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金铎 《建井技术》2005,26(6):29-31
回顾了煤炭矿井建设图书出版历史,介绍了目前矿井建设科技图书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矿尘污染是影响矿井安全的灾害之一,矿尘防治关系着矿井的安全生产、职工的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矿井防尘技术应用现状及主要研究成果,并对防尘技术进行研究,尤其是松软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的防尘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孟伟 《矿业装备》2022,(5):116-118
矿井安全生产中,需要保证矿井具备良好的通风性,使矿井下存在较好的作业环境,为满足矿井通风要求,出现了较多矿井通风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成效。各类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要求矿井通风技术也应向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基于此,对矿井通风技术现状及智能化发展展望进行研讨,从矿井通风的意义入手,分析了矿井通风技术现状及矿井通风应用的智能化技术,对矿井通风智能化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矿井通风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石,在智能化背景下发展智能通风技术装备是保障我国发展少人化、无人化煤矿的必由之路。从通风参数测定与监测、通风网络分析与决策、通风调控技术与装备3个方面对我国矿井通风技术装备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指出了实现智能通风仍需解决的4大难题,即通风参数测定与监测准确性低,难以满足精准决策的需要;风量调控缺乏有效决策模型,调控装备发展滞后,难以实现动态定量调节;通风动力与通风网络匹配性不强,联动调节能力弱;通风隐患、灾变判识技术发展不成熟,缺乏有效的预防预警与应急控制手段。针对这些技术难题提出了实现矿井通风智能化的3个重点研发方向: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给出了各研发方向应着力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内容,即通过研发通风系统自动成图技术、通风参数快速精确获取技术,实现通风基础数据智能感知;通过研发数据驱动的网络模型构建方法、通风网络与通风调控联动分析决策技术、通风隐患自动识别与报警技术,实现通风技术智能决策;通过研发通风灾变准确判识方法和灾变控制装备,实现通风灾变智能控制。依托以上技术装备,形成一套智能通风技术装备体系,实现矿井通风无人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5.
孙守靖 《煤》2005,14(1):33-34
针对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在技术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结合传感器、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通讯等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及煤矿企业的实际,对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的总体技术发展方向做出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国外,矿井提升设备的发展历史已有140多年了。德国早在1827年就开始设计制造了蒸汽驱动的提升机。后来,1877年,卡尔·弗里得里奇·戈培(Core·Friadrich·Kope)为德国汉诺威煤矿设计了第一台摩擦式提升机(又称“戈培式”提升机)。“戈培式”提升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受到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摩擦式提升机才开始在欧洲大陆和瑞典煤矿中使用,与此同时,常用的圆柱形卷筒、圆锥形  相似文献   

7.
矿井电阻率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论述了矿井电阻率成像技术发展现状,介绍了矿井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的特殊问题、井下勘探主要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并提出了对矿井电阻率成像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综合论述了矿井电阻率成像技术发展现状,介绍了矿井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的特殊问题、井下勘探主要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并提出了对矿井电阻率成像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矿井采空区CO_2防灭火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CO2防灭火技术机理及CO2防灭火技术的CO2气体制取、运输、压注、监测等关键技术环节的发展现状,指出今后应重点在采空区CO2防灭火机理、CO2捕集技术、CO2槽车安全运输标准、推进矿区级CO2管道运输研究、解决CO2地面压注关键问题、CO2泄漏、防灭火效果一体化监测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0.
《煤》2007,16(7):I0004-I0004,F0003
1)井下工业以太网及全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矿井综合自动化千兆工业以太环网及综合自动化平台已于2006年12月建成投用,这是煤矿在亚太地区第一家采用最新的PROHNET实时通讯技术进行通讯:第一家实现在井下千兆工业以太环网上大规模使用数字摄像仪;并且首次在国内煤矿领域实现了  相似文献   

