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中国新通信》2009,(16):46-46
2009年7月,握奇产品通过了谱尼测试中心所有项目的RoHS检测,这标志着握奇大部分产品都实现了绿色无污染生产。通过检测的产品包括:握奇智能卡(接触式、非接触式)、USBKEY和通用智能卡读卡器。  相似文献   

2.
《通信世界》2012,(38):27
这是第一款能够自动识别非接触式读卡器的安全微控制器,增加了安全硬件加密运算功能、灵活的存储器以及通信接口选项。意法半导体近期发布了针对公共交通、银行以及电子身份证应用的下一代安全微控制器。这款安全微控制器沿用意法半导体的90纳米先进制程,可提高智能卡的安全性,并支持在全球主要地区所实施的智能卡标准。新产品是目前市场上惟一能够自动识别ISO14443A类或B类非接触式读卡器并选用正确的通信协议回应读卡器的安全微控制器,双协议的灵活性让意法半导体能  相似文献   

3.
BL75R06近距离非接触射频识别IC卡芯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距离非接触卡的广泛应用使得金卡市场由接触式向近距离的非接触式过渡,预计13.56MHz的RFID近距离非接触卡市场在今冬和明年将有飞快的增长。13.56MHz非接触卡工作在近场距离内,通过智能卡天线和读卡器天线的电感耦合(一种类似变压  相似文献   

4.
市场对双界面智能卡的需求不断增多,这也加速了双界面读卡器产业的发展。在此主要介绍一种基于MSP430的双界面读卡器的设计,给出硬件系统的电路设计方法以及软件架构。该系统以MSP430F5418为主控芯片,同时主要对接触式读卡电路和非接触式读卡电路进行了设计和实现。接触式模块符合ISO7816标准要求,非接触读卡电路模块内嵌CL RC632,采用13.56 MHz非接触射频技术进行读/写。测试结果表明,该读卡器系统性能稳定、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电子设计工程》2012,20(20):48-48
横跨多重电子应用领域、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发布针对公共交通、银行以及电子身份证应用的下一代安全微控制器。这款安全微控制器沿用意法半导体的90 nm先进制程,可提高智能卡的安全性,并支持在全球主要地区所实施的智能卡标准。新产品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能够自动识别ISO 14443 A类或B类非接触式读卡器并选用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陈波  王勇  罗宏伟 《半导体光电》2013,34(4):573-575
根据非接触式智能卡的结构,对智能卡中各个模块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建立了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可靠性预计模型,对整个智能卡的最终稳定状态进行预估计算,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可靠性预计软件,并简单介绍了软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一、智能卡的组成及发展1.1智能卡的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单元(CPU)(或早期的中央控制逻辑) 各种存储器(ROM/RAM/EEPROM) 通讯接口”就形成了智能卡的基本功能。(以接触卡为例)1.2智能卡与读卡器的操作以接触卡为例,读卡器给卡供电源、时钟信号、复位信号,IO是双向数据信号线,读卡器和卡都通过IO进行数据交换。在智能卡与读卡器的相互操作过程中,读卡器图1智能卡结构图图2卡、读卡器的操作关系总是作为主动一方,卡作为被动的一方,所有的交易都是以读卡器发命令开始,卡完成有关操作,并应答作为结束。1.3智能卡的发展智能卡的结构框图。…  相似文献   

8.
张鹏程  张红雨  邓一文 《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6):156-158,162
提出了一种基于USB接口的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的实现方法,重点讨论了符合ISO/IEC 14443A规范的软硬件设计。该读卡器CPU采用了集成USB接口功能的控制芯片SN8P2204,射频芯片使用了Philips公司的兼容ISO/IEC 14443A规范的读卡器专用集成芯片MF RC500,实现了低成本的具有USB接口的非接触式IC读卡器,所设计的IC读卡器完全兼容USB1.1规范。  相似文献   

9.
《今日电子》2008,(4):116-116
ST21NFCA为用于移动设备或个人电脑环境而专门开发,具有在13.56MHz频段非接触式通信所需的全部硬件功能,适合设计于射频读卡器系统以及射频标签或非接触式智能卡内。  相似文献   

