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不同胶凝材料、不同硫酸盐浓度的尾砂胶结充填体试样的强度发展过程,分别对养护龄期为1d、3d、7d和28d的试样系统进行了单轴抗压强度、基质吸力、含水率和孔隙率测试,分析了尾砂胶结充填体试样早期强度和基质吸力发展变化的原因及二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密封养护条件下尾砂胶结充填体试样的早期单轴抗压强度与其基质吸力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规律,获得了尾砂胶结充填体试样早期单轴抗压强度与基质吸力相关性方程,探讨了基于基质吸力监测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不同胶凝材料、不同硫酸盐浓度的尾砂胶结充填体试样的强度发展过程,分别对养护龄期为1、3、7和28天的试样系统进行了单轴抗压强度、基质吸力、含水率和孔隙率测试,分析了尾砂胶结充填体试样早期强度和基质吸力发展变化的原因及二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密封养护条件下尾砂胶结充填体试样的早期单轴抗压强度与其基质吸力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规律,获得了尾砂胶结充填体试样早期单轴抗压强度与基质吸力相关性方程,探讨了基于基质吸力监测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固体物料配比对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影响,采用压力机对16种不同配比养护龄期28d的胶结充填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使用引伸计测量了胶结充填体试件的应变,研究了胶结充填体试件单轴抗压强度与物料配比的关系以及试件在压缩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灰砂比相同时,胶结剂中水泥含量越多的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越大;胶结剂成分相同时,胶结剂含量越多的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越大;胶结充填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孔隙裂隙压密阶段、线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应变软化阶段以及残余强度阶段。  相似文献   

4.
根据铜山铜矿的充填胶凝材料选择和充填料配比参数设计,开展了全尾砂新型胶凝材料胶结充填体和水泥胶结充填体的强度对比试验。在研究全尾砂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基础上,采用全面试验法测试了不同灰砂比、不同料浆浓度全尾砂充填体试块单轴抗压强度。结果表明:新型胶凝材料不仅成本低于水泥,而且胶结强度高,在灰砂比1:8、浓度68%、28 d养护龄期的条件下,新型胶凝材料胶结试块抗压强度是水泥胶结试块抗压强度的8.2倍。因此,推荐充填料浆浓度68%~70%,新型胶凝材料与全尾砂比为1:8进行工业充填试验。采场充填体现场钻孔取样表明,新型胶凝材料充填体试样平均抗压强度为2.85 MPa,满足矿山对充填强度和充填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井下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降低尾矿库的库容压力,开展了蚕庄金矿尾砂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胶结性能试验。为了获得合理的充填浓度和灰砂比,制作了不同浓度、灰砂比和不同养护时间下的全尾砂充填体试件并进行了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获得其单轴抗压强度。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不同料浆浓度、灰砂比、养护时间对充填体试块强度的影响规律,为蚕庄金矿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尾砂胶结充填体试块为对象,选取对强度敏感性最高的影响因子——龄期,对不同龄期的尾矿胶结充填体进行单轴抗压强度和直接剪切试验,分析了尾砂胶结体的强度规律及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尾矿胶结体的强度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升高,其中7~28d强度增加较为显著,并建立抗压强度、抗剪强度与龄期回归方程,为后期充填采矿设计和降低采矿成本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月山铜矿的充填胶凝材料选择和充填料配比参数设计,开展了全尾砂新型胶凝材料胶结充填体和水泥胶结充填体的强度对比试验。通过研究全尾砂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全面试验法测试了不同灰砂比、不同料浆浓度全尾砂充填体试块单轴抗压强度。结果表明:该铜矿全尾砂的中值粒径为d50=0.0426mm,大于0.074mm的尾砂占36.8%,全尾砂颗粒细;灰砂比1∶6、浓度70%、28d养护龄期的水泥胶结试块抗压强度为1.32MPa,而相同条件下新型胶凝材料胶结试块抗压强度是水泥胶结试块的3.53倍即4.66 MPa。因此,提出了适合矿山的胶结充填参数:推荐充填料浆浓度68%~70%,新型胶凝材料与全尾砂之比为1∶6~1∶8进行工业充填试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1#和2#钻孔充填体试样强度均能够满足月山铜矿对充填技术和充填质量的要求,且强度仍有富余,建议矿山进一步优化充填料配比,减少胶凝材料用量,从而节约充填成本。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养护龄期、质量浓度与灰砂比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以个旧卡房矿区不同配比全尾砂胶结充填体为研究对象开展单轴压缩实验。结果表明:相同质量浓度及灰砂比下,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随养护龄期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增;相同养护龄期及灰砂比下,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灰砂比越大的充填体其抗压强度的增幅越大;相同养护龄期及质量浓度下,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随灰砂比的增加呈一元线性函数递增。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全尾砂胶结充填最优配比,降低矿山充填成本,保证空区稳定,以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试块为研究对象,试块的单轴抗压强度为指标,综合考虑充填体强度的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开展研究,并运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法对充填体强度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和显著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试验最优配比方案为浓度75%,灰砂比1∶6,养护龄期28 d;影响试块的敏感性顺序是养护龄期灰砂比浓度;养护龄期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最显著。因此,矿山在生产实际中要保证充填体的养护时间。  相似文献   

