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红安群为出露于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一套中元古代中浅变质的低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含磷、钇、碳、锰的沉积—火山喷发岩系。其下是以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大别山岩群花岗岩化的角闪—麻粒岩相物质为底;其上以低绿片岩相的南华纪耀岭河组变细碧角斑岩系或震旦纪板岩、千枚岩、碳硅质岩、碳酸盐岩等为界。红安群是产出于大别山南麓的区域性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蓝闪石—榴辉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内,在区域分布上构成总体上有序,自下而上划分为天台山岩组、七角山岩组、黄麦岭岩组三个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局部无序的构造岩石地层序列,与造山带西部武当岩群为同物异名。鉴于造山带内覆盖于红安群之上的南华纪—震旦纪物质组成并未见磷矿产出的事实,红安群黄麦岭磷矿与扬子区震旦纪含磷地层是不属同一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郭沟钒矿处于秦岭地层区两郧小区,区域构造上处于秦岭褶皱系武当山复背斜北缘。含矿地层为早寒武世庄子沟组的一套浅变质黑色板岩,含3个矿带,11个矿体,矿石中V2O5含量最高为2.01%,一般在0.80%~1.05%左右,属富矿型,矿体主要受沉积变质作用控制。黑色岩系是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对这套黑色地层含矿性的研究,对于在鄂西北地区寻找同类矿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武当—随枣地区原耀岭河群地层剖面考察、验证与修测,新厘定了这一地区中—晚南华世岩石地层序列,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高庙组、木渣沟组、前院组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并根据该地层属区域浅变质沉积—火山岩系夹冰成岩构成,而缺乏古生物定年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变质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研究工作,获得了下伏武当群双台组变酸性火山碎屑岩年龄(746.2±11)Ma,属早南华世;高庙组、前院组火山岩年龄分别为(645.2±9.0)—(636.1±6.1)Ma,属晚南华世。首次系统建立了秦岭—大别地区(大巴山—大别山地层区)变质岩系中—晚南华世岩石地层序列及与扬子地层区相应地层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量的区调资料,运用现代沉积学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地层剖面的横向对比,将中元古代神农架群自下而上划分为郑家垭组、石槽河组、大窝坑组、矿石山组等五个岩石地层单位,并在石槽河组中划分出大岩坪岩楔。将原神农架群顶部的一套碎屑岩组合新建为青白口纪凉风垭组。在详细研究岩性、岩相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神农架群的岩石地层格架,分析了中元古代神农架群裂谷盆地的发育史。  相似文献   

5.
神农架群地层层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的区调资料,运用现代沉积学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地层剖面的横向对比,将中元古代神农架群自下而上划分为郑家垭组、石槽河组、大窝坑组、矿石山组等五个岩石地层单位,并在石槽河组中划分出大岩坪岩楔.将原神农架群顶部的一套碎屑岩组合新建为青白口纪凉风垭组.在详细研究岩性、岩相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神农架群的岩石地层格架,分析了中元古代神农架群裂谷盆地的发育史.  相似文献   

6.
武当地区的元古宙,其研究内容,主要指陡山沱组以下的变质火山岩系。耀岭河群自上而下划分为吴家梁组、石门沟组及高庙组,底部紫色碎屑岩对应于莲沱组相应沉积物,主体是一套海相火山岩,组成细碧—角斑岩建造,底部具陆相特征,时限推定为700—850Ma之间,对应于新元古代的覆冰纪。原武当山群的杨坪组、档鱼河组及楼台组重新解体。杨坪组改称杨坪群,时限推定在850~1000Ma之间,对应于新元古代的加宽纪;档鱼河组及楼台组新称武当山群,时限推定在1100~2000Ma之间,属古—中元古代,为一套陆相火山喷发岩。晋宁运动在该区有较强的表现,澄江运动次之。杨坪群之底为一古韧性剪切滑脱面,印支得到加强,耀岭河群顶底韧性剪切滑脱带主要属印支期产物。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红安群属层状有序变质岩系。在野外调查研和对前人测制的剖面资料综合研究基础上,重新提出了红安群南、北岩相区的地层序列划分方案,利用原岩组合及标志层组合确立了红安群南,北区地层序列对比关系以及区域对比方案。该文澄清了红安群地层划分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对鄂北相关岩系的统一划分、探讨该区中-晚元古代沉积盆地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晋蒙地体集宁群上部孔兹岩系和下部麻粒岩系的不整合构造接触,将本区划分为4个构造单元。通过对集宁群岩石学特征的分析及变质原岩的恢复,分析出其沉积环境具有差异。同时依据麻粒岩系形成于晚太古代而孔兹岩系形成于早元古代,对金红石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演,推断其第一次主成矿期为阜平期,含矿岩层为集宁群下部麻粒岩系,右所堡组含石墨黑云角闪片麻岩。后经吕梁期地层重熔成矿物质迁移,最终在集宁群上部孔兹岩系下白窑组下段富集成矿,矿石岩性为含夕线石榴二长浅粒岩。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石墨矿资源丰富,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第3位,是我国石墨工业最重要的原料来源地之一。因此,加强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进行成矿区带划分、总结成矿规律和研究矿床成因,对于成矿预测、找矿潜力评价及促进矿产开发至关重要。在对河南省石墨矿勘查成果资料全面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赋矿地层、矿床特征和成矿区带划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石墨矿床类型单一,为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成矿时代为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2)太华岩群水底沟岩组、秦岭岩群雁岭沟岩组和陡岭岩群大沟岩组,均具有孔兹岩系特征,石墨矿化最强,为主要赋矿地层,找矿潜力巨大;(3)银鱼沟群赤山沟组具有黑色岩系特征,石墨矿化相对较弱,为次要赋矿地层;(4)河南省石墨矿总体具有规模大、品位高、矿石易选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在对全国成矿域(Ⅰ级)、成矿省(Ⅱ级)、成矿带(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河南省石墨成矿区带划分为4个石墨成矿亚带(Ⅳ级)和8个石墨矿集区(Ⅴ级),石墨成矿亚带自北向南分布,石墨矿化自北向南由弱变强,与赋矿地层分布及其矿化规律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汶上凹陷位于鲁西隆起区,地表第四系覆盖,区域上古近纪官庄群为含盐岩系,该区研究程度较低。通过收集以往钻孔资料,对汶上凹陷古近纪官庄群进行系统划分对比,将区内官庄群自下至上划分为常路组、朱家沟组、大汶口组,常路组为河流相沉积,朱家沟组为山麓洪积相沉积,大汶口组为湖相沉积。大汶口组岩石组合具明显三分性(上段、中段、下段),其中中段为含膏层。建立了区内官庄群地层格架,探讨了其形成演化以及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武当山地区地质遗迹和人文史迹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在地质遗迹资源方面,以恢宏大气的变质岩峰丛地貌、世所罕见的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郧县学堂梁子早期古人类遗址、汉江武当山段的流水地貌、丹江口水库和绿松石矿床等,具有世界级资源潜力。古老的武当岩群,是南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人文史迹丰富,其中以世界文...  相似文献   