10.
介绍NFC技术的工作原理、手机的实现方案和NFC手机作为非接触式智能卡、非接触式智能卡阅读器及进行点对点通信时的应用场景,分析NFC手机的主要测试项目、测试重点与在各应用场景下的测试要点,并给出几个测试用例做范例,为NFC手机质量保证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便携式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强 《现代电子技术》2009,32(18):17-19,24
介绍非接触式IC卡的特点,讨论基于便携式应用的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的实现方法.该读写器采用USB接口取代原来常见的RS 232接口,采用AT89S52作为MCU,采用Philips公司的兼容ISO14443A规范的读卡器专用集成电路RC500,带有充电电路、锂电池和液晶显示,实现了可脱机使用的便携式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实际使用表明,该读卡器性能稳定,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免接触读写距离可达10 cm.  相似文献   

12.
何春红  任斌 《电子世界》2014,(8):113-115
非接触式IC卡又称为射频卡,是IC卡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它是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是非接触式IC卡应用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设计一款更为方便有效的读写器对于构建一个便捷实用的应用系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是基于MFRC522射频芯片和STC11F32XE单片机的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并用该读卡器实现了对射频IC卡的读写操作。实际操作表明,本文设计的读写器能够实现对射频卡的制卡、扣费及充值功能,成本低廉,便于携带,且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13.
解决方案 1.智能卡通讯加密:智能卡和嵌入在机顶盒内部的CA软件内核(SoftCell)采用加密方式进行通讯,加密通讯所使用的密钥通过智能卡和SoftCell模块握手获得,且密钥进行不定期更新.此方式杜可绝盗版者从读卡器中获取控制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大工厂、学校、军队和事业单位等食堂,大多采用一卡通系统中的非接触式智能卡,用智能卡比用现金和饭票结算更加卫生,可是食堂尤其是大型食堂掌握不了用餐者的人数,若做少了饭菜则满足不了用餐者的需求,若做多了所剩余下的饭菜如舍不得扔掉,就可能被用到下一顿饭菜当中。  相似文献   

15.
周新宇 《信息技术》2010,(7):135-137
非接触式IC卡的使用日益普及。但简单的近距离非接触式数据传输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如何发挥非接触式卡的特点,安全、合理、环保的应用是未来的趋势。设计基于ARM Cortex-M3内核32位的LM3S301主控芯片,使用基于ISO14443A标准协议的读卡器芯片,PCF8562驱动LCD显示系统时间、账户余额等信息,能够在使用时精确计算水量、安全交易金额。  相似文献   

16.
李学博 《通信世界》2009,(17):M0002-M0002
5月6日,恩智浦半导体与支付卡、服务和智能卡解决方案供应商Giesecke&Devrient(G&D)推出恩智浦最新FastPay非接触式安全芯片以及基于该芯片的G&D全新非接触式支付系列产品。FastPay产品专门为北美的消费者设计,提供方便、快捷的非接触式支付解决方案,以替代现金支付并缩短交易时间。  相似文献   

17.
非接触式Mifare卡具有高度安全、高可靠性及分区存储结构等特点,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支持一卡多用。介绍非接触式Mifarel S50型卡及其读写器工作原理,给出该读卡器的硬件结构和有关读、写卡的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8.
非接触IC卡读写模块MF RC530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乃玮  黄静  郭勇 《电子器件》2003,26(2):159-162
MFRC530(Mifare Reader Circuit)是Philips公司最新推出的一种非接触式IC卡读写模块。采用该模块设计的IC卡读卡器完全支持13.56MHz下所有类型的非接触式通信方式和协议,适用于各种基于ISO/IECl4443A标准并且要求低成本、小尺寸、高性能以及单电源的非接触式通信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9.
中继攻击是RFID系统和EMV系统中常见的攻击方式之一。现详细介绍了中继攻击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介绍了最早的中继攻击案例:早在1976年,就有数学家提出了中继攻击在对弈游戏中的应用。通过门禁系统和NFC芯片信用卡中的中继攻击案例,详细分析了中继攻击的基本原理,总结了现实中实施中继攻击必需的设备:中继读卡器、伪造智能卡和高速信道。进一步指出中继攻击不仅仅局限于非接触式的系统。通过EMV系统中的中继攻击案例,分析了接触式交易系统中的中继攻击。最后提出了抵御中继攻击的安全措施:法拉第笼法、设定密码法、时间测定法和距离边界法(DBP),并分析了各个安全措施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林长计 《电子科技》2011,24(8):58-60
介绍了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提出了智能卡售水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分析了应用RFID和单片机技术,实现非接触式智能卡和智能表的软硬件设计,并对系统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