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就 ACTFEL 器件加速寿命试验采用的高频加速试验方法及加速因子的选择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每周期传输电荷保持一致的条件下,加速因子(β)等于高频相对于低频的倍数。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几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彩色化技术,探讨了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点与不足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4.
李显清 《矿业工程》1989,(10):113-114
从智利埃斯康迪达铜矿企业6月份定购一批电铲的情况来看,更进一步说明了交流驱动在重型矿山设备中得到了应用。(见《国际采矿设备》杂志第7/8期第50页) 自从美国B-E(布赛路斯-伊里)公司率先成为世界第一家交流驱动电铲的制造厂家的7年来,智利的埃斯康迪达(Escondida)铜矿的定购量是该种电铲定购量最多的一次。据发言人称,目前,交流驱动电铲的现场应用性能对该机取得巨大成功起了决定性  相似文献   

5.
<正> 众所周知,提升机的驱动方式有两种,即:直流驱动与交流驱动。一般认为:前者的调速性能好,但投资及维修费用高,而后者的调速性能稍差,但费用却较低。本文就英国目前使用的直流驱动中的可控硅装置对交流电源的影响及减少其影响所采取的措施等问题以及交流驱动装置中的速度和扭矩双闭环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俞雨溪  王宗秀  程明  尹锦涛 《煤炭学报》2019,44(7):2178-2187
采用灰度图像分析方法获取页岩孔隙结构参数是目前页岩微观结构表征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扫描成像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样品自身特点调节亮度、对比度等参数以达到较好的成像效果,这会导致不同视域、不同样品的图像灰度分布特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识别孔隙的灰度阈值产生差异。为了实现统一标准识别页岩孔隙,研究以SEM图像为例,由图像灰度分布影响因素分析入手,在提取一系列标志参考物灰度的基础上,通过合成灰度累计概率分布建立了待校正图像的代表性灰度分布,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待标准图像与标准图像合成灰度累计概率分布之间的映射关系,采用图像灰度直方图匹配算法实现了图像标准化。研究结果表明,页岩中的孔隙、有机质、自生石英、黄铁矿等4种组分组合后可覆盖整个图像灰度分布,是有效的标志参考物组合。利用该标志物组合所合成灰度累计概率分布作为不同图像间的对比参数进行标准化,可以消除组分含量差异对灰度分布的影响,达到校正对比度和亮度等扫描参数设置差异对图像灰度的影响。经验证,该方法对采用不同拍摄参数的图像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图像能够实现同一灰度阈值自动识别页岩孔隙和有机质等地质元素,提高了图像提取孔隙结构参数的可对比性,为页岩微观图像孔隙结构定量分析提供了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交流电动机驱动理论为基础,应用数字化网络控制技术,以矿井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为控制对象对数字式多点交流驱动器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了散见于文献中的资料,介绍了彩色交流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结构和制作技术,并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7,(9):145-147
针对煤层注水难易性评价指标和权重为区间灰数的决策问题,提出基于核-灰度区间灰数的煤层注水难易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确定影响煤层注水难易性的7项指标因素,然后利用投影法确定煤层注水难易性评价指标属性的核权重和灰度权重,最后通过区间灰数相对核的排序方法对煤层注水难易性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新型交流变频钻机─—CD-2B型钻机的传动系统构成。给出了变频驱动和升降钻具机械化等实现方法。总结了交流变频钻机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次工作以二氧化锗作为锗源,在水溶液体系中分别以固态和液态电极进行半导体锗薄膜的制备并对其进行分析。XRD和拉曼光谱显示在Cu板上制备的样品均为无定形态的锗,沉积温度和时间对锗薄膜最终形成厚度具有显著影响,同时,过高的沉积温度会使锗薄膜在生长过程中产生裂缝。而在较低温度下(<90 ℃)可在液态电极上制备出晶体锗薄膜,且当沉积温度为80 ℃时晶体锗薄膜质量相对最好。此外,XRD测试结果表明较低的锗源浓度(<70 mM)会阻碍锗在(220)和(311)晶面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宏观物理模型为依托,研究了薄层边底水油藏出水规律,堵剂封堵规律,以此为基础结合油藏动态分析,利用PI决策技术及堵水决策技术研究出陆梁油田薄层边底水油藏调堵决策方法。以"水井调剖、治窜增动用程度,油井封堵、控锥降含水"为思路,从施工方式、堵剂注入、隔板位置规模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了符合陆梁油田薄层边底水油藏的调堵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薄煤层安全、高效、少人甚至无人化开采,针对薄煤层开采装备水平差、能效低的现状,从薄煤层开采工艺、成套装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提出了薄煤层开采技术方案并进行了应用实践。通过降低巷道高度,加宽、加长采煤工作面,实现薄煤层开采工艺优化;研究应用切顶卸压留巷技术,实现无煤柱开采;研制了新型的自动化装备并进行了应用,实现薄煤层开采装备国产化。经实践应用表明,通过研制高可靠性的装备,并进行工作面优化,形成科学有序的采煤工艺,工作面人员减少2/3以上,实现了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4.
