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炬 《光电技术》1996,37(2):67-70
本文介绍了90°磁翻转显示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详细描述了显示单元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8279芯片的显示接口及8段和l6段LED显示驱动电路的特点,提出了8段和16段LBD混合显示驱动的方法,并介绍了一种经济实用的显示驱动电路。  相似文献   

3.
彭国贤 《光电子技术》1995,15(2):122-129
本文叙述自动化仪表用光柱显示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器件结构,重点论述直流等离子体光柱,发光二极管光柱,真空荧光及液晶光柱器件的结构和驱动电路,还展望光柱显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5.
6.
黎双利 《现代显示》2009,20(2):25-27
分析了高校工程训练中心车间管理的特点,详细地阐述了车间多层面图文实时显示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应用实例。本文以工程训练实际需要为背景而设计开发的多层面图文显示系统,克服了一般信息管理都停留于上层的缺点,达到车间层面的信息化,并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和实时显示,提高了整个工程训练中心的现化化管理水平、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发光与显示     
《光机电信息》2005,(9):33-34
2005080367 显微镜和发光二极管(LED),  相似文献   

8.
微显示     
王伟  石家纬 《液晶与显示》2005,20(5):430-433
微显示已广泛用在投影及头盔、手提摄像机等近目观看系统中。其独特的优点已成为显示家族中一个重要成员,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拓宽将使它在显示家族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概述了微显示所涉及的问题,评述了微显示的现状和发展,并对OLED微显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发光二极管平板显示的发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10.
LED显示有三个主要应用领域,在市场和技术发展方向各具特点。笔者就我国LED显示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OLED显示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7年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为主屏的便携式手机将进入量产阶段。以此为突破口,便携式多媒体游戏机等也已列入采用OLED显示屏的考虑范围之内。但与薄膜晶体管有源驱动液晶(TFT AM-LCD)相抗衡,OLED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从成本、功耗、寿命以及柔性化等方面对现行的OLED技术发展方向做了简要的阐述,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发光二极管显示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正根 《电子器件》1999,22(3):194-198
本文报告了大屏幕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显示的现状和发展。也报告了这种显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设计了一款用于驱动分辨率为800×600的OLED微显示器的驱动芯片,利用10位的DAC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成模拟信号,然后经过两个8位DAC实现数据的偏压和增益调整,可以适应微显示器在不同环境下对亮度和对比度的需要。像素电路采用了改进型的电压型驱动方式,能够在较宽的OLED公共阴极电压范围内维持很大的电流比率。该电路采用0.35μm 2P4M混合信号工艺完成了设计,进行了流片验证,已在芯片表面成功制作了OLED阵列,实现了微显示器的静态和动态画面显示,微显示器亮度可达11 000cd/m2,在此条件下,对比度可达到10 000∶1。  相似文献   

15.
发光二极管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光二极管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华南师大物理系@吴腾奇发光二极管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510631广州华南师大物理系吴腾奇传统上,发光二极管(LED)一般可装在民用电子显示设备中,最近LED的主要应用领域已经扩大到户外信息显示方面。同时,它已转为大规模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6.
高亮度蓝绿发光二极管用的材料和性能不断改进,将开辟蓝一绿发光二极管在全色显示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显示界的新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有机电致发光的历史、技术、材料及发展前景。有机电致发光二有管技术可以提供高效宽视角显示,正伺机进入液晶显示市场。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介绍了一种先进的发光二极管(LED)显示系统的单线串接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具有通信效率高、指令丰富、控制灵活、同步效果好等特点。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LED通信系统信号传输苛刻的时序配合问题,提高整个LED显示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灵活性,同时也比当前LED通信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