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某大型岩金矿山缓倾斜厚大矿体拟采用两步骤空场回采嗣后崩落采矿法,针对多中段群空区下一步骤采空区未处理环境下的二步骤采场回采,结合矿区改扩建生产能力需求,创新构建了大盘区采场分区高效回采方案。将二步骤采场划分成两个区域回采,两区域中间由隔离矿柱分开,下盘矿体采用分段空场侧向崩矿嗣后放顶方案,上盘三角矿体采用分段空场正向崩矿法方案。通过开展大盘区采场分区现场工业试验,实现了多中段群空区下缓倾斜厚大矿体的高效经济安全开采,为类似条件矿山开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大梁矿业会东铅锌矿11线东部矿体赋存条件复杂,受"黑破带"影响,上盘围岩与矿石极其破碎,开采难度极大。为充分回收利用矿产资源,保障回采作业安全,采用小断面上向进路充填法回采该类矿体。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机动灵活,回采作业安全,很好的满足了矿山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吕会元  张奇 《现代矿业》2010,26(5):85-86
现有阶段矿房法等采矿方法对厚大矿体的回采率低,为提高厚大矿体回采率,稳定及增加矿山矿石产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充分利用矿石资源,利用上向分层胶结充填法与阶段矿房嗣后胶结充填法联合回采,有计划的进行间隔回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新疆某金矿浅部脉状矿体使用浅孔留矿法开采,但矿山下部约+410m水平脉状矿体逐渐合并成厚大矿体,设计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采用矿山现场测试、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研究了该矿下部的矿岩力学特性和胶结充填材料输送特性及强度特性,得出了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的最优采场结构参数和充填材料最佳配比,提出了中段平面上盘区矿房的最佳回采顺序。研究结论对采矿方法优化设计以及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安庆铜矿马头山矿体较破碎,采用大直径深孔崩矿法回采,在前期生产过程中,部分采场出现了大面积偏帮、顶板垮塌等现象,以及工程巷道顶板冒落、变形等地压活动,严重影响到了矿山的安全生产。针对现有15 m宽的采场,通过对采场结构和爆破参数的优化,在后续的回采过程中采场顶板和上盘围岩均未出现较大的垮塌,采场两侧保持完好、规整,有效地降低了矿石损失率、贫化率和大块率,解决了马头山复杂破碎矿体开采技术难题,为安庆铜矿马头山矿体的稳定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大型岩金矿倾斜厚大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及中段盘区矿柱采场,提出采场连续回采连续崩落与隔一采一间隔崩落2种方案。结合矿区上部空场法与下部充填法、多中段同时开采的复杂采矿环境,提出了合理的中段回采及采场顺序,合理布置与回采分段切割立槽及上盘三角矿体,可最大限度地回收地下矿产资源,为满足矿山生产能力要求及改扩建工程的衔接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为类似条件的矿山开采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梁花阱铜矿Ⅲ号矿体原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顶板维护难题,提出浅孔留矿+阶段矿房法相结合的分层回采方案,先采用浅孔留矿法回采靠上盘方向厚度约2 m厚分层,同时加固上盘围岩,再采用阶段矿房法回采靠下盘分层矿房内其余矿体。该回采方案在矿山初步应用并取得成功,相比原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出矿品位提高了0.14个百分点,回采率提高了4.6个百分点,采场生产能力达到480t/d,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破碎厚大铀矿体在探矿和回采过程中,出现因探矿不明和浅孔留矿法回采造成矿石贫化率大、资源浪费等问题,提出加大"以钻代坑"的力度、采用充填法回采矿体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效果进行分析,为后期探矿和回采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张雄天 《金属矿山》2016,45(9):78-82
针对某金矿具有的缓倾斜、破碎、中厚矿体的特点,提出采用分段矿房法回采矿产资源;试验采场围岩总体稳定性较好,但矿体上盘边界是破碎蚀变带,岩石较破碎,而且矿区内地表水体较发育,上盘围岩中有含水层等特点。上盘围岩的冒落,对矿石贫化及安全采矿产生了很大影响,提出了预留上盘矿柱以减缓围岩冒落的方案。采用FLAC3D进行了回采过程中采场应力迁移、位移变化及单元破坏规律的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预留2 m的矿柱有利于维持上盘的稳定性,防止塑性区域的扩大,从而达到降低矿石贫化及安全采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胡八庄金矿的矿体为上盘不稳固矿体,在采用无底柱浅孔留矿法时,顶板破碎易掉,片帮、冒顶时常发生,出矿损失率、二次贫化率也随之增大,给生产、安全造成很多隐患和困难。针对此种情况,提出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该工艺大大地提高了矿石回采率、回采进度及工人工作的安全性,可在相似地质条件的矿山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大红山铜矿体属于多层缓倾斜矿体,在矿山多年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切割槽回采技术,但目前厚大矿体盘区切割槽回采采用纯浅孔留矿法或高切割天井提供补偿空间的侧向崩矿技术,存在安全风险高、施工进度慢、成本高、作业条件差等缺点,本文提出采用束状孔进行回采,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12.
银硐子银多金属矿生产探矿过程中又遇到大量明清古采区,使得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更为困难。初步查明古采区位于矿体中部,上盘剩余矿体厚4~7m,下盘剩余矿体厚6~8m。为保证矿山经济效益和安全开采,设计采用下盘矿体与上盘矿体分采合出连续采矿法分两步回采古采区剩余矿体,具体方案为:首先,采用抛掷爆破方式将古采区下盘剩余矿体崩入古采区内;之后,崩落上盘剩余矿体和一部分上盘围岩覆盖在下盘崩落矿石上;采用截止品位放矿矿方式,将崩落的上盘围岩废石永久留在采空区内。该方案能充分利用矿山正常开采时的采准切割系统,在减少采切工程量的同时也避免了残矿回收与正常开采之间的互相干扰;人员不进入采空区,安全性好;上、下盘剩余矿体均可沿走向连续回采,生产效率高。试验采场应用期间,上盘矿体与上盘矿体分采合出连续采矿法采出古采区残矿资源量23000t,创造经济价值181万元,应用效果极好。  相似文献   

