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乡观测的电离层TEC和板厚的统计与建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2年至1990年在新乡接收ETS-Ⅱ同步卫星136MHz信标所取得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月中值和相应的F2层临界频率,计算了电离层板厚,分析比较了电离层板厚、TEC和F2层临界频率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太阳活动变化的差异,给出了板层随太阳活动的抛物关系,建立了新乡的电离层板厚模式,并与国际参考电离层和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板厚模式预报的结果在太阳活动高年较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我国广州、海南电离层垂测站的资料,对临界频率实测值(月中值)与IRI—90模式值比较发现:IRI—90的计算值f0F2普遍低于实测值;f0E及f0F1符合较好,但模式的E层和F1层出现与消失时刻同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模式忽略了冬季(12,1,2月)F1层的存在。从富克镇的数字测高仪剖面资料发现不能用LAY函数描述。从分析79年西安及东京的TEC值发现模式的分季缺陷。文未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3.
改进的Kriging技术实时重构区域电离层foF2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进了kriging技术重构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oF2的方法,利用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01模型作为背景场,通过拟合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得到“等效太阳黑子数”,并利用kriging技术来完成区域电离层的重构,是区域电离层重构的一种方法,它适合重构区域内电离层探测站较少的情况。与直接利用实测临界频率进行kriging重构相比,改进的kriging技术提高了重构的精度和稳健性。也表明了背景电离层模型在电离层重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拉萨地区电离层长期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离层环境变化对电子信息系统有重要影响,因此电离层变化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根据拉萨电波环境观测站30余年数据,研究了拉萨地区电离层F层临界频率foF2、F层底高h'F、Es层临界频率foEs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情况,得到一些有意义结论:电离层foF2全年均值介于3~11 MHz,日变化显著,季节变化明显,随太阳活动变化幅度较大;电离层h'F全年均值介于200~420 km,日变化显著,随季节变化不明显,与太阳周期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电离层foEs全年均值介于1~7 MHz,日变化显著,季节变化显著(夏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太阳周期变化不明显.研究电离层环境的长期变化特性,获取电离层参数长期变化规律,对通信导航、航天器等装备的设计和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离层背景状态对大功率短波加热电离层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电离层加热实验出发,模拟研究了低纬地区(Arecibo)和高纬地区(Troms?)加热效应.首先验证了该文计算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背景电离层电子密度梯度和泵波频率 HFf 与临界频率0F2f 比值对电离层加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密度梯度越小,加热效果越强;过密加热时,加热效果随泵波频率与临界频率的比值增大而增强,但同时受电波反射高度影响,该比值较低时可能也会存在一个使加热效果增强的取值范围.最后分析了在不利的电离层背景状态下如何有效选择加热参数,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加热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波环境观测网中低纬地区(以满洲里、重庆、昆明、海口为例)电离层foE数据,参照前人工作,分析了foE月中值与太阳活动指数、太阳天顶角的变化关系,建立了我国中低纬多个地区的foE月中值经验模型. 结果表明:foE月中值与F10.7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9);与正午太阳天顶角余弦存在反相关性(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7);与实测数据对比发现本文模型计算值标准偏差小于0.1 MHz,优于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IRI)模型。本文研究对于IRI模型改进与我国区域电离层经验模型研究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亚中纬地区的电离层闪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新乡(35.3°N,113.9°E,ETS—Ⅱ卫星300km对下点纬度32.9°N)幅度闪烁资料,并综合Kokubunil(35.7°N,139.5°E,ETS—Ⅱ卫星300km对下点纬度33°N)、Kashima(35.95°N,140.67°E,ETS—Ⅱ卫星300km对下点纬度33.7°N)和Yamaguchi(34.2°N,131.6°E,印度洋上空MARISAT卫星300km对下点纬度31.5°N)站结果,得到了如下东亚中纬地区电离层闪烁的特征:1.中纬区VHF和L波段电离层闪烁基本上是夜间现象,但夏季正午可出现次极大值;2.闪烁出现率季节变化明显,无论是VHF波段,还是L波段,其出现率均以夏季最强,秋季次之,冬季最弱;3.逐年变化显著,夏季夜间,平均闪烁出现率与年平均平滑太阳黑子数(AASSN)的负相关关系明显,其它时间二者无关;4.夜间强闪烁和秋季午夜前后的弱闪烁,其出现率随Kp指数增加而减小,其它时间,则与Kp指数变化无关;5.夏季夜间强闪烁的平均出现率可能有经度效应,即新乡站强闪烁的夏夜平均出现率高于Kokubunji站。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电离层参量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低纬电离层参量的预测,首先我们研究从某一个月的电离层月中值预测下一个月的月中值。  相似文献   

