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窄带雷达测量、宽带雷达测量、距离多普勒成像测量、相位距离测量、微多普勒测量等弹道导弹防御雷达目标测量技术.最后,对其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实时弹道导弹中段目标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弹道导弹中段目标识别方法的研究,对于弹道导弹和诱饵材料选择以及提高我方导弹的突防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新的弹道导弹中段目标识别的方法,首先利用红外传感器得到的当前及以前时刻的图像序列数据反演出目标的辐射强度序列,然后再对辐射强度序列进行FFT变换,得到各目标的频域特征,最后利用这些特征实时地与先验得到的模板数据进行匹配.如此反复,直到识别出弹头目标.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有效地识别出弹头.不是直接依据目标所成图像的几何特征或者灰度特性进行识别,而是利用图像数据反演出目标的辐射强度序列,使得识别结果更加可靠,且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1.
导弹防御系统的X波段雷达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防御系统中的X波段雷达主要对来袭导弹飞行中段的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对GBI拦截弹提供中制导信息等。根据X波段雷达的性能参数,分析了其实际的探测识别能力,这对我国导弹突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对弹道导弹目标的预警中,如何使用相控阵雷达观测数据对目标进行实时定轨及轨道改进,并提高导弹落点预报精度成为弹道导弹预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实验仿真,通过将实时定轨和改进方法应用到弹道导弹预报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导弹落点预报精度,较好地解决解决导弹落点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弹道导弹的探测效能分析是远程相控阵雷达系统效能评估的重要内容.介绍了系统有效性分析(SEA)方法,然后用SEA方法建立起探测弹道导弹效能的分析模型,实例计算远程相控阵雷达探测弹道导弹的效能,对比了在不同工作模式下远程相控阵雷达探测弹道导弹目标的效能,分析了影响远程相控阵雷达探测弹道导弹的敏感因子,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根据弹道理论建立了雷达探测弹道导弹的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的雷达探测跟踪弹道数据给出处理方法,预报导弹落点范围,并与理论落点进行比较,给出落点精度。仿真结果表明:雷达对导弹的探测数据经过一定数据处理,所得到的落点精度较高,说明该种数据处理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导弹试验,雷达在跟踪测量目标时,需评估雷达测量效能问题,以便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测量目标航迹数据。结合试验和工程实际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雷达效能分析方法。通过算例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了影响雷达效能的因素中目标的过载、目标的姿态角和目标的温度对其影响较大,当目标匀速运动、目标机动性小和目标姿态稳定时,雷达跟踪较为稳定,雷达测量效能发挥较好。算例数据分析为雷达的使用提供了定量分析,可在靶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弹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需依托弹道参数完成斜距图像向地距图像的几何校正,在俯冲大前斜SAR成像模式下的几何校正性能对弹道参数的精度非常敏感。针对弹载俯冲大前斜视SAR成像模式下成像斜距图为距离多普勒类型图像的几何校正算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多维弹道参数误差带来的几何校正畸变量,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及畸变量分析的有效性。该研究对雷达导引头的系统设计、目标识别技术需求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面向复杂场景的反导雷达模拟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支撑反导雷达装备的研制,满足对弹道目标进行动态推演和建模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复杂场景的反导雷达模拟系统。该系统具备弹道导弹和雷达装备的仿真建模能力,提供导弹飞行全过程建模,支持导弹多级分离和分离体运动轨迹的模拟,支持雷达参数建模和威力范围设置,提供可视化编辑和二三维一体的模拟场景展示界面,具备雷达目标穿屏分析和动态推演能力。该系统高度模块化,支持复杂场景建模,人机交互友好,已在多型雷达装备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雷达反射截面(RCS)序列估计进动周期为弹道目标特征提取和识别的重要途径。弹道目标在进动时,回波RCS序列为非平稳的周期序列,常规Fourier变换方法和周期间相关类方法需要较长观测时间和较高数据率才能有效地估计RCS的周期,这对于有限的雷达资源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该文提出一种新的估计弹道目标RCS序列周期的方法,该方法先利用特定频率附近的三角函数来拟合RCS序列,再求得使拟合误差最小的频率,即为RCS序列的进动频率。相比于常规方法,该文方法具有所需资源少,估计精度高的特点。RCS计算数据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依据假目标干扰理论、再入段弹道式目标运动理论以及雷达散射特性,结合国内外弹道导弹突防重诱饵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气动阻力系数的弹道导弹非动力型重诱饵概念模型,设计一种与目标外形相似、但体积小、质量轻的弹道导弹再入段突防伴飞重诱饵。同时结合弹头阻力系数的影响,设计一种通过形态设计、代替发动机调姿的弹道导弹再入段的伴飞。对干扰核心组件的性能参数进行计算,设计了雷达无源干扰组件结构。最后,对核心干扰组件的雷达散射性进行仿真和实验测试,为弹道导弹突防的再入段伴飞式重诱饵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