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开采》2013,(6):89-92
基于对丁集矿区的地温、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值的分析研究,分析了矿区地温及地温分布的特点,并据此揭示了影响研究区地温及其分布的地质因素。研究表明,丁集矿区属于高温热害矿井;纵向上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横向上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受厚松散层影响,矿区整体地温较高;矿区东部潘集背斜区域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较高,高于相邻凹陷处;延伸至潘集背斜轴部的岩浆岩侵入体导致背斜轴部出现最高温;矿区东部密集的断裂分布导致矿区东部地温整体偏高。总体上,研究区地温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淮南矿区地温变化规律及其异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地质学和热力学理论,系统地分析了淮南矿区地温变化规律及引起地温异常影响因素,为淮南矿区矿井热害控制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对淮南矿区采取经济合理的降温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钱家营矿西翼的地温接近30℃。井田西翼从-600~-850 m水平属于高温区,西翼煤系水和奥灰水有一定的联系,西翼高地温与奥灰水的进入有一定关系,底部奥灰热水进入巷道,将形成稳定的热源。针对各含水层之间水质联系紧密,且已经和底部奥灰水发生联系,以及水温过高这两方面水害,找出煤系水和奥灰水的联系通道,分析研究钱家营矿高地温异常的成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水害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淮南矿区的地温热害问题,本文先从矿区地质构造入手,以丁集、潘谢地区矿井为例,对造成热害的主要热源进行了系统而具体的分析。另外,该文也分析了矿井热害对工作人员和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带来的严重危害,对解决其他矿区地温热害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郑矿区地温异常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绍军 《煤矿安全》2005,36(2):27-28
根据新郑矿区热流值、地温梯度垂向、横向分布情况,结合该区构造分布特征及地下水运移情况分析,认为新郑矿区异常高热流值、高地温梯度是由于在构造(断层、背斜)起伏热效应作用下,具有不同热导率的地层造成地温梯度、热流值垂向及横向分布差异,再加上向下汇聚的地下水阻隔受压,导致短距离内形成较大温差,在压力驱使下向上运移,导致周围地层热流值出现正异常。  相似文献   

6.
蒋静宇  程远平 《煤炭学报》2012,37(4):634-640
以淮北矿区卧龙湖和海孜煤矿与岩床不同距离的23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镜质组反射率(Ro)测定、低温液氮吸附试验、CO2吸附法测微孔(<2 nm)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煤样的微孔(D-A微孔孔容、D-R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直径)、BET比表面积和与岩浆岩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靠近岩床,卧龙湖煤样Ro由2.74%增加到5.03%,海孜煤样Ro由2.30%增大到2.78%。卧龙湖岩床的接触变质作用使距离岩床0~5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变小,热演化作用增加了距离岩床5~60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海孜巨厚岩床的热演化作用增加了距离岩床60~160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扫描电镜发现热演化区煤样出现大量和岩浆活动有关的热解气孔。  相似文献   

7.
基于在平顶山煤田提取的40个煤样和45组地温梯度数据以及岩浆岩侵入体分布情况,分析了煤变质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岩浆岩侵入和地温梯度对煤变质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山煤田内同一矿井,下组煤变质程度高于上组煤;存在岩浆岩侵入体的十三矿二组煤的变质程度最高,燕山晚期岩浆岩侵入是控制煤田煤变质程度的关键因素;地温越高、地温梯度越大,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地温场变化对煤变质程度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查明彬长矿区小庄煤矿构造发育的特征,依据小庄煤矿以往地质勘查、建井及生产过程中的地质构造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矿区内褶皱和断层的发育特征及空间展布规律,结果显示:该矿区地质构造以NEE向宽缓褶皱构造为主,其间发育有NWW-EW向中小型褶曲,并伴有小型断裂构造,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性;NEE向褶皱和NWW-EW向褶曲在平面上具有近似平行排列的特点,并与井田南部NE向高角度正断层交错分布,个别褶曲被断层切割破坏,并分析了构造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析研究岩浆岩侵入对煤层的破坏作用及煤层变质作用类型。由于岩浆岩的侵入使煤层结构复杂,煤系地层被吞蚀,煤层变簿、变质,灰分及硫分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