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软土地基深层搅拌水泥土加固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了软土地基水泥土加固机理,分析了水泥掺入比、含水量、龄期及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就水泥土的抗渗性能随水泥掺入比、龄期的变化情况作了进一步说明。最后用一实例说明水泥土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红粘土地区深层搅拌水泥土加固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红粘土地基水泥土加固机理,分析了水泥掺入比、龄期等因素及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抗渗性能的影响。最后用一实例说明水泥土加固红粘土地基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旋喷法加固地基后形成的水泥土完全改变了天然土的性质。文中介绍了通过三轴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等方法,对水泥土的工程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质,其强度随水泥的含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低掺量水泥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静三轴CU试验研究了水泥掺入比低于5%的低掺量水泥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特性, 探讨了在不同水泥掺量情况下水泥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素土和水泥土的变形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 水泥土强度随水泥掺量增加而提高, 当水泥掺入比大于1.5%时, 水泥土的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较素土有显著的增强。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低掺量水泥土的加固机理和现场施工合理选择水泥掺入比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点分析水泥搅拌淤泥类土形成的水泥土桩无测限抗压强度的若干影响因素,主要因素有水泥掺入比、养护龄期、水泥标号、外掺剂、土质、水质、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另外还分析了实验数据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6.
土的可塑性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法是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广泛的应用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水泥土室内配合比试验是搅拌桩设计和施工前的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水泥土室内配合比试验,得出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软土的塑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对水泥土强度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含腐殖质水泥土强度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彬  王清  郭秀娟 《煤炭技术》2012,31(5):133-135
工程地基加固效果受到土体腐殖质的影响。根据国内外腐殖质现有研究方法,开展不同水泥掺入比、不同地域水泥土对比试验,用灰色关联理论方法对腐殖质成分(HA、FA)、颗粒粒径对水泥土抗压强度影响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因水泥胶结作用而导致腐殖质松结态存量较小、稳结态存量增大,由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稳结态富里酸较胡敏酸影响效果较大,水泥土颗粒小于0.1mm的粒径越小,对水泥土抗压强度影响效果愈强,富里酸和小于0.1mm颗粒是水泥土强度影响关键因子。腐殖质成分(HA、FA)与水泥固化剂相互作用,可减弱腐殖质对水泥固化土强度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泥土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了含水量、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对黄土性粉质粘土水泥土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同时建立了水泥土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掺量、水泥土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养护龄期、水泥土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养护龄期和水泥掺量的关系式.为寻求更加经济、合理的施工配合比和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水泥土被广泛应用于土体加固工程,其强度与加固效果密切相关。为研究膨润土和粉煤灰掺量对水泥土性能的影响,对25组不同膨润土和粉煤灰掺量的水泥土进行基本力学性能试验。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发现当粉煤灰和膨润土掺量分别为40%和11%时,28 d的水泥土抗压强度最大,为7.30 MPa;当粉煤灰和膨润土掺量分别为20%和7%时,90 d的水泥土抗压强度最大,为7.19 MPa。通过室内直接剪切试验,发现当粉煤灰和膨润土掺量分别为20%和11%时,28 d的水泥土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c最大,为1144.8 kPa;当粉煤灰和膨润土掺量分别为30%和5%时,90 d的水泥土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c最大,为1753.71 kPa。研究成果可以为武汉地区的粉煤灰和膨润土双掺合剂改良水泥土的现场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泥土室内试验及其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某工程水泥土室内试验成果报告,分析其强度特征与土的物理力学强度、水泥掺入量、龄期之间的关系,为工程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粉煤灰掺量、比表面积、养护方式及硫酸盐质量分数为影响因素,研究掺入粉煤灰后水泥土抗压强度和抗硫酸侵蚀性的变化规律,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粉煤灰水泥土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水泥掺量20%的条件下,随粉煤灰掺量增加,水泥土各龄期抗压强度增大,但增大幅度逐渐减小。龄期7 d时,粉煤灰比表面积增大对水泥土抗压强度有显著影响,龄期28 d和60 d时,粉煤灰比表面积增大对水泥土抗压强度影响不显著。水中养护对水泥土前中期的抗压强度有促进作用,对后期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硫酸盐侵蚀条件下,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抗压强度逐渐增大,强度损失率逐渐下降,粉煤灰掺量为10%,水泥土在3%Na2SO4和5%Na2SO4溶液中强度损失率分别为24%、35%,相较不掺粉煤灰的水泥土抗压强度损失率降低42.1%、28.2%。微观结构显示,粉煤灰能够改善水泥土内部结构,增加结构致密性。  相似文献   

12.