申元  陈玉博  刘鸽 《煤矿机械》2013,34(1):220-221
对于薄煤层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保证高产高效的基础条件。通过对"三机"设备的生产能力、产品性能及空间尺寸等多方面分析与计算,且应用于现场进行验证,为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设备选型与配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因其兼具透明和导电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氧化铟(In2O3)基TCO薄膜,因其高透明度、低电阻率、高迁移率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备受关注。综述了In2O3基TCO薄膜的研究进展,介绍了TCO薄膜种类及其常见的制备方法,归纳分析了锡掺In2O3(ITO)、钼掺In2O3(IMO)、钨掺In2O3(IWO)、钛掺In2O3(InTiO)等几种典型的In2O3基TCO薄膜研究现状,并对TCO薄膜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张毅  姬建忠  李文华 《煤》2010,19(4):12-15
为了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薄煤层综采技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及现场矿压观测等手段,确定了石圪节煤矿8101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合理布置方式,掌握了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布置方案均可行,但第一种方案为最优方案,即工作面沿底布置,割掉一部分顶板;工作面支架载荷的分布特点为:工作面两端压力小于中部压力,尤其是上部测站的压力偏低,支架没有很好的发挥性能,应当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上部支架的管理;工作面支架平均初撑力为17.27 MPa,是额定初撑力31.5 MPa的54.8%,平均工作阻力为28.45 MPa,为额定工作阻力40.7 MPa的69.9%,所选支架完全能够满足工作面对顶板的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弓长岭铁矿薄矿体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弓长岭井下矿薄矿体条件,提出了以中深孔落矿、端部控制出矿为特征的空场-崩落组合法开采方案,并经过工业试验解决了工艺参数确定方法,形成了一种实用新型采矿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弓长岭井下矿急倾斜薄矿体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8.
对神东煤炭公司唐公沟煤矿4-2上煤层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针对各个影响因素,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获得可刨性的综合量化值。得出结论:4-2上煤层属于易刨型煤层,适合刨煤机开采。进一步对4-2上煤层进行开采技术选择,设计出刨煤机开采的配套设备,对现场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翟荣涛 《煤矿机械》2012,33(10):191-193
介绍章村矿薄煤层综采机械化发展历程,薄煤层采煤机经过了普通采煤机到强力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的实践,液压支架液压系统改造成电液控制系统,实现了高产高效;高性能的综采装备是提升矿井安全技术、实现高产高效、减轻劳动强度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传统岩石薄片图像采集是在观察薄片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图像采集,虽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但也有观察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不能反映出整张薄片的性质。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简称实物资料中心)开展的全幅面采集,是对岩石薄片整张全自动采集,包括自动移动、自动聚焦、自动拼接等,图像采集过程区别于常规显微图像采集方式,是实物薄片信息采集、保存、分析的革命性新方法,满足了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采集到的图像还适用于薄片矿物分析、粒度分析及回溯性鉴定、专题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