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山东昌邑李家埠勘查区位于华北坳陷之济阳坳陷区、鲁西隆起之沂沭断裂带和鲁东隆起之胶北隆起区的过渡地带,含煤地层属古近纪五图群李家崖组。W-2、W-6钻孔分别揭露煤层若干层,其中可采煤层2层。尽管古近纪李家崖组含煤地层标志层不明显,但通过对2层可采煤层测井曲线特征、煤层间距、煤层特征等方面的对比,证实2层可采煤层分别为煤1、煤2,具有进一步勘查价值。  相似文献   

2.
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煤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湖凹陷花港组煤层发育特征,探讨煤层发育主要控制因素,运用研究区测井、录井数据统计分析及沉积学图件分析等方法,研究煤层形成环境及发育特征,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花港组煤层具有分布广泛,厚度变化大,煤层沿盆地延伸方向上对称分布,煤层分布不均匀,南北分带明显的特点。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时期,西湖凹陷处于坳陷期,发育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沉积环境,易于成煤。煤层分布特点受基底特征及沉积环境控制影响,同时指出沉积环境为煤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萍乐坳陷带乐平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从烃源岩条件、储层物性、构造保存条件展开研究。通过分析,认为萍乐坳陷中部地区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三水盆地古近系构造演化与层序地层特征,在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采用平衡剖面解析的方法,划分了构造幕次与成盆阶段;结合沉积演化、岩相组合的变化,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结果表明:①古近纪经历了右旋张扭和右旋走滑—伸展2个构造幕次,形成了裂陷中期、裂陷晚期2个裂陷期次,分别形成了裂陷中期的TSQ1、裂陷晚期的TSQ2两个二级层序。②裂陷中期可分为稳定断坳、断陷扩张、坳陷收缩3个成盆阶段,裂陷晚期对应坳陷萎缩1个成盆阶段;在4个成盆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将三水盆地古近系地层从下至上分为4个三级层序;SQ1对应布心组一段—布心组二段;SQ2对应布三段—西布组一段;SQ3对应西布组二段;SQ4对应华涌组。③SQ1与SQ2组处于裂陷中期的稳定断坳—断陷扩张阶段,形成了三水盆地最完整的粗—细—粗的沉积旋回,赋存了盆地内最主要的生储盖组合;SQ3与SQ4处于裂陷中—晚期,对应成盆阶段的坳陷收缩—坳陷萎缩阶段。  相似文献   

5.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固阳组发育一套咸化湖盆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评价对认识该区烃源岩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烃源岩的测井响应特征,综合分析总有机碳含量与测井曲线之间的关系,发现研究区烃源岩TOC与电阻率有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DENGRAC相关关系依次变弱。对于研究区固阳组烃源岩TOC评价来说,多元拟合法预测效果优于ΔlgR法及其改进法,同时四元和二元回归公式效果差别不大,仅使用声波时差、电阻率2种测井数据的二元回归公式即可有效评价烃源岩TOC特征,参数易取,且相关系数更高,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在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发生多次生烃演化,有机质具有阶段性成熟演化特征和多次生烃过程,其中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是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最重要的生烃期。采用煤岩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石炭-二叠系源岩进行总体评价,就主要有效烃源岩太原组从埋藏史、成熟生烃史进行了重点剖析,判定太原组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沾化凹陷、东营凹陷和惠民凹陷,而且生烃强度较大,有可能形成"小而肥"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鞍塘组-小塘子组、须三段、须五段是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中较好的烃源岩发育层段,通过一系列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该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演化程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59%~5.25%,平均为2.16%;基本属于腐殖型有机质,绝大多数已达成熟一高成熟阶段,少数为过成熟;以Ⅲ型千酪根为主;沉积环境以还原为主,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河401-2井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郝家构造带-河401-2断鼻构造较高部位。录井现场显示本井沙三中上部2 645.00~2 733.00 m段地层砂岩特征明显,但测井后综合分析应为泥岩地层。通过连井地震测线剖面分析、邻井地层对比及井区沉积相分析等方法,对这种测、录井信息不一致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认为要提高录井现场地层预测的准确性,需要加强PDC钻井条件下岩屑录井对策研究、重视钻井地质设计工作以及加强井区地质综合研究工作等。  相似文献   

9.
潮汕坳陷中生界地震相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潮汕坳陷是一个以中生界为主体的坳陷,油气勘探程度极低,仅有1口探井且位于坳陷边缘。根据研究区地震资料丰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中生界地震相-沉积相的研究工作,将潮汕坳陷中生界划分为3个地震层序,根据地震波组反射特征,划分出8种不同的地震相类型,在地震相的平面图和地震层序等厚图编制的基础上,编制了潮汕坳陷中生代各时期的沉积相图,恢复了潮汕坳陷中生代各时期的沉积面貌,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工作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聚煤古构造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挠力河坳陷第三系富锦组含煤岩系形成时的控制作用,探讨了煤田构造形态与聚煤古构造的关系,最佳聚煤环境是湖泊淤浅聚煤环境。对周边煤炭资源勘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伟光 《建井技术》2009,30(5):3-6,42
阐述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结合中煤第一建设公司科技创新情况,介绍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谋划与部署的具体内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工程投标报价方法的分析 ,对工程投标报价改革的方向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SMA超弹性及减隔震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岳云 《同煤科技》2012,(4):48-49
从投稿方式、审稿方式、作者群3方面,探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移动变形等值线图是描述矿区地表移动和变形分布的主要途径,但其绘制方法比较烦琐。为了克服该方法的不足,开发了VB和Surfer接口程序,将其绘图功能集成到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应用程序中,实现了等值线的自动绘制,为预测结果的正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图件。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不仅减少了编程量,而且提高了作图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锚索规格普遍采用φ15.24mm和φ17.8mm,在地质条件复杂和地压大的条件下,锚索常出现拉断现象。为保证巷道支护稳定和安全,研制出φ18.9mm和φ21.6mm大直径锚索,使锚索最大承载力分别比φ15.24mm和φ17.8mm锚索提高12%和38%。对大直径锚索的研制以及对配套锚具和施工机具的研制进行了表述,同时对煤矿井下使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周义礼 《煤炭技术》2002,21(2):23-26
通过对选煤厂生产性质及工艺特点的比较与分析 ,深刻地阐述了大中型选煤厂集散式监控系统的设计内容与构成 ,系统配置及其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丁海强 《煤炭技术》2006,25(11):87-88
风水沟煤矿通过科技创新,对煤炭运输及选煤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推广应用了煤仓旋流输送器、博后筛,对矿井和选煤厂主要运输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改造使煤炭选运能力、块煤产率及煤炭分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内涵增效之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的剖析,提出了地应力、瓦斯压力是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发展的动力,而煤体(或岩体)的坚固性则是起阻碍突出发生的力。总结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提出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