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3.
4.
采摘机器人机械臂的控制与联合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摘机器人属于非结构环境下作业的特种机器人,果实的采摘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机械臂的控制直接决定采摘机器人的作业效果.根据番茄的特点及其植株的生长分布,设计了具有平行结构关节的四自由度机械臂,实现了对机械臂各个关节的控制.使用ADAMS/Controls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根据仿真结果,不断调节控制参数,实现了机械臂的运动规划和性能指标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枸杞,别名枸杞子,是茄科小灌木枸杞的成熟果实,不但可食,而且还是名贵中成药。我国枸杞分布广泛,但是受生长习性的影响,枸杞采摘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为了实现全自动枸杞采摘,文章分析研究了市场上枸杞采摘机的种类、结构和原理,综合对比了国内各类枸杞采摘机的优缺点,设计了一种以OpenMV为核心控制器的全自动枸杞采摘机器人。该机器人利用Open MV的颜色识别,得到色块坐标,通过比较色块的坐标与图像中心的偏移,通过PID算法控制电机的运动方向,并使用I2C总线通信,控制机械臂运行以及用机械振动原理设计的采摘头工作。经初步测试,该全自动枸杞采摘机器人功能基本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7.
针对机器视觉采摘机器存在的技术不成熟,成本过高等不足,提出采用人工操控的半自动采摘技术,并进行了探索研究。设计了一款模拟采摘机器人,机器人以履带底盘为基座,三自由度机械臂,红外遥控操作。硬件电路以ATmega32为系统控制核心,采摘机器人的动作采用BL35P12为核心红外遥控控制。系统软件基于AVR Studio4开发环境,实现对机械臂运动的全方位精确控制。采摘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抓取速度快,成本低,易于实现,可扩展性强。 相似文献
8.
孔翰博;王克强;蔡肯;林钦永;陈楚君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2,(10):160-165
本文为解决农业采摘过程中低效等问题,而实际发展应用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挑战,问题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实际环境中目标识别和定位的检测精度,稳定性和广泛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目标识别与定位的研究进展。在特征提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多类摄像机及其视觉系统的支持下,在光照、遮挡和风速等不稳定因素中提高检测精度,极大地提高了采摘机器人在实际环境中的适应性和采摘过程的效率。最后总结了采摘机器学习人在进行识别系统定位及自身的应用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采摘速度慢、低效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视觉机器人采摘实验平台,可依靠视觉反馈控制来识别采摘物的位置.该系统在构建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基础上,全面分析机械手视觉伺服控制问题,直接将图像位置误差矢量映射到所需的末端执行器速度矢量,简化了视觉伺服系统的实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视觉伺服控制方法在实际... 相似文献
10.
机器人柔顺装配向来是现代智能工业机器人的一大研究课题?对工业机器人进行设计,在其末端执行器上面配置精度水平比较高的力传感器,这是现下比较多见的一种解决手段?从应用的视角来看,在对机器人的各类工件进行装配时,经常需要对装配的对象进行加工,有时可能会出现安装方面的误差,从而使得自动装配走向失败?在力传感器的基础上,设计相应... 相似文献
11.
12.
13.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路径规划技术,它分为基于模型的环境已知的全局路径规划和基于传感器的环境未知的局部路径规划。综述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最后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Daniel Morató Javier Aracil Juan Pedro Fernández-Palacios Óscar González de Dios Jesús-Felipe Lobo Poyo 《Photonic Network Communications》2008,15(2):159-169
This article presents capacity planning rules for the control plane of all-optical networks featuring GMPLS and RSVP-TE as
a connection setup protocol. As per RSVP standard, a refresh message mechanism is incorporated to RSVP such that the state
is periodically refreshed on a link per link basis. We provid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bandwidth and buffer sizes to
be provided such that no flows are torn down due to lack of refresh message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small buffers (several
KBytes) suffice to sustain the signaling load for as much as 400 RSVP flows per link, with the simplest RSVP refresh mechanism
(neither using link bundling nor acknowledgments). On the other hand, we also find the packet drop probability per link for
a given network topology for the case that the flow survival probability is larger than a given threshold. We provide numerical
examples based on the COST 239 european network topology and real RSVP traffic traces from early-commercial switching equipment.
相似文献
Jesús-Felipe Lobo Poyo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