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区域土地利用的发展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区域土地的集约利用为研究对象,基于Logistic曲线模型研究了其发展过程及特点,将土地集约利用划分为“自然利用期一粗放利用期一集约利用期一过度集约期”4个发展阶段,结合“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各阶段体现出来的经济社会现象特征,并提出将其作为评价要素定性判断区域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定量深入分析影响其水平的具体原因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建立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对福建省9个地级以上的城市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得出各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分值,并尝试用聚类方法对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类别,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结果表明:1)靠近沿海的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中部城市次之,北部城市土地低度利用,这是由城市产业结构的差异造成的;2)在福建省省域空间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呈阶梯状分布,这主要是由区域区位优劣造成的。通过对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分析研究,反映了该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城市土地储备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索具有现状分析、问题诊断、模式评价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是土地集约利用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抽样调查的15个村庄为例,构建了区域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评价指标赋权重,最后通过加权求和计算出各村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并依据此分值对昌平区15个村庄的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科学而客观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着相当大的空间差异。同时,本文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承德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如何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必将成为土地可持续的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承德市建设用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运用G1模型法、区域比较法和系统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承德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布开展评价,提出不同空间建设用地利用的方向和重点,以期指导未来承德市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必将成为土地可持续的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承德市建设用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运用G1模型法、区域比较法和系统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承德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布开展评价,提出不同空间建设用地利用的方向和重点,以期指导未来承德市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6.
襄樊市土地集约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必须解决合理配置、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的问题.归纳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土地资源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就襄樊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些对策,对襄樊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高城市土地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城乡统筹角度出发,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城市、城镇、农村作为一个区域整体来研究,并从自然、社会、经济、人为4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为驱动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自然因素包括地质、地形、气候和环境,社会因素包括城市化和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技术水平和区位条件,经济因素包括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产业集聚和地价,人为因素包括政策制度、宏观调控和文化习俗等。研究认为,自然因素是限制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促进性因素,人为因素是控制性因素,各因素必须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才能促使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解析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强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和分析了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最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表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土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表现显著的城市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省11个地级城市进行评价,然后结合评价结果分析其内在原因。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运用系统聚类法对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11个地级市在土地集约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集约水平在综合指数上存在断层现象。笔者从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城市性质职能、城市绿化与环境治理4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造成这种结果的驱动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其结果对后续山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清远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清远市1997-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时空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6年,清远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各集约因子发展不协调,生态集约因子和社会集约因子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集约因子;清远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差异显著,东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而中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1.
胡晴  刘柄麟  张超  等. 《资源与产业》2017,19(1):23-28
把握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对于优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关系”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意义深远。选取影响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因素,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4年苏州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苏州市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城镇发展由土地滞后型转变为人口滞后型;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由不协调过渡到较协调,人口城镇化水平滞后,土地城镇化水平存在虚高,原因主要集中在城镇扩张模式和发展政策上。因此, 苏州市应该选择合理的城镇扩张模式,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多元渠道获取城镇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利用2005—2015年面板数据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程度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全国人口城镇化水平远高于土地城镇化水平,但人口城镇化速率却低于土地城镇化速率,2015年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土地城镇化水平均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特点;2)从时间维度来看,2005—2015年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演变历程较为一致,呈现趋向协调的态势;3)从空间维度来看,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分布由2005年的南北带状相间分布格局转变为2015年的零星失调分布格局。建议结合各省份的耦合协调程度、协调类型及区域间的非均衡性等因素,从户籍制度、土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格局3方面改进,促进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浙江省嘉兴市“两分两换”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以土地发展权理论、协同论为指导,探讨新型城市化、城乡统筹与融合发展、产业与人口集聚中的农村土地统筹流转问题。嘉兴市“两分两换”的做法,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符合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但也面临资金压力、土地规划限制等问题,需要从“人的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耕地保护的角度,建立农村土地统筹流转的规模结构调控机制、土地发展权价格形成与评估机制、各方利益协调机制、集约用地与耕地保护机制、政策法规保障机制等五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孔伟  张飞 《资源与产业》2018,20(1):76-82
以淮河生态经济带的2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其2010-2015年的土地及社会经济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等对土地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进行测度,并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指导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均呈整体上升、局部波动的变化趋势,波动主要是部分地区大幅度的行政区划调整造成的;土地城镇化质量表现出生态质量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度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协调度等级由勉强协调逐步向高度协调过渡,上升速度先快后慢;协调度的省际差异与发展水平的差异基本相似,且差距随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步缩小;地市间差异较明显,规划确定的核心城市协调发展状态不佳,不利于城市职能和辐射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在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建设用地是否节约集约利用关系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从区域建设用地的利用特点和影响因素出发,构建了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然后以保定各市县为例进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对保定市各市县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分级,同时进行GIS区域空间差异评价,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山东省城市化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赋予各指标权重,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关系,且由低水平耦合向高水平耦合发展,由极度失调状态向优质协调状态发展,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状况逐年改善,这与山东省经济和城市化不断发展关系密切。山东省经济的发展为其城市化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投资和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条件,其城市化的推进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土地供应以及相应的社会福利。山东省城市化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加的现实有利于山东省整个社会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