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大光 《科普研究》2015,10(4):21-28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已经进入到科学发达国家行列。在大数据时代,应该用大数据的理论和技术观察在科学文化中中国文化的演变。这个演变过程不仅包括了公众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同时也包括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以及这种冲击带来的理解偏移和态度变化。本文在欧美学者的“Culturomics”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启发下,提出“Sci-Culturomics”概念和研究模式。同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国现阶段的大数据条件下的研究可能性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公众的科学素养已成为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本文基于"科学素养"的定义,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部分中学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该年级学生科学素养的特点。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薛永红  王洪鹏 《科普研究》2014,9(2):73-78,90
"学科文化"理论作为欧盟HIPST研究计划的核心理论,为科学文化建立起了"内核—躯体—外缘"的结构模型。研究者以此模型为基础,解释了科学的本质和科学发展的模式。将这一模型应用在科学教育领域,阐明了科学本质教育的根本问题、如何选择和组织科学课程内容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有效的科学学习等问题。目前,依据该理论所开发的教学案例已经在欧盟地区广泛使用,期望以此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舆情分析是公众对于教育问题的情绪、态度表达和行为倾向,是公众对教育权益的诉求,包含各种社会利益群体对教育问题的复杂心态。文章提出的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高教大数据舆情分析研究,通过信息技术对在线互联网中的文本、图片等数据进行语义学解析,用于理解其中的态度、意见及情绪,通过对学生情感的解读,深度挖掘情绪变化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波动情况,构建完整的心理健康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何薇 《科普研究》2008,3(2):17-25
以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为依托,参考国内外研究资料,对公众科学素养测评题进行分类评分;利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尝试分析研究,对影响科学素养的部分社会背景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特别是注重性别因素的影响,并根据计算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6.
对“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部分数据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佟贺丰 《科普研究》2007,2(4):34-37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和美国近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部分数据,从中挖掘一些值得反思的内容,为我国的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和科学普及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国科普日和科技活动周是我国重要的大型科技节事活动,旨在宣传科技发展成果,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自举办10 余年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基于国际科技节事活动的发展和特点,比较全面地研究了国内科普日与科技活动周的运行机制、活动主题、投入产出、公众受益、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通过多角度系统性评估,得出相关结论,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人类学中,吉尔兹提出地方性知识概念,它强调了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文化特质的知识。在对"科学素养"概念理解多元化的背景下,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引入地方性知识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探讨科学素养调查引入地方性科技知识合理性问题的基础上,选取了兼具民族性和边缘性的内蒙古地区的公众,进行了国家标准问卷和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地方性科技知识问卷的双重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对讨论的科学素养衡量标准多元化提供一个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9.
文章回顾了“公众理解科学”概念进入中国15年以来引发的讨论和开展科学素养调查的情况。作者探讨了科学素养概念形成的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国家对科学素养关注点的差异。文章对调查指标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提出了建立适合中国社会形态的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同时,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调查中需要改革的思路。建议通过1至2年的努力建立既能够进行国际横向比较,同时能够进行国内发展趋势的纵向比较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当前的数据存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数据的增长速度、安全性要求以及共享特性.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数据存储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云存储"概念,并简单介绍了云存储模式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