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加春 《科普研究》2016,11(4):18-26,44
新媒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媒体对科普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为科普带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科普传播的时空结构,科普更加注重互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然而,我国目前的科普体制形成了同新媒体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安排,重点表现在制度依赖、技术轨迹依赖和科普内容依赖三个层面。面对媒介融合的趋势,关键还是要积极转换科普工作的体制机制,建立适合新媒体取向的工作体系,培育与弘扬适合互联网时代的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的科学传播领域,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正在使中国科学传播传统模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自媒体、全媒体时代特征正日益彰显,在我们当前所处的媒体革命时代如何进行科学传播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许多问题摆在了科普工作者面前。基于这一背景,围绕"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科普"主题,在中国科普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科普研究》编辑部主办了第5期《科普研究》学术沙龙。本期沙龙邀请来自实践  相似文献   

3.
梁轩 《科普研究》2021,16(1):86-93
以中国第一本图文并重的科普期刊《科学画报》的传播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画报》在中国近代科普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画报从引入中国起,就扮演着启蒙的角色,这为《科学画报》承担科普的功能奠定了基础.而《科学画报》相较于其他科普媒介的种种优势,又使其成为近代能够覆盖更多受众的科普媒介.此外,《科学画报》图文并茂,兼具知识、新闻和娱乐功能的话语体系,也使其能够很好地承载科普的功能.民国时期《科学画报》的传播实践,使科学从科学共同体走近民众,为科学普及做出了贡献.《科学画报》的传播研究,对于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程萍 《科普研究》2013,(5):5-6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的科学传播领域,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正在使中国科学传播传统模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自媒体、全媒体时代特征正日益彰显,在我们当前所处的媒体革命时代如何进行科学传播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许多问题摆在了科普工作者面前。基于这一背景,围绕“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科普”主题,在中国科普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科普研究》编辑部主办了第5期《科普研究》学术沙龙。本期沙龙邀请来自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谈媒体革命时代背景下的科普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松生 《科普研究》2007,2(5):19-23
本文基于对中国城市科普状况、社区组织形态及其成员的行为倾向的分析基础,就目前中国城区科普主流模式——"科普社区"进行分析,结合实例阐述了科普社区组织形式、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实施过程、创建模式及评价体系。对科普社区在建立一种能调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形成社区科普凝聚力,传播科学,实现基本知识资源的普惠配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等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果和作用,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党伟龙  刘萱 《科普研究》2013,8(1):37-42
作为一种新型科学传播模式,科学咖啡馆在欧美国家越来越流行。它让科学家与普通公众聚集在休闲场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讨论科学。它是一种公益性的草根运动,具备自发组织、低成本、平等性、灵活性等特点,赋予普通公众参与科学、评估科研的权利,体现了科学民主化趋势。虽然也存在一些困境,如听众身份、地域、资金等限制,但总的来说,其前景十分光明,对我国科普工作者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草根科普”与“科普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志 《科普研究》2011,6(2):94-96
对"草根科普",有人认为:"大概是与政府行为的各种科普活动相对而言。从建国伊始,我国的科普工作就被纳入政府工作之中,文化部科普局、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中国科协先后承担全国科学普及组织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研究所陆续成立,一大批专门从事科普创作的专业人士聚集一堂,几十年来创作了大量让  相似文献   