13.
某萤石矿山为厚大萤石矿体,为解决采用浅孔留矿法回采厚大矿体时存在工作效率低、落矿困难、工人劳动强度高、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发生等问题,采用中深孔无底部结构分段空场法,详细介绍了矿块参数设计、采切工程布置、回采工艺、通风及地压管理措施等。实践表明,采场生产能力从300 t/d提升至800 t/d,提高回采作业安全条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使得开采厚大萤石矿体变得更加安全、经济、高效,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二里河铅锌矿Ⅱ1号矿体呈不规则的马鞍状,鞍部矿体厚大,难采,矿山曾采用底盘漏斗空场法进行试采,效果不理想。根据Ⅱ1号矿体开采技术条件,经过研究,推荐采用房柱法对鞍部厚大矿体进行回采,通过试采,损失率、贫化率及千吨采切比都明显降低,同时采用锚杆支护采空区顶板,有效控制了采空区坍塌。综合各种因素,房柱法适合Ⅱ1号鞍部矿体的回采。  相似文献   

15.
深部厚大破碎矿体回采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采矿工程的深部延伸,采矿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对于深部矿产资源回采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当务之急。而对于深部厚大破碎矿体的回采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以金川二矿区1# 矿体为例,在采用机械化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留矿柱两步回采方案跟无矿柱连续回采方案,并着重分析了各方案的优劣,这对类似矿山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凤山县宏益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那林金矿主要使用无底柱中深孔凿岩分段崩落采矿法开采倾斜、低品位中厚破碎矿体,由于矿山急需矿石生产而不得不把凿岩与出矿巷道布置于破碎矿体脉内,由此而产生回采巷道稳固性、巷道支护方法、矿体回采顺序等一系列问题。针对矿山开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保证矿山正常生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某金矿用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回采矿体走向比较短、赋存深度较大、急倾斜厚大、难回采矿体。实践表明,该采矿方法能满足矿山生产要求,实现矿体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18.
倾斜厚大破碎矿体采矿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贻明 《矿业快报》2003,19(2):10-11,31
通过对酒钢镜铁山矿Ⅶ矿体的赋存状态,矿体可崩性等研究。针对Ⅶ矿体的倾斜,厚大,破碎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盘区推进自然崩落法的回采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破碎带中"Y"形矿体开采时,常面临采矿方法难选择、围岩稳定性难控制、矿体分支相互制约的难题。为安全高效地开采破碎带中的"Y"形矿体,以某矿破碎带中呈"Y"形的II号矿体为研究对象,结合矿山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技术条件,提出采用分层崩落法进行回采。设计每个采场配置人行材料通风井、溜矿井各2个,高度2.5 m的分层交替进行开采;同时先分层交替回采II号矿体中上部的分支,再采上盘分支的中下部分,最后回采下盘分支的中下部分;采用压抽混合式通风方式辅助采场通风,确保通风安全。统计分析试采采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得出所设计的分层崩落采矿法适宜开采破碎带中的"Y"形矿体。  相似文献   

20.
结合酒钢镜铁山矿桦树沟矿区倾斜矿体赋存条件及开采工艺,就矿体倾角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残留和放矿条件的影响以及矿山开采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采场的退采方向、切割方法以及回采上盘沿脉巷道等矿山现行开采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和矿石的正常回收。通过对采场的退采方向、切割槽位置、分段联络巷道的布置等开采技术优化分析,建议矿山采取分段退采方向改为由上盘向下盘退采,切割立槽布置在上分段下盘矿岩交界处,上盘联络巷道布置距上盘矿岩交界3~5m处等技术措施,有助于充分回收残留矿石,提高矿石回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