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纳米金刚石团聚体在白油介质中的解聚与分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机械化学方法, 对爆轰法合成的纳米金刚石团聚体进行表面改性, 实现了纳米金刚石在白油体系中的解团聚和稳定分散。采用红外光谱等分析, 对几种聚合物分散剂在纳米金刚石表面的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适当用量的聚合物分散剂进行机械化学改性, 可以得到良好分散的体系。在白油体系中, 分散剂吸附产生的空间位阻作用是纳米金刚石分散稳定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超细/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行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溶液电化学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颗粒离子氛的模型, 分析了超细/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行为, 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 注重解释了超细/ 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的静电位阻、空间位阻、静电-空间位阻协同作用的机制。为今后超细/纳米颗粒的分散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丙三醇和酒石酸钠对沉淀法白炭黑进行的改性研究。在白炭黑制备工艺中,加入适量的丙三醇和酒石酸钠作为改性剂,可以抑制粉体颗粒的生大以及二次团聚,使产品的平均粒径大大下降;同时还增强了粉体颗粒的疏水性,降低粉体颗粒对杂质的吸附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介质中纳米氧化铈(CeO2)难以稳定分散的技术屏障,在分析纳米氧化铈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药剂分散方法,研究了碱性水介质中纳米CeO2稳定分散的条件与机理。结果表明,在颗粒浓度1 000 mg/L的纳米氧化铈母液中加入无机电解质SPP或PSPP,用去离子水稀释并调pH值为10.0,超声波分散-玻璃棒搅拌10 min,当SPP或PSPP浓度为1×10-3 mol/L时,静置30 d期间纳米CeO2的平均粒度几乎不随静置时间变化,平均粒度稳定在160 nm左右,此介质中样品具有良好的长效稳定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5.
纳米莫来石在水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利用沉降实验研究了分散剂用量,pH值及超声处理时间对纳米莫来石在水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7、超声时间为10min(功率140w)、六偏磷酸钠的浓度为0.5%(wt)时,可以获得较稳定的分散.分散后纳米粒子团聚现象减小,粒子平均粒径从5μm减小为300nm,对纳米莫来石在水基涂料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超细滑石粉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超细滑石粉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行为 ,讨论了超分散剂 PSE系列与传统分散剂对滑石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行为的影响 ,并通过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能的计算进一步分析了超分散剂PSE系列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当滑石颗粒表面电位达到 5 0 m V时 ,滑石仍处于明显的团聚状态 ,说明滑石颗粒表面具有的疏水作用能是决定其在水介质中基本分散行为的重要因素 ;A- B嵌段超分散剂 PSE系列对超细滑石粉颗粒的分散效果优于传统的分散剂 ,且不受介质 p H的影响 ,其分散稳定作用实质上是增强了颗粒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和空间位阻作用 ,减弱了范德华吸引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膨润土在水介质中的分选提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微细粒滑石在水介质中的分散与聚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
水介质旋流器在选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力 《选煤技术》1989,(4):31-33
水介旋流器作为一种简易可行的分选设备,具有它独特的优点,本文从选煤工艺的角度,对所组成的9种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证明采用水介旋流器对简化工艺流程,减少高效设备入选量,有效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等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哈密钾长石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白炭黑.根据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钾长石煅烧熟料溶液A质量分数8%,反应时间3h,陈化时间2h,钾长石与分散剂正丁醇用量比为1∶1.875(g∶mL).按HG/T 3061-2009标准对白炭黑进行分析,白发黑中SiO2含量为93.55%,其DBP为2.95 mL/g,比表面积为137.645 m2/g.采用XRD、SEM和TEM对白炭黑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XRD分析表明,白炭黑具有无定型结构.SEM分析表明白炭黑颗粒表面呈现蜂窝状微孔,表面较为疏松.TEM显示白炭黑为球状粒子,平均粒径为16nm,并且其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1.
