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开采露天矿和地下矿之间的隔离矿柱需在空间和时间上对地下和露天采矿作业并行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杰兹卡兹甘矿床是采用露天和地下法进行开采。兹拉托乌斯特-别洛夫斯克露天矿在矿床北部开采铜矿,该露天矿的东部和南部同东杰兹卡兹甘矿新57#矿井交界。以往的设计规定露天矿和地下矿之间要保留100m厚的隔离矿柱,这是据其相近盘区中房间矿柱的稳定性确定的。在露天开采接近东南最终边界之前,用充填采空区的房柱法部分开采这一段隔离矿柱(n-8a和n-86盘区)。l一隔离矿往的边界;2-l<:31;;ff天矿边扶的坡脚线;3-l<:I;露天…  相似文献   

2.
若其他条件相同,金属矿床的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会由于露天坑和地下采场的相互影响及其构筑工艺,产生极其复杂的地质力学变化过程。岩体的质变会伴之以量变。例如,在露天矿边帮内地下采场的存在会引起边坡内岩体应力状态的影响区尺寸增大0.5~1倍,而且如果房间矿柱处在露天边坡的影响区以內,房间矿柱的最大剪应力增大30~40%。同样,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水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3.
季申矿床为露天-地下联合开采,露天坑底下部保安隔离矿柱被露天矿采除,矿区构造破坏现象普遍,矿山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为保持矿山设计生产能力,将地下矿上部5个阶段矿体分为两个矿层同时开采;中间的一个阶段留作层间矿柱,最后开采。文章详述了两个矿层和层间矿柱的回采工艺;并详细阐述了为开采下部矿体设计的串联式连续分段矿房回采工艺。  相似文献   

4.
在露天矿生产期间露天边坡平台矿柱的回采是矿山开采中的难点之一。针对会东铅锌矿西南边坡平台矿柱提出了3种回采方案,首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然后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综合评判,所选择的优选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该矿边坡平台矿柱的回采和其他矿山的类似情况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季申矿床为露天一地下联合开采,露天坑底下部保安隔离矿往被露天矿采除,矿区构造破坏现象普遍,矿山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为保持矿山设计生产能力,将地下矿上部5个阶段矿体分为两个矿层同时开采;中间的一个阶段留作层间矿柱,最后开采。文章详述了两个矿层和层间矿柱的回来工艺;并详细阐述了为开采下部矿体设计的串联式连续分段矿房回来工艺。  相似文献   

6.
开采多金属矿石的许多露天矿,有时在极限边界外被保护地面的下面留有矿石不采。贵重的矿石、对下面采空地表变形的严格要求和保证生产露天矿边坡稳定的必要性,决定了采用全面整体充填的采矿方法。在露天和地下开采之间留下厚大的矿石隔离矿柱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会损失大量的贵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会东铅矿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的边坡矿柱类型,认证了边坡隔离矿柱的开采方案,阐明了采用露天或地下采矿工艺回采边坡隔离矿柱,采后用混凝土和锚杆形成人工隔离矿柱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杰兹卡兹干矿床的北翼已用露天和地下联合法开采,在K3E露天矿矿田和57号矿井井田的边界上,沿厚达35m、向南倾斜5”~8”的Xia-ro},2-IV-V矿体,留有宽100m的分隔矿柱。该矿柱的南段由h3B露天矿开采,其东南段则由57号矿井用充填法开采(sa、防盘区)。露天矿南帮的高度为Z10Tn,最终边坡角为叙.5”。在南部与分隔矿往毗邻的57号矿井31和32号盘区已用房往法开采,留柱状房间矿柱,回采厚度为7~sin,矿往直径为6~7m。这两个盘区之间留有宽20In的带状隔离矿柱(图1)。31号盘区部分由《波克罗》矿井的上部采空区所覆盖。在31和32…  相似文献   

9.
关于露天矿“二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露天矿“二量”是露天矿生产的后劲和当前生产储备能力的重要指标,已被广大露天采矿工作者所普遍重视,但是,由于我国露天煤矿产量比重小,露天采矿理论和法规,基本上是沿用苏联的一套,且缺乏实践经验。无论是系统性、完整性、严密性或科学性均不如我国井工开采的理论、法规那么完整,露天矿“二量”的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露天转地下不扩帮延伸技术的研究与分析,结合归来庄露天矿具体情况,从理论上计算了该矿不扩帮延伸开采的合理深度,提出了不同区段不同深度的延伸方案。露天延伸开采后,利用混凝土胶结充填,铺设形成地下开采的人工顶柱,平均厚度12 m。对上盘遗留的三角矿柱,采用上向进路胶结充填法回采,回采完毕,采用嵌入式锚固充填,使回采矿房的充填体与人工顶柱铆合为一体,充填形成的人工假底大大提高了原有边坡的稳固性和安全性。解决了后期境界矿柱回收损失大、回采难度大的问题,能够保证露天转地下产能平稳过渡,实现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