10.
依据工程类比和理论计算分析,确定了大尹格庄金矿深部采场的胶结充填体需求强度,即3 d充填体强度不少于0.5 MPa,整体稳定强度不少于1.0 MPa。同时,对大尹格庄金矿的尾矿进行了胶结充填体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了不同灰砂配比、不同料浆浓度、不同养护时间的分级尾砂和全尾砂胶结充填体抗压强度;根据试验结果,获得了满足矿山需求的胶结充填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11.
高硅铁尾矿制取蒸压尾矿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铁尾矿的性质进行分析基础上,研究了以铁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蒸压尾矿砖的方法,并对其主要理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其性能达到使用要求。加大了尾矿综合利用的程度,并为二次资源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全尾砂料仓模型试验的流态化特征与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顺良 《矿冶工程》2000,20(3):9-11
根据全尾砂料仓模型试验的结果, 应用流态化理论, 定性分析了立式砂仓中全尾砂物料的临界流态化速度、局部散式流态化、倾斜正相流及床层膨胀通道等流态化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关参数的理论计算模式, 为立式砂仓全尾砂充填系统的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矿山尾矿库事故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发生的尾矿坝特大溃坝事故的原因分析入手,分别从尾矿库选址,坝的选型、设计、施工以及尾矿库的运营及维护等方面阐述了尾矿库事故预防的相关措施,以期对减少尾矿库事故的再次发生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永平铜矿万吨级选矿厂铜硫浮选最终尾矿经螺旋溜槽预选抛去大量的脉石 ,可得到含铜、硫、钨的粗精矿 ,以及含石榴子石的中矿 ,处理该中矿 ,采用磁选方案获得含石榴子石 96.3 %、回收率 69.3 %的精矿 ,采用重选摇床方案获得含石榴子石 95 .4%、回收率 60 .5 9%的精矿。  相似文献   

15.
大厂矿山尾矿选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大厂尾矿综合回收锡、铅、锌、硫、砷 ,采用次氯酸钙、腐殖酸钠及两者的混合药剂进行了锌的浮选试验研究 ,锌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 45 .90 %和 5 2 .62 %。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循环经济”思想理念为指导,以石化炼油企业危险废物汽油碱渣、酸渣无害化处理利用为目的,利用酸碱中和原理,用石化炼油企业所产生的烷基化酸渣中和催化裂化汽油碱渣,创新了炼油企业碱渣传统处理技术,解决了“硫酸中和法”腐蚀严重、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的技术难题,并且得到了经济附加值较高的轻质油、饲料级硫酸钠和粗酚产品,真正体现了以废治废,废物资源化的新理念,为石油炼化企业催化裂化汽油碱渣、酸渣的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金尾矿中回收精制石英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针对某地金尾矿中SiO2含量较高的特点,利用选矿的方法对其中SiO2进行有效回收提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级脱泥-强磁-浮选-酸浸选别工艺,取得了SiO298.12%、Al2O30.75%、Fe2O30.07%、回收率为58.77%的精制石英砂,该工艺不但充分利用了矿产资源,而且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用金矿尾矿生产微晶玻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瑄  曲鸿鲁 《非金属矿》2007,30(1):35-36,45
以金矿尾矿为基本原料,采用烧结法生产微晶玻璃,工艺技术简单易控,中试配方的尾矿最大利用率可达60%,产品理化指标符合国家建材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9.
尾矿库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相对特殊部分,工程实例少、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与一般工民建勘察相比具一定的特殊性.该文就尾矿库勘察技术及稳定性评价进行总结分析,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