8.
滕艳霞 《科普研究》2011,6(7):82-85
发展科学普及事业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措施,由于数字科普相对于传统科普形式而言,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形式生动、互动性强等特点,因此更能有效地吸引受众。近年来数字科普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仍需不断提高,要对受众进行认真分析,正确把握科普知识的需求,以免造成科普资源的浪费。数字科普更要关注弱势群体,尤其要肩负起社会老龄化赋予的历史使命。发展数字科普是数字时代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新形式,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李云 《科普研究》2013,8(2):21-25
进入到后工业时代,科学理论知识成为推动社会创新发展最重要的动力,科学开始成为公众是非判断的重要标准。与此同时,科普事业得到了发展,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成为推动科普发展的新力量之一。本文试图从科学对公众影响的视角,针对企业科普内容设置的特点及科普内容与企业的关联性,分析企业科普内容中立性缺失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科学普及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成利 《科普研究》2013,8(6):41-47,59
新媒体由于其依托信息技术成果而成为科学传播的新形式和重要渠道,它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可视性、平等性等特点和优势使其有别于传统媒体而深受公众喜爱。科普要利用好新媒体就必须针对公众的需求变化,适应新媒体的特点,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制作新媒体科普节目,使之微型化,开展“微科普”,政府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新媒体传播方式方法,分析并比较其效果,制定鼓励新媒体科普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促进其健康发展,使新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科普工作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宗棕  刘兵 《科普研究》2012,7(6):40-45
对专业科学文本进行修辞分析和话语研究是科学修辞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内容,这些研究揭示出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高士其科普文本的隐喻,探寻其科普作品隐喻生成的原因,揭示出科普创作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因素、意识形态的影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这些带有主观性的科普作品对于读者阅读、理解、接受和传播科学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普宣传栏是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形式,山东省实施的科普村村通工程,在全省每一个行政村建立了科普宣传栏,为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山东省烟台市科普村村通宣传栏传播效果的调查表明,大多数被调查农民了解并且支持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栏有其实际传播效果。目前的科普宣传栏在资金、挂图、管护和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赵宏洲 《科普研究》2012,7(1):38-44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从而提出其与大众传媒的共性及特性。并根据网络新媒体的共性和特性,分析了网络科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索网络科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科学普及运动,都透过平面出版的形式来展现,有过4波巨大的浪潮。这种经验有值得海峡两岸四地省思之处。第一波是1970年《科学月刊》创刊,高举“让科学说中文”的大旗。第二波是1983年的《牛顿杂志》登陆,标榜“开启图解科学新页”。第三波是1991年天下文化“科学文化”书系的建立,把温温热热的“典范科学家”带入冰冰冷冷的“科学典范”中,开始了科学与人文的对话。第四波从1998年起,各大出版社纷纷跨入科普出版领域,盛况空前;持续到2002年,更出现两本科普杂志《科学人》(ScientificAmerican的繁体中文版)及《科学发展月刊》(由台湾的“国科会”主办)。近乎每隔10年,科普运动的浪潮就爆起一声拍岸巨响。可是,蒙昧的岸石并不见裂痕,只是微微松动。所幸巨浪过后,余波仍然不息,继续拍打岸边,只是力道渐弱。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就平面出版的领域而言,有以下当务之急。(1)重新定位“科学普及”的核心对象。是漫天撒网,遍及社会大众?或是只针对学生,而且是精英学生?还是只想跨越学门藩篱,仅供学术社群内部交流?“科学普及”的对象不同,诉求与做法就应当有差别。(2)报纸、周刊、月刊、书籍等平面媒体,性质有异,传播速度也不相同。须各尽其责,共同推动科普。(3)严守科学立场,不要宣扬伪科学。(4)重视翻译,重视写作技巧。(5)尊重美术设计、广告、行销、财务等等专业,群策群力。(6)大学出版社最靠近丰沛的学术资源,应该参与科普运动。  相似文献   

15.
受北京市科委相关部门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相关课题组对北京市基层科普队伍———包括科技场馆、社区和中小学及校外教育机构科普队伍理解科普状况进行了典型调查。调查表明,上述基层科普队伍中8成以上人员对科学的理解是理性的,他们对科普及其作用、自身科普能力和影响科普的社会因素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判断能力。调查同时也反映出,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基层科普队伍人员在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中,还未能完全摆脱重知识、轻能力以及重书本、轻实践的倾向。课题组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明确科普是基层单位(组织或机构)的重要职责的机制探索,以及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基层科普队伍中的作用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范春萍 《科普研究》2013,8(2):66-72
科普作品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要求其作者拥有科技知识背景、受过科研训练,甚至本身就是一线科研工作者。而科学实践的经历,会使科研工作者在思维方式和著述习惯上形成刻板的科研思路。本文给出了对科研思路和科普思路的一般性描述,提出了好的科普作品的三重境界、科普思路的时代性等,并结合经典和典型科普作品的分析,对科普思路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7.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通过辨析科普文化与科学文化、民族文化、大众文化的关联,指出发展科普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题中之义与必然要求,进而简述了科普文化建设的成效,并对科普文化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英文“科普”称谓探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普一词大约出现在19世纪中叶,确切的年代还有待于今后去发现。科普观念的产生与科学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有直接的关系。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的提法始盛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其源头还要早。  相似文献   

19.
台湾综合科普刊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台湾光复以来的综合科普刊物分为三期,分别由《大众科学》、《科学月刊》、《牛顿》开端。本文胪列各期刊物,并作简要分析。本文指出,取自国外刊物将不易超越《牛顿》和《科学人》,自制刊物将不易超越《科学月刊》。本文又指出,科普刊物受到网络影响,其影响力日益减弱,但网络等新兴媒体需要内容支撑,是以科普刊物仍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传翠  詹琰 《科普研究》2011,6(3):46-54
按照经营管理体制的不同,国内科普期刊可以分为本土科普期刊和引进版科普期刊两种,他们在图片类型的丰富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种类型的差异影响了科学信息的传播。本文以《知识就是力量》、《百科知识》、《环球科学》、《Newton科学世界》为例,对其图片类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他们在科学信息再现、科学信息解释、科学信息补充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中国科普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