用硅藻土制备超细白炭黑工艺中氨基硅烷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藻土为原料,用沉淀法制备白炭黑的工艺中,就氨基硅烷KH-550的用量对白炭黑吸油率和比表面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白炭黑产品粒度分布均匀,可达纳米级,用W4的氨基硅烷改性后的产品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其值为250.184m2/g,改性剂分子与白炭黑颗粒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硅藻土为原料,用沉淀法制备白炭黑的工艺中,乙烯基硅烷A-151的用量对白炭黑吸油率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白炭黑产品粒度分布均匀,可达纳米级,用w4的乙烯基硅烷改性所得产品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其值为232.908m2/g,改性剂分子与白炭黑颗粒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连续共沉淀制备的系列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考察了其在积分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反应性能,并与其化学组分和含量直接关联;主要分析研究了Cu、K、Zn助剂对催化剂还原、费托合成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同时着重比较分析了SiO2添加量对催化剂费托反应性能的影响,以期对催化剂有效助剂K、Cu等在SiO2存在时的协同作用机理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机械研磨法,通过白炭黑湿法研磨解聚和硅灰石-白炭黑共混研磨手段制备硅灰石-无定形SiO2复合颗粒,对复合过程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对硅灰石-SiO2复合颗粒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灰石-SiO2复合颗粒以硅灰石表面均匀包覆无定形SiO2为特征所形成,在球料比5∶1条件下,浆体质量分数15%、硅灰石与SiO2复合比例5∶5、复合研磨时间40 min为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硅灰的优良性能,对商品硅灰进行了不同pH值下机械化学分散预处理,用马尔文纳米激光粒度仪测试硅灰分散液的颗粒粒径和Zeta电位,并将预处理硅灰液掺入水泥中,成型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试样,测试净浆试样室温和砂浆试样室温、冻融循环及高温下的性能。结果表明,提高分散水pH值、加入聚羧酸减水剂有利于硅灰分散细化,降低其沉降速度;掺预处理硅灰可以提高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以及水泥砂浆耐高温和抗冻性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以锆硅渣为原料,通过煅烧—酸洗方法制备白炭黑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酸浓度对产物SiO2品位影响最显著,确定的优化试验条件为煅烧温度300℃、煅烧时间4h、酸浓度2mol/L、液固比10∶1、酸洗温度90℃。所制得白炭黑产物主要由无定形SiO2组成,SiO2品位大于95%,产出率98%。产物粒度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孔径分布范围较广,孔体积较大,孔道较发达。  相似文献   

17.
石英砂与石英砂原料磁化率的对比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凤阳石英砂和石英砂原料的磁化率、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的测量及石英岩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石英砂中磁性矿物含量极低,磁化率极低;石英砂原料磁化率高,可能含有磁铁矿、赤铁矿、铁的氢氧化物(如纤铁矿)等磁性矿物.石英砂磁化率值的高低反映了石英砂中含铁杂质的含量,同时也反映生产过程中除铁效果.当石英砂磁化率越低时,说明含铁杂质的含量低,反映生产过程中除铁效果较好;当石英砂磁化率越高时,说明含铁杂质的含量高,反映生产过程中除铁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亚微米重质碳酸钙水中分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亚微米重质碳酸钙(GCC)的应用及制约其应用的关键——均匀稳定的分散,阐述了目前对于亚微米重质碳酸钙在水中分散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目前国内利用锆硅渣制备白炭黑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锆硅渣制备白炭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改性高岭土(MK)和白炭黑(PS)作为补强荆,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气密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改性高岭土和白炭黑在EPDM中分散良好,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气体阻隔性能,MK单独填充复合材料的透气率降低了25.5%~47.0%,50份PS填充的透气率降低了51.5%,MK与PS配合填充的降低了43.2%~53.1%,复合材料的气密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颗粒细小、分散性较好的PS阻隔性能略好于颗粒尺寸较大、分散性较弱的MK,配合填充的阻隔作用比单独填充的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