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林  蔡俊  刘艳晓 《资源与产业》2022,24(2):119-131
霍山县位于大别山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RS和GIS技术,获取霍山县1990—2020年7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参照谢高地等2008年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根据Thornthwaite Memorial气候生产力模型,得出霍山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系数。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方向以及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转型对霍山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并对其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及冷热点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霍山县土地利用变化整体较慢,其中建设用地、耕地变化幅度较大,幅度分别达到402.58%、-5.13%;2)从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上看,霍山县土地转出贡献率最高的为林地,土地转入贡献率最高的为建设用地;3)土地利用综合变化指数大于0,县域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4)30年来霍山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量最大;5)霍山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集中在县域中部林地及水域附近,冷点区域集中在南部草地及中心城区,冷点范围由于建设用地的扩张而显著增大。整体来看,1990—2020年霍山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改变,未来应加强区域生态保护,提升用地集约化程度,防止建设用地无序扩张。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框架及构建区域综合生态效应指数,揭示2001—2029年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以及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状况。研究表明:1)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值15年来共增加了6 169.45×10^4元,增加幅度达到7.44%;2)2001—2015年,草地、林地、交通水利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增加总量为9 478.76×10^4元,耕地、园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减少总量为3 714.75×10^4元;3)生态系统中原材料生产、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变化大,其中保持土壤增加最多,其次是维护生物多样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4)2022—2029年甘州区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将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框架及构建区域综合生态效应指数,揭示2001—2029年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以及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状况。研究表明:1)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值15年来共增加了6 169.45×10^4元,增加幅度达到7.44%;2)2001—2015年,草地、林地、交通水利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增加总量为9 478.76×10^4元,耕地、园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减少总量为3 714.75×10^4元;3)生态系统中原材料生产、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变化大,其中保持土壤增加最多,其次是维护生物多样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4)2022—2029年甘州区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将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相似文献   

4.
利用文献统计方法收集国内资源型城市研究案例23个,从中提取302个研究数据构成研究数据库,建立针对不同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的统一计量方法,并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反映生态系统分布均衡性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研究,最后基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开土地利用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多样性指数高低并不能决定一个地区生态价值的高低,但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程度与地均价值的波动性趋势相同;2按照生态系统分布均衡程度对研究区进行分类,只有少数地区处于生态系统分布较均衡状态,多数地区生态系统分布处于不均衡状态;3分类地区的平均价值高低可以表明当生态系统分布趋于均衡状态时,生态价值会呈提高的趋势,但生态价值较高的生态系统会影响这一趋势;4基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得出较优的生态型用地配置比例,以此为基础对不同研究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随着资源型城市非生态型用地比例的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湛兰  周勇  徐艳 《资源与产业》2008,10(2):93-97
本文以1998-2004年荆州市土地利用详细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模型对其土地利用变化作了定量分析,并研究了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荆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逐年提高,而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下降。因此,今后荆州市的发展一定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注重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聚乎更矿区2004年、2009年和2014年三年同期的TM影像,建立随机森林分类器,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位于木里煤田的聚乎更矿区以及周边区域的土地覆盖进行了分类研究,从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对矿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自2004年开采矿以来研究区高寒草甸、高寒沼泽草甸面积呈减少趋势,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城镇村与工矿用地;(2)矿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大于0,综合指数成上升趋势;(3)对矿区的土地利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受开采活动影响。今后应加大对矿区的生态重建工作与土地复垦进程,保证矿区土地平衡,促进矿区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飞  孔伟 《资源与产业》2010,12(6):173-178
农地非农化对区域的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影响较大,测算区域农地非农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扬州市农地非农化规模较大,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可以为该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扬州市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及1996-2004年扬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扬州市农地非农化引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估算和比较。研究表明,9年间扬州市共有17 450.91 hm2农地实现非农化,并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215.47×106元。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来看,废物处理价值减少最多,娱乐文化价值减少最小;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来看,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非农化造成的损失最多。  相似文献   

8.
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情景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平朔矿区土地利用的动态数据为基础,对该矿区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及矿区总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5-1990年矿区生态价值呈下降趋势,从31 270.98万元降至30 348.14万元;1990-2005年生态价值逐渐上升,2005年为311 090.05万元。矿区无复垦措施和有复垦措施两种情景设置结果显示:在完全没有复垦措施的情况下,矿区总的生态价值呈下降趋势,2005年仅为26 401.6万元;而在有完全复垦措施的情况下,总生态价值呈急剧上升状态,到2005年为49 835.55万元。说明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工程对矿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高新区作为重庆最新规划重点建设区域,归属科学城范围,近年此区域土地覆被更新迅速,因此,定期分析其变化趋势对生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重庆市高新区直管园2000年和2020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方法对影像进行分类,对获得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做土地覆被转移矩阵和土地覆被动态度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该区域土地覆被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建筑用地、道路、草地和未利用裸地呈增加趋势,其中,建筑用地增长速度最快,年增长率达到2.94%;耕地、林地和水域面积不断减少,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面积达102.64 km2;土地覆被动态度为1.9%,研究期间其土地覆被更新趋势较快.  相似文献   

