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顶底柱残矿回收的关键技术是顶板在回采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针对某铅锌矿采用的高强度加筋充填体假顶,分别对矿房采场和间柱采场下假顶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薄板理论分析确定充填体假顶厚度;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不同假顶厚度下底柱矿体的开采过程,研究充填体假顶厚度的变化对充填体假顶稳定性的影响;最终得出充填体假顶的最优厚度。研究结果表明:矿房采场下充填体假顶最优厚度为2.5 m;间柱采场下充填体假顶最优厚度为7.5 m。模拟结果与理论值相吻合。上述研究结果与类似矿山实际应用相比较,具有科学合理性;并在典型条件的顶底柱采场充填体假顶厚度确定中得到成功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栾木厂金矿削壁充填采矿法底柱回采的人工假底构筑方法,确定了底柱回采的盈亏平衡品位,矿山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栾木厂金矿削壁充填采矿法底柱回采的人工假底构筑方法,确定了底柱回采的盈亏平衡品位。矿山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烟台市乳山县金矿和青岛市平度县金矿近两年来成功地试验了人工混凝土假底柱(顶柱),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果。这两个矿山均为石英脉型急倾斜薄矿脉,是小而富的多金属矿床。以前是使用留顶底柱人工漏斗放矿结构的留矿法回采,自1985年开始在采场中用混凝土假底(顶)取代顶底矿柱。为了出矿便利,他们将原放矿底部结构改造为平底式的出矿结构,采用脉外运输平巷,沿  相似文献   

5.
王根 《有色矿山》1997,(2):35-38
铜绿山矿上顶底柱矿量占可采储量的14-22%,矿柱积压了大量矿量,回采矿柱具有投入大、产出少、劳动生产率低、工艺复杂和技术难度大等特点,是矿山长期面临的一个难题。为了寻求一种经济的回采底柱的方法,铜绿山矿采用亢进路充填法和井下-125m中段底的柱进行了回采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类框架采空区处理技术研究过程中和浅孔留矿采矿法工艺改进基础上 ,衍生出钢筋混凝土人工底柱 ,上盘钢筋混凝土回收矿石假巷以及在采场中形成一段充填间柱 ,它除支撑下盘破碎带外 ,还能保证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在康家湾开展顶底柱残矿回采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提出了顶底柱残矿进行回采的临时支护配合间隔式进路回采方法。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回采出20余万t高品位顶底柱残富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该种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非常适用顶底柱残矿安全高效回采