12.
开展了漠河盆地额木尔河群的岩石地层学研究,并将其所包括的绣峰组、二十二站组、漠河组和开库康组进行了段的划分。其中,绣峰组被划分为3个段、二十二站组被划分为2个段、漠河组划分为3个段,开库康组划分为2个段,开展了盆地内部岩石地层的对比,且对比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对额木尔河群的地质时代进行了分析,根据额木尔河群中的古植物和孢粉化石组合及其对比特征,认为额木尔河群应属于中侏罗世。研究不仅解决了额木尔河群在漠河盆地内对比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目前漠河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基础地质问题,同时为将来在研究区进行油气以及其他沉积矿产等勘探与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武当山北部南化塘地区地质构造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据1:5万南化塘幅成果,主要论述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指出该区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构造变动.一次是晋宁运动,造成武当山岩群与耀岭河组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另一次是晚海西一印支期的伸展滑晚构造,它包括两个重要的变形阶段:早期为伸展滑晚阶段,形成以三个主滑脱面为骨架的滑脱构造系统;晚期为收缩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变形导致武当山的隆起以及兰片岩带的形成,有可能是华北与扬子地块沿该区北测商丹带碰撞的结果,属同碰撞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14.
重新厘定的武当山岩群(包括三个岩组),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前印支期以近南北向水平分层韧性剪切及顺层掩卧褶皱为特征;印支主期为北西向倒转同斜褶皱及伴随的推覆型或走滑型韧性剪切带;晚印支期以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开阔褶皱及脆韧性推覆构造为特征。由此铸造了武当山岩群现今北西—近东西向复式倒转背向斜间到(局部似“穹盆”)及脆韧性剪切带分割拼贴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5.
吉林长白临江铜矿位于辽吉元古代裂谷内,矿体产于花岗闪长岩与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接触带及岩体内部。本次在详细野外调研基础上,系统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表明,矿石具有浸染状、致密块状及脉状构造,具有自形、半自形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围岩蚀变有矽卡岩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沸石化等,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本次研究总结矿床成矿规律,并在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及地球化学等方面指出找矿标志;通过与朝鲜惠山铜矿的对比,推测长白地区找矿潜力巨大。本次研究也为该地区同类型矿床的寻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岩石地层学入手,初步理顺了该区晚震旦世的地层层序,并对其岩石学特征、成岩机理、环境、古生物面貌及地层对比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与扬子型晚震旦世地层在岩性特征、沉积类型和古生物组合方面相类似。  相似文献   

17.
简述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博物馆的概念及基本功能,较详细介绍拟建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地质遗迹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概念解释、地质演化历史等9个方面的展示内容及公园文化墙、全景立体模型、各种实物标本等6个展厅的布展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从稀有性、典型性、科学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诸方面,介绍武当山地质遗迹资源的基本特征,探讨武当山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造山带内部的正花状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花状构造是地壳内一种重要的构造组合样式,其基本结构要素有两个,一是高角度主干走滑断层式剪切带,二是呈背冲形式的叠瓦状逆冲断裂双向变形带.地球上大多数造山带均有正花状构造的发育,且具尺度不变性、不对称性和多层次性,并以走滑及缩短位移场的联合或叠加为特征,反映了剪切及挤压作用的综合变形场,是陆—陆或硅铝壳块体间斜向会聚、碰撞地球动力学体制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上宫金矿为例,研究了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物探等地质特征。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属构造蚀变岩型,矿体总体呈脉状、板状。赋矿围岩为太华群石板沟岩组和古元古界龙潭沟岩组及熊耳群许山组地层;探讨了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得出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的找矿标志主要为构造—岩浆岩标志、围岩蚀变标志、地层标志等;圈定了矿体,自西至东分别在西青岗坪、干树、上宫、虎沟、七里坪5个矿段,圈出金矿脉55条。研究为今后的矿山生产开发利用和探矿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