9.
电离层参数的相似日短期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时间序列频率特征参数相似日和时间序列时频双特征参数相似日的电离层参数(F2层临界频率)短期预测方法,利用中国9个电离层观测台站一个太阳活动周(1977~1987年)的F2层临界频率数据对提前1~24h预测的精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的一些短期预测方法,相似日的预测精度有明显改善,该方法简便、有效,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f0F2短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并考虑太阳和地磁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提出一种提前1h预报电离层临界频率f0F2的方法.网络的输入包括时间、季节、地磁指数、太阳黑子数.太阳射电流量F10.7以及f0F2偏离月中值的一阶和二阶有限差和相对偏差.分别用广州和兰州站的历史数据进行检验,预报结果与观测数据符合得较好,比国际参考电离层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同步卫星4GHZ电视信号和VHF信标信号电离层闪烁与其附近的电离层扩散F资料进行比较,说明低纬电离层闪烁与扩散F有关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海口电离层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海口地区电离层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海口地区电离层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海口地区电离层参数的日变化、季变化、年变化异常,以及夜间E层(微粒E)和夜间扩展F等变化特征说明除主要的电离源太阳外,还存在着其它影响当地电离层生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电离层不均匀性对GPS系统的误差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GPS定位误差分析中,对电离层误差大多只考虑了折射效应,采用双频技术即可消除折射一阶项的影响,更进一步的误差分析通常是考虑电离层折射的高阶项(主要是二阶项)。但均未考虑电离层不均匀性对GPS系统误差的影响。本文根据波在电离层随机介质脉冲平均到达时间的理论结果,对GPS信号穿越电离层的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在得出了典型背景电离层参数条件下折射一阶项、二阶项引起的GPS信号延迟误差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  相似文献   

14.
大尺度电离层相位起伏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导出了相位起伏的观测值与电脑层电子密度谱的关系式的基础上,通过经典谱分析指出:整个功率谱是和个高斯谱组成,其包络仍是幂律谱,平均谱指数为0.63。  相似文献   

15.
电离层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方位向分辨率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分析了天线实孔径尺寸、不同电离层谱以及电离层不规则体尺度等因素在电离层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方位向分辨率影响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保持星载SAR合成孔径长度不变,增加天线实孔径的尺寸会引起SAR方位向分辨率的退化,同时导致SAR方位向图像平滑。电离层的Kolmogorov谱对SAR方位向的影响较双参谱严重。电离层不规则体尺度远大于合成孔径的尺寸时,电离层对SAR方位向分辨率的影响可以忽略;在电离层不规则体的尺度减小到合成孔径的尺寸以下,但量级接近时,电离层的影响会导致SAR方位向分辨率的恶化。  相似文献   

16.
电离层扰动与磁层耦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两个事例分析表明,磁暴期间磁层对流和沉降粒子的增强不仅对极光区了层扰动形态有控制作用,而且也会引起继后的中低纬及赤道电脑层同纬区低热层大气受热后,F层抬升和中性大气成分变化导致的电子密度正、负扰会向低纬扩展;在E层高度上,扰动发电机对赤道区喷泉效应的抑制使驼峰区扰动更为突出。这些过程均使中低纬电离层f0F2和hmF变化中出现相应特征。地面电离层垂测站在夜间常能观测到多站几乎同时的hmF上升  相似文献   

17.
甄卫民  曹冲 《电波科学学报》1995,10(3):76-79,24
本文分析了磁暴期间南极长城站的电离层扰动性质性。采用一个半经验模式利用垂测数据计算了磁暴效应引起的有效应引起的有效热层子午向中性风。发现暴时有效中性风对电离层正相扰动的形式起主要作用,并对长城站电离层正负相扰动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The existing ion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methods in 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 (SBAS) were just for single constellation and over conservativ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to make more accurate ion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and tighter error bound orienting towards GPS and GLONASS. Considering that some Ionospheric pierce points (IPPs) are almost motionless, we make a filtering process to estimate the ionospheric delays at Ionospheric grid points (IGPs) to better reflect the ionospheric temporal variation. Then we conduct a simulation on ionospheric delay estimation at IGPs in dual constellations through planar fit method and filtering metho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filtering method can bound the ion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error more tightly, simultaneously the ion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accuracy is improved a b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