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王家岭井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井田内上马家沟组岩溶含水层应属富水性中等-强含水层。采用关键层理论及突水系数法,研究了王家岭煤矿开采2号煤层时的充水因素及顶底板突水危险性。通过对煤层顶板的基岩风化裂隙水及采空积水的分析,对2号煤层底板太原组和上马家沟组灰岩岩溶水突水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井田南部2号煤层,雨季时基岩风化裂隙水对煤层开采有较大影响;201、202、204、206采区南部为采空积水透水危险区;201、202采区为太灰突水危险区和奥灰突水相对危险区,其他采区为相对安全区或安全区。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7,(8):134-136
以贵州某岩溶发育矿区为研究背景,通过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高密度电法对矿井水文地质进行了勘查,得出矿区水文条件属于岩溶裂隙充水矿床,顶、底板直接进水。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发育至吴家坪组第2段,并与该段含水层连通起来,对上覆含水层形成卸压作用,该含水层含水量较小补给能力差,顶板突水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3.
李丽娟 《煤》2014,(5):60-62
文章以苏村煤矿为例,通过对煤矿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综合研究,对矿井开采煤层的充水条件及突水危险性进行分析,确定了矿井充水因素,以期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奥灰水是汾源井田5号煤层开采的主要水害威胁。采用突水系数法对汾源井田5号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研究。分析了5号煤层底板奥灰水压、开采对底板的扰动破坏,隔水层阻水能力、承压水导升高度、奥灰顶部相对隔水层厚度等因素。结合井田钻孔资料,计算了突水系数,绘制了奥灰突水系数等值线图,划分了井田带压开采安全区、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和危险区。井田带压开采危安区的划分可为汾源矿井带压开采区采掘方案和矿井防治水工作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矿井地质工作方法及矿井直流电法两种方法,重点分析白集煤矿采煤工作面地球物理异常及地质突变异常特征,分析了顶底板潜在突水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矿井地质工作方法及矿井直流电法两种方法,重点分析白集煤矿采煤工作面地球物理异常及地质突变异常特征,分析了顶底板潜在突水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的难题,在建立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基础上,采用端点三角白化权函数和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灰色评价对矿区某一小块进行评价,并通过比较得出中心点白化权函数灰色评价的结果更可靠。运用中心点白化权函数对古汉山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灰色评价分析,得出底板突水危险性分布图,同时对底板突水危险性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突水系数法分析预测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预测煤矿深部带压开采奥灰突水危险性,合理划分危安区。研究了华北型煤田特征、模拟试验及相关资料,对以往突水系数公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突水系数修正公式,并对高家塔煤矿9号煤层带压开采奥灰突水危险性及危安区进行了预测、划分。结果表明:突水系数可由0.043~0.091 MPa/m修正为0.067~0.127 MPa/m,突水性分区可由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修正为相对危险区-危险区。实际生产矿井带压开采突水事故证明了突水系数修正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张平卿 《中州煤炭》2009,(10):102-103
华北型煤田防治水工作难度很大,多数煤矿水害事故都与灰岩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借鉴煤层瓦斯突出危险性分区的做法,提出并介绍了灰岩水突水危险性分区概念,创立了一种新的防治水技术管理平台,对煤矿底板灰岩水防治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的煤炭资源利用率,同时提高安全生产的可靠性,必须研究承压水的带压开采过程中的突水危险性,预防透水事故发生。本文研究认为,突水系数小于0.06MPa/m,基本上不存在突水危险,但薄弱层以及软弱夹层可能出现的断裂构造带,可以造成突水危险;当存在奥陶底层时,尤其应当注意突水危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滨湖煤矿16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充水条件的分析,综合考虑开采对底板的破坏,隔水层的阻力及承压水等因素,利用安全隔水层厚度法、突水系数法和底板阻水厚度法,分别对掘进巷道和工作面回采受水威胁程度进行了评价。为以后的矿井防治水工作及确保16煤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段李宏  张金陵 《煤炭工程》2021,53(1):128-132
为了探究城郊煤矿深部延伸二水平主采二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根据矿区二水平底板地层及断层构造特征,采用突水系数法和分形分维方法对二水平底板的断层构造复杂程度及突水危险性分别进行了量化分区与综合分区评价.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和量化分区参数不同,但所进行的量化分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断裂构造复杂程度分维值与突水系数...  相似文献   

13.