10.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结合谢高地等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评估上轮规划实施期间道县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表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重大影响,要加强研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措施,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不恶化.  相似文献   

11.
以兖州矿区兴隆庄煤矿为例,基于1990-2018年间的遥感影像数据,从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4个方面对兴隆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评估,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度及敏感性。评估结果表明,总生态服务价值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1990-2010年矿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18841.5万元增加至29034.2万元,主要原因是采煤塌陷导致耕地向塌陷水体转变以及林地面积的增加;2010-2018年生态总价值减少了2484.8万元,主要在于耕地大规模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以及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水域面积减小。敏感性分析显示,耕地和水体是平原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敏感的因素,耕地的敏感性指数由1990年的0.79降为2018年的0.28,说明其在生态服务价值中的影响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2.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详细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对新疆昌吉市近8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昌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表现为:昌吉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比较大的是园地和交通用地以及牧草地,其中面积增加的有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而牧草地、未利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态环境阈值反过来限制土地利用的强度和方向。为研究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论文选取乌鲁木齐市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指标数据和矢量图,利用ArcGIS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空间分析,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得到乌鲁木齐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使用情况,然后建立适用于乌鲁木齐市的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系统先后经历了中度失调—勉强耦合—初级耦合—中级耦合—良好耦合5个阶段,最终达到良好耦合状态;2)2018年生态环境指数仅为0.795 5,滞后于土地利用指数,生态环境压力居高不下,生态涵养能力和生态治理水平仅为0.152 9和0.272 5,远低于0.37的生态环境压力。今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应兼顾土地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辽宁海城-大石桥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菱镁矿基地,露天开采使周边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更好地开发矿山、保护地区生态,本文对其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选取1984年、1990年、2007年、2010年和2016年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四个生态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来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演化。结果表明,1984—2016年间RSEI指数均值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通过RSEI值分级结果可以看出,生态质量差的区域整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优的区域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质量良的区域面积最大。结合RSEI值分级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变差的主要原因:一是城镇化规模扩大,林地及耕地被侵占或林地被改造为耕地;二是菱镁矿的露天开采及排土场影响了矿区环境。后期生态环境改善则是因为矿区复垦、植树造林,提高了林地面积,改善了环境质量,环境治理成效明显。该研究可为露天采矿地区的生态监测及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郑州市郊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988年、1997年TM影像和2002年SPOT影像,分析了郑州市郊区14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段时间内郑州市郊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巨大,主要表现在耕地的减少以及城市及交通用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加,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揭示了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过程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以普洱市十县(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10年间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中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方法分析土地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以及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揭示普洱市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情况和区域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建议,目的是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相似文献   

17.
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区是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矿区的开采利用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当地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平朔矿区为对象,采用了市场价值法、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研究了该区域1985-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85-1990年矿区总的生态价值呈下降趋势,从31 270.98万元降至30 348.14万元;1990-2005年生态价值逐渐上升,到2005年时为311 090.05万元。复垦地的增加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因受损地增加而产生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RS与G IS技术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详细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对新疆昌吉市近8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昌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表现为:昌吉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比较大的是园地和交通用地以及牧草地,其中面积增加的有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而牧草地、未利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9.
博罗县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营  张游 《资源与产业》2018,20(2):59-64
采用信息熵及耦合协调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博罗县2009-2016年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呈逐渐上升、优势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复杂度逐渐变高,各类用地更加均衡与稳定;2)各产业生产总值的信息熵和均衡度不断减少,优势度逐渐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固定资产投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不断增加,优势度不断减少,投资结构更加合理与均衡:1)博罗县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2)博罗县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均呈上升趋势,二者的耦合性越来越好,整体协调发展;3)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对协调度基本在0~1,且L>0、C>0,表明同一时期内博罗县土地利用、产业经济不断持续发展,发展速度和方向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变化直接体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球气候和碳循环变化的重要原因。煤炭开采造成矿区农用地非农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改变碳汇量/价值。本文以平朔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87年建矿以来的七期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角度定量研究了矿区不同发展阶段碳汇量/价值变化,并基于2013年、2018年两期数据,应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未来10年矿区土地利用及碳汇量/价值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①平朔矿区自开采以来的32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大量耕地和草地被转化成采矿用地和建设用地等,与开矿初期相比耕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39.16%和58.32%,采矿用地、建设用地、裸地面积则分别增加了3.19倍、1.29倍、5.57倍;②1987~2013年碳汇量呈下降趋势,由132.38万t下降为120.85万t,碳汇价值由67 248.83万元下降为61 390.50万元,2013年以后至2018年分别增加到124.03万t和63 009.33万元;③未来10年平朔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稳定,耕地、建设用地及裸地面积略有减少,林地、采矿用地面积略有增加;预计2023年和2028年矿区碳汇量分别比2018年增加0.50万t和0.70万t,碳汇价值分别增加254.79万元和355.84万元,矿区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