11.
矿井高温热害是矿井深部安全开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有效且经济的矿井降温技术对于深部高温矿井安全且高效开采尤为重要。分析了矿井热源的种类及热害对人的影响,并对目前矿井降温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研究了用于热害较轻或浅部矿井的非人工制冷技术,着重阐述了用于热害较重和深部矿井的多种人工降温制冷技术;对比分析了液态气体相变制冷技术、直膨式热泵降温技术、动力性热管降温技术、个体防护服和涡流管结合矿井微气候调节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矿山现场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各类降温技术存在的共性问题,讨论了未来地热控制及余热回收利用的技术发展趋势,为选择合适的深井降温技术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目前矿井降温技术虽然飞速发展但存在能耗较大、制冷系统设备复杂且难以维护,只重视降温而忽略矿井湿度过高,未能充分利用矿井地热能源价值,非煤矿山专用降温系统研究较少等不足。针对矿井降温系统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开发节能且高效的新型降温技术,着力开发制冷设备,坚持降温除湿并重的原则,充分利用矿井地热能源以及设计非煤矿山专用的矿井降温技术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深入阐述了矿井瓦斯技术管理的内涵和TM技术管理模式,具体分析了技术管理在安全型矿井建设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具有实用性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3.
14.
进入80年代,西方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炭工业在与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的激烈竞争中求生存。到80年代末,煤炭工业已站住了脚跟,产量稳中有升,效益扭亏为盈,开始呈现中兴征兆。本文就西方主要产煤国家80年代矿井生产技术发展进行了概括总结,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结合矿井探放水现状分别对矿井水害、探测方法、防治技术和注浆堵水材料进行分析,总结目前探放水工程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结果表明:我国矿井探放水工程复杂多样,探测方法单一,适用性差,同时含水层突水是矿井防治水的重点,新型注浆堵水材料具有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优点,对矿井防治水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我国矿井探放水基础薄弱、突水机理认识不足、探测手段较差等问题依然存在,目前主要发展方向为:探测方法综合化、数据处理智能化、保障系统精细化。  相似文献   

16.
长庆地区注水区域长期持续注水,储层异常高压,井控风险高。针对长庆油田低成本开发方针,开展了适合该区块的控压钻井配套技术、自动控压钻井配套技术,小井眼地层出水防控设备配套等系列设备的研发与现场应用。整体配套设备技术措施在研发、应用后将大大提升该区块的地层出水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矿井均压防灭火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应用进行了说明,阐述了均压防灭火应影起注意的问题及以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数字化矿山建设现状,围绕三维可视化平台效率有待提高、海量数据利用效率有待加强、数字化矿山系统效能还需完善三方面分析了我国数字化矿山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数字化矿山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煤矿矿井建设技术从引进吸收、自主发展到再创新的历程,以及在基础研究、工艺创新、技术突破、装备研制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涉及钻爆法、冻结法、注浆法、钻井法、沉井法等凿井技术以及煤矿岩巷掘进技术。目前,以钻爆破岩为主的凿井配套装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煤矿千米级深井短段掘砌综合凿井技术趋于成熟,竖井凿井最大深度达到1 341.6 m。冻结法、注浆法等凿井地质保障技术水平显著提升,逐步代替了帷幕法、板桩法和降水法等凿井技术,竖井最大冻结深度达990 m,斜井最大冻结段斜长达681 m,采用工作面注浆建成煤矿最长斜井为5 875 m,竖井地面预注浆加固深度达1 355 m。机械破岩井巷掘进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反井钻机最大钻井直径达6 m,最大钻井深度达562 m;竖井钻机钻井法实现了最大钻井直径10.8 m,最大钻井深度660 m,且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竖井掘进机钻井法实现了零的突破,为煤矿竖井智能化凿井奠定了基础;煤矿岩巷机掘法作业线已经形成,岩巷全断面掘进机平均成巷速度超400 m/月。综上,70余年来我国煤矿矿井建设技术与装备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矿井地质是煤矿建设和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其作用在于保证开采合理布局,指导井巷工程的施工和充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以达到采煤的最大经济效益。在旧中国,煤炭资源遭到掠夺式的开采,产量低,技术落后,根本谈不上进行矿井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