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性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承压开采中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量化评价是一个重要课题。作者引入灰色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一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法优于目前应用的突水系数法。作者编制了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并用它分析了一个典型实例,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明武  金菊良  李丽 《煤炭学报》2002,27(5):507-510
煤矿底板突水问题是一个复杂系统。提出了基于投影寻踪方法综合分析的新思路来探求煤矿底板突水机制,建立了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的投影指标函数,并采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来优化模型参数。实际应用于肥城矿区底板突水危险性的综合评价,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且结论与层次分析法吻合,表明投影寻踪新方法应用于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的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郝晓虎 《煤炭与化工》2022,(7):65-66+73+77
以曹村煤矿十采区2号煤水文地质条件为背景,调查了曹村煤矿十采区2号煤充水条件,分析了曹村煤矿十采区2号煤顶底板突水危险性。当2号煤层开采形成的顶板导水裂隙带与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沟通时,其顶板水害程度将加大;依据2号煤底板奥灰突水系数对十采区2号煤底板突水危险性区域进行划分,指导十采区2号煤开采过程中的防治水工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南屯井田下组煤水文地质条件、充水因素的分析,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开采对底板的破坏,隔水层的阻水能力及承压水导升高度等因素,利用突水系数法进行了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绘制了16上煤、17煤奥灰突水系数等值线分区图,结果表明,本井田东部、东北部16上、17煤的十四灰、奥灰突水系数超过0.1MPa/m,属突水较危险区.为以后的矿井防治水工作及确保下组煤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底板突水系数概念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底板突水系数这个概念,目前颇有争议,对其作用的认识程度和理解角度亦有不同。《河北煤炭》1985年第2、3期就有《“突水系数”之概念不能成立》、《“突水系数”之概念可以成立》 的讨论,也有人说“突水系数至多有11%的实用价值”,而井陉、峰峰等矿区则有人认为“突水系数”作为突水信息,实践证明是可取的,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对此,笔者根据近期的科研实践和理论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五阳煤矿3煤层底板进行突水危险性评价,保障五阳煤矿在承压水威胁条件下进行安全开采,在详细分析五阳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揭露特征的基础上,从主要含水层、隔水层、水压、地质构造及采掘活动等方面对五阳煤矿3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通过在突水系数中考虑隔水层岩性—结构特征和开采活动的影响,建立了3 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体系。研究表明,五阳煤矿3煤层底板奥陶纪灰岩岩溶水突水危险性极大,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底板受采动影响破裂越严重,发生突水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9.
翟镇煤矿下组煤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安全开采翟镇煤矿下组煤,利用多元信息复合方法,对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利用Surfer的多元信息复合功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突水系数法进行了修改,构建了适合本矿井的突水指数模型.利用该模型,以11煤为例对全井田开采危险性进行了分区,分为突水危险区、较危险区和安全区.结果表明:底板突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底板承压含水层的富水性起决定性作用,地质构造起控制作用,水压力、采矿压力是动力条件,隔水层起制约作用.利用分区结果,指导矿井下组煤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20.
京府八尺沟矿8~(-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京府八尺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及对突水系数理论的数值计算,得出该矿施工至奥陶系的5个钻孔对应的突水系数。根据全国各矿区突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及八尺沟煤矿隔水层的地质条件,得出该矿临界突水系数为0.1 MPa/m,该矿8-2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存在底板突水的危险。根据5个钻孔对应的突水系数,对该矿8-2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判定及分区,+780 m水平以上的煤层为带压开采安全区,+730~+780 m水平的煤层为带压开采过渡区,+730m水平以下的煤层为带压开采危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