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第五代移动通信(5G)低频段(Sub-6GHz)已开始商用,5G毫米波技术也逐渐成熟,预计将于2022年开始商用。第六代移动通信(6G)的研究也已启动,而且关于6G的愿景以及核心技术的论文也开始增多。本文主要讨论毫米波技术在5G及未来6G中的应用及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发展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以其接入的便捷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各方面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在技术及频率上给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未来无线移动通信如何发展成为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首先介绍5G概念,然后总结当前5G需求并基于5G需求提出5G愿景。  相似文献   

3.
5G具有先进和成熟的技术,而卫星通信具有天然优势,例如灵活提供网络无线宽带回传、大广域广播多播、安全应急类通信等,是未来移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5G和卫星通信发展情况,以及融合场景与核心技术,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G技术浅析     
随着中国广电网络顺利拿到5G牌照以及顺利上市,未来广电在5G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5G在移动领域的应用最为普及,而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不断变化的需求。这些需求使得移动通信所期望的需求逐步增加。最初只有语音传输的系统,随后出现了提供高质量多媒体传输和Internet连接的新系统。5G则是目前的热门话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移动通信中,从1G到5G的技术发生变化所不断涌现出的新技术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变革。当前的移动通信标准向其用户提供服务较为有限,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无线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对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可用频谱资源是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容量需求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对毫米波频带的信道特性、关键技术、链路预算、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了毫米波频段在移动宽带通信系统中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基于公安340 MHz频谱资源,通过5G新技术的公安宽带无线通信专网系统,进行网络架构,系统功能,系统性能,典型应用的研究,对促进对公安无线宽带通信的关键技术、系统架构、典型应用的发展和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更高速、更便捷、更便宜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全球对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研发正逐步升温.本文主要分析了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5G技术在各行各业得以应用,带动了广播无线发射信源传输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根据4G通信信号在无线广播信源传输链路中的应用经验,对今后5G信号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广播电视信源传输的多样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2G通信技术基本已经停用,3G通信技术得到普遍应用,4G通信技术也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通信行业的研究焦点从4G通信技术迅速转移到5G通信技术.本文结合5G通信技术的未来展望,分析了具有发展前景的大规模MIMO技术、毫米波频段移动通信技术、同频全双工技术三项面向5G通信的射频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5G移动网络绿色通信技术相对于4G技术来说,在网络速度、网络延时和网络容量上进行了不断的提升。随着我国智能化的设备不断发展,5G移动网络绿色通信技术所面向了全社会的网络。由此可以预见,在未来人们的数据传输将变得更加高速率和高性能。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结合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具体建设和关键技术,分析当前我国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能耗问题,同时对于5G绿色通信技术的关键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网络自组织优化(SON,Self-Organization Optimization)以网络质量为驱动通过快速优化网络质量以使能网络。随着网络技术的多元化快速发展,传统的网络自组织优化已不能完全适用于未来网络。本文针对5G通信系统自组织技术展开研讨,介绍了传统SON技术发展及理论基础,同时探讨了几个典型5G-SON自优化用例。  相似文献   

12.
5G时代,“智慧港口”对通信连接有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性的严苛要求。文章分析了港口典型应用的网络需求,重点研究切片技术的5G专网架构方案,利用QoS技术构建不同应用的差异化网络能力模型,并针对港口无线环境,创新无线增强技术,保障港口应用的带宽和时延。通过现网验证,实现按需的网络能力和灵活的运营管理,为5G智慧港口专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凭借着自身非正交的优势,在提升频谱效率的同时,大大增加用户连接数目,成为未来5G新型多址接入候选方案.文章分别介绍了不同军事通信场景中几种5G NOMA技术种类,并对其性能进行比较,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5G规模商用和5G+垂直行业应用逐步发展,将推动5G传送网络相关技术、标准及产业化的发展.介绍了5G前传、中回传、光模块相关技术现状与标准化进展,并对5G传送技术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微波光子技术的基本内涵、发展现状和技术优势.从雷达、电子战以及通信三大典型领域的发展历史详细介绍了微波光子技术的具体应用状况,全面分析了微波光传输与处理技术特征与电子信息系统性能提升的内在关系.结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瓶颈问题,提出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解决思路,以期对未来微波光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向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以5G移动通信技术的概述、5G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作用、我国5G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力量、在通信工程中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5G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五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以期促进通信工程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通过多轨道卫星星座将陆基、海基、空基网络连接起来,构成覆盖全球的一体化通信网络,可以为我国海洋、航空、航天、信息普惠、商用全球宽带通信等多种应用场景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提供通信应用及服务支撑。在充分汲取国际先进技术、产业和应用服务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典型应用示范系统的建设,可以进一步验证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能力,牵引出更多应用需求和商业模式,并就未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典型应用系统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考虑和设想,为全球各类用户提供基础公共服务及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
很多军事和民用平台都同时具备雷达与通信功能.传统的分立式设计增加了系统的体积、功耗和成本,并降低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雷达通信一体化设计能够让雷达和通信共享硬件平台,从而克服上述缺点,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总体来看,雷达通信一体化可以通过资源分配和共用波形来实现.共用波形的方式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并...  相似文献   

19.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为满足新业务下大带宽和低时延的需求,如何设计新型核心网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5G网络中新需求对现有通信网络的挑战,从而说明5G核心网研究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5G网络中关键技术MEC的基本功能和系统构架.UPF作为连接5G核心网和MEC的纽带,本文重点介绍了其基本定义、接口设计和相应的...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visionary concept referred to as Collaborative and Cognitive Network Platforms (CCNPs) as a future-proof solution for creating a dependable, self-organizing and self-managing communication substrate for effective ICT solutions to societal problems. CCNP creates a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to support critical services across a range of business sectors. CCNP is based on the personal network (PN) technology which is an inherently cooperative environment prototyped in the Dutch Freeband PNP2008 and the European Union IST MAGNET projects. In CCNP, the cognitive control plane strives to exploit the resources to better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networked applications. CCNP facilitates collaboration inherently. Through cognition in the cognitive control plane, CCNP becomes a self-managed substrate. The self-managed substrate, in this paper, is defined as cognitive and collaborative middleware on which future applications run without user intervention. Endemic sensor networks may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CNP concept to feed its cognitive control plane.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CCNP concept and discuss the research challenges related to collaboration and cogn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