郭秀娟  张树彬 《煤炭技术》2012,31(4):144-145,152
建筑工程地基加固效果受土体腐殖酸的影响。根据国内外土壤腐殖酸现有研究成果及方法,通过对不同水泥掺量、不同地域水泥土的对比性试验,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确定腐殖酸组分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由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数据所建立数学模型显示,其预测模型及效果精度完全满足工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7 d、14 d、28 d龄期下5种不同偏高岭土掺量的水泥土试块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分析了山西煤系偏高岭土对水泥砂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借助水泥活性矿物掺料增强效应统计模型分析了水泥土强度增强效应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偏高岭土可部分替代水泥,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水泥土强度;当胶结材料总量为15%时,3%的偏高岭土掺量最有利于水泥土强度提高;偏高岭土对水泥土早期强度的提高更明显,对后期强度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的基本原理和优点;从长沙市某工程O3 59.19至O4 54.86段取土进行室内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了影响水泥加固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一些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祁南矿井3个不同层位的原状冻土样及同含水率下的重塑冻土样进行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分析表明:原状冻土试样破坏时均发生沿斜向下45°~55°方向的剪切破坏,而重塑冻土试样破坏时表面产生网状裂纹,呈塑性破坏;试验过程中原状冻土和重塑冻土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现出软化现象,采用改进后的软化模型能够较好拟合试验曲线的发展趋势;同一土样在相同含水率下,负温对重塑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大于原状土,且负温越大,影响程度越大,当负温达到一定值后,重塑冻土的抗压强度接近原状冻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建立了以温度为变量的指数函数强度模型以及幂函数峰值强度比模型。  相似文献   

16.
将天然浮石粉作为外掺剂应用于水泥土改性研究,以粉质黏土为原料,首先对水泥质量分数16%、土体原始含水量为击实试验最佳含水量时的试件进行了不同龄期(7d、28d、60d)、不同浮石粉掺量(4%、8%、12%、16%)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龄期增长,浮石粉水泥土强度增大,随浮石粉掺量增加,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浮石粉最佳掺量为8%.其次对水泥质量分数为16%、浮石粉质量分数为8%、土料原始含水量分别为14%、19%、24%、29%的试块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浮石粉可明显改善原始含水量较高土体的强度,当原始土料含水量高于最优含水量达到19%时,浮石粉水泥复合土强度平均提高了18.3%.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泥土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了含水量、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对黄土性粉质粘土水泥土桩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极限应变的影响。为寻求更加经济、合理的施工配合比和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泥土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了含水量、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对黄土性粉质粘土水泥土桩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极限应变的影响。为寻求更加经济、合理的施工配合比和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试5种不同偏高岭土掺量下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发现偏高岭土能够增强水泥土的强度,尤其是偏高岭土掺量为3%时,水泥土强度相比于未掺偏高岭土水泥土的强度显著增长。借助X射线衍射(XRD)测试技术和扫描电镜(SEM)图像分析,研究水泥土的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阐述偏高岭土增强水泥土强度的作用机理,用微观机理解释了水泥土宏观力学特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污染与侵蚀环境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制作清水、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水泥土试块并将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试不同养护龄期的三种试块强度并对比研究,从中找出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对水泥土试块、水泥土桩的力学性质的影响,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