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应用是信息传媒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数字化媒体内容的迅速增加和用户对高质量实时流媒体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广播电视传输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广播电视行业正在积极寻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优化传输质量、提高用户体验以及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本文就计算机网络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作用和应用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并提出了符合新时期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诉求的计算机网络优化管理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很高兴利用今天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这个机会,我们在一起共同围绕如何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行交流。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情况传统的广播电视在数字化之前,传统的广播电视的流程(如图1)是由生产、传输、分配、接收构成,节目生产出来以后按频道的方式播出去。传输目前是通过卫星传输、光缆干线传输,还有地方通过微波传输这三种方式,把中央电视台和各个电视台的节目传递到全国各地,再通过有线电视网和地方电视台进行发配和接收,接收的用户都是固定接收。数字广播电视产业链数字广播电视产业链里面增加了集成的环节,为生产、集成、分配、接收(图2)。…  相似文献   

3.
修阅 《电视技术》2024,(2):101-103+107
随着手机、计算机的出现,电视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加强广播电视发展成为该行业领域发展的重点。网络化和数字化作为广播电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促使广播电视呈现智能化、自动化特点,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基于此,主要阐述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分析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并讨论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孙英娜 《电子世界》2014,(12):112-11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在视觉媒体方面,我国的广播电视已经走上了数字化的道路。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享受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字化电视的出现,正符合人们对于空闲时间娱乐的要求。本文主要讨论广播电视数字化模式的研究与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包洲浩 《电视技术》2021,45(12):52-54
互联网技术推动了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和更新.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已经实现了从模拟信号技术向网络数字化技术的转变.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得电视画面更清晰、更稳定,除此之外,网络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使得电视资源得到了扩充,而且用户观影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于此,就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及发展的问题展开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数字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次重大历史变革,它将对社会、工作、生活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这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基本形式入手,科学分析广播电视数字化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和应对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从而,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获得了跨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受到数字化媒体的巨大影响,逐渐摆脱了传统制作手段的桎梏,不断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对,目内容丰富。本文简要探讨了数字化媒体对电视节目制作带来的影响,以及数字化媒体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数字电视用户已达1266万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主题报告会上表示,全国已有25个城市完成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66万,初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之路。我国广播电视服务方式已从过去单一模拟的服务方式转变为模拟和数字、标清和高清、公益和付费等多种类型并存的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9.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实现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电视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可丰富人类的生活.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逐渐步入人们视野,其可增强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并加快信息共享的价值,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故此,文章展开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展开分析与研究,并对具体的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实现进行研究,旨在明确具体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优势,推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有效运用,提升人们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与科技双重发展的大背景下,用户需求持续增长,对广播电视工程提出较多要求。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当前全面进入到数字化时代,数字音频技术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深入分析数字音频及其嵌入技术的应用问题,以全面提升广播电视工程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是国家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体系也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数字化提供了提高安全性的一些手段,但同时自身又产生了新的安全性问题。本文将从传输系统和用户接收系统方面简要探讨数字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台州市现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0个,有线电视用户110多万户。全市广播电视要于2008年以前,基本完成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全面实现数字化。其中播出机构要在2006年以前逐步淘汰模拟设备,实现数字化;有线电视用户要分地区分阶段实行整体转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世纪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也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是目前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有必要对数字化趋势的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文章对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相关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吴迪 《通讯世界》2018,(10):45-46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微波技术为核心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数字微波传输技术为广播电视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有效提升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水平,满足了人们视听生活的追求。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微波传输网的特点及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优势,分析了数字微波传输网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了未来数字微波传网的发展,以促进广播电视技术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的日益成熟,我国使用的模拟电视讯息播报已开始逐渐停止使用,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当前无线数字发射技术的应用,不仅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对我们文化生活方式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特点,并进一步对数字时代加快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发展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信号的监测系统要贯彻“源头把控,全程监测”的原则,尤其是在未来的数字化广播电视信号的监测系统,更需要全过程的监控,全方位地确保广播电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节目,优化广播电视监督测试功能水准,并最终满足用户更加高标准多元化的节目收视需求.着重提升广播电视在节目播出时所呈现的画面及音效质量,为电视用户带来更多的视听享受,加大广播电视信号涵括的范围,从而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稳定长久的前行以及广播电视事业全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马丽 《电视技术》2021,45(4):57-59,62
在多项创新技术应用推动下,网络化和数字化是广播电视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能促使网络数字化技术更新,也是广播电视领域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广播电视发展中,网络数字化能产生较大的发展动力,诸多关键技术应用也能加速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基于此,探究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与发展,提出当前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概况,明确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优势与关键技术,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多优秀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的时代极大地改变着广播电视行业传统的运营模式和观念。本文是笔者对如何积极应对广播影视数字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思考。一、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成果以1995年我国采用数字卫星技术实现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传输为标志,我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工作已经走过了十一个年头。回首看来,十多年来的数字化进程可以说是在困难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2006年和2007年,随着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技术标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标准、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的先后出台,有线、无线、卫星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全面铺开,以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的闪亮登场,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2006年和2007年作为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标准元年和起步元年,必将在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能够在简化广播节目制作流程的前提下,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广播电视媒体也能够借助互联网传播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交互优势,满足部分用户的特殊的需求。本文阐述了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意义,并总结了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一系列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制作和播出上的广泛应用,广播电视设备正向着系统自动化、数字化,固态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伊春广播电视局和北京美图丽声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根据地市级广播电视局的特点联合开发了高可靠性的全数字化视频、音频制作、编辑、硬盘自动播出网络系统。结合伊春广播电视局的特点和总体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