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德吉 《资源与产业》2012,14(1):92-95
西藏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西藏优势矿产资源,对于实现西藏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资源丰度、经济、技术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分析提出了西藏优势矿产资源的判定原则:资源丰富、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环境允许,并以资源禀赋和勘查成果为依据,重点介绍了铜、铬、锑、盐湖矿产等西藏优势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资源潜力及其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部前不久出台的《“十五”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确定了西部地区重点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 ,这为地勘单位发展主业提供了良好机遇。这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包括 :塔里木能源资源集中区、黄河中游能源资源集中区、东天山祁连有色贵金属及能源资源集中区、柴达木能源化工矿产资源集中区、秦岭中西段地区有色贵金属资源集中区、西南“三江”中南段有色金属资源集中区、攀西黔中矿产资源集中区、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集中区、红水河右江有色贵金属资源集中区、西藏“一江两河”有色贵金属资源集中区。据悉 ,为加快我国…  相似文献   

3.
西藏的矿业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藏矿产资源的区域分布,开发利用情况和目前西藏矿业格局的简述,揭示了西藏矿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矿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西藏矿业前景及矿业的经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量曾占拉萨电网的42%,如今其利用呈下滑趋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藏矿业开发利用粗放,技术支撑能力差等问题。分析了西藏矿产资源,特别是铬、铜、硼、锂、金等矿产的优势与潜力,指出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是铬、铜、金等优势矿产,并对矿业发展的方向与布局,以及如何解决矿业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前言采选冶技术的进步和综合利用的发展,已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向着“贫”、“杂”、“细”、“新”的方向迅速扩大,最大限度地保护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已是世界矿业乃至科学技术发展的明显趋势。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不仅可以增加矿物原料可利用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近几年参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的工作体会,梳理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要点,总结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部分章节(以下简称“水工环部分”)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单位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视角,界定了其内涵,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各类失调问题,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枯竭与接替问题、开发区域获益不均与补偿问题、公平问题、矿业企业社会行为问题和其他与矿业开发相关的衍生问题等六个方面。为调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外部成本“内部化”、推进矿业产业纵深发展、重构收益分配机制、强化企业履行社会伦理责任等策略,构建“企业自治-政府管制-多方共治”三者和谐共生的新型互动治理之路,助力矿产资源开发治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利用“两个市场”开发“两种资源”推动我国矿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矿产资源的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在能源利用、资源开发已经进入了全球化配置的时代,除合理开发利用国内矿产资源之外,还应积极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利用“两个市场”、开发“两种资源”是推动我国矿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视角,界定了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各类失调问题,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枯竭与接替问题、开发区域获益不均与补偿问题、公平问题、矿业企业社会行为问题和其他与矿业开发相关的衍生问题等六个方面。为调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外部成本“内部化”、推进矿业产业纵深发展、重构收益分配机制、强化企业履行社会伦理责任等策略,构建“企业自治-政府管制-多方共治”三者和谐共生的新型互动治理之路,助力矿产资源开发治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但是生态环境脆弱,西藏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策的研究十分必要。方法:本文从矿产资源现状和生态环境现状两个维度入手,分别对西藏矿产资源禀赋、矿业开发现状、矿业开发的地位,以及西藏生态环境概况、环境保护政策、绿色矿山理念进行了论述。结果(问题):西藏矿业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盲目追逐经济效益,生态修复不科学;发展规划模糊,监管落实不到位;开发技术滞后,与特色环境不匹配;矿业开发产业链不完整,弱化了资源优势等问题。对策:加强科学理论研究,推动工作实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践行“绿色矿山”;明确矿业发展规划,完善监管机制;创新思路,深入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矿产资源利用模式。意义:以期为西藏自治区矿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5R"原则在矿区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和谐矿区,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传统的“3R”原则及其应用。然后在分析矿区经济、资源、环境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研究(Research)和替代(Replace)两个原则。最后以“5R”原则为基础,提出了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以促进矿区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经济效益、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高效发展6个维度构建了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理想点法(TOPSIS)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并深入分析了我国煤炭工业2000—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但产业规模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和“短板”有所不同;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6个维度在研究期内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提升,但绿色发展和高效发展的提升速度相对较慢;煤炭工业6维度发展耦合协调度稳定上升,但尚未进入“优质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采用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和彩色电视观测对隆德煤矿205工作面2-2煤层“两带”发育高度进行了实测。研究结果表明:覆岩破坏高度的实测研究是准确掌握覆岩破坏高度的最佳途径;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及彩色电视观测是确定“两带”高度直观有效的技术手段;确定了隆德煤矿205工作面2-2煤层“两带”发育高度,为矿井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治水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鄂西"宁乡式"铁矿规模开发在即,汇编此文以作参考。鄂西"宁乡式"铁矿占全国同类铁矿总资源量的58%,而建始县已探明储量占鄂西"宁乡式"铁矿总储量的近1/3。阐述建始县铁矿资源分布、储量、勘查程度、矿石类型、质量品级及铁矿开采技术条件等基本特征;对鄂西"宁乡式"铁矿已有的选矿、冶炼成果进行对比,认为提铁与降磷相比,提铁难而降磷易,反浮选是降磷的核心工艺;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综合利用磷是国内外最为成熟的冶炼脱磷工艺,而直接还原法和熔融还原法对鄂西铁矿的适用性还要试验研究,系统分析"宁乡式"铁矿开发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和当前形势,总结建始县"宁乡式"铁矿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总结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总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据此得出了重要结论。阐述了“总部经济”对北京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为有关部门制定长远经济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煤矿三量管理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三量管理系统的缺陷,阐述基于Windows的煤矿三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介绍了系统框架、相应的开发技术及功能实现,实现了矿井三量管理的规范化、自动化和高效化,并提出了该管理软件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淮北市借助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自身的优势加快发展、率先崛起。今后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构建工业竞争新优势;推进“双百”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化水平;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增强经济活力;大力发展县区经济,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我国露天矿的发展,阐述大型露天矿开采所需的设备及其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十二五"期间露天矿开采所需设备的技术发展方向、总体目标、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以及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陈伟清 《地矿测绘》2001,17(4):26-31
《房产测量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新老《房产测量规范》中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图测绘、房产面积量算、房产图图式等内容的比较分析 ,可认为新规范进一步结合了近期科技发展现状和房地产业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20.
白彦龙  周中立 《中州煤炭》2020,(5):39-43,67
安全文化建设是促进员工安全理念、安全行为、安全素质等全面提升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人、机、环、管的和谐统一,推进矿井安全高效发展的重要举措。城郊煤矿以先进的安全生产理念引领安全文化建设,创造了“360”安全文化体系。该体系为促进安全工作“零”起点、责任落实“零”距离、操作行为“零”失误、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持,为确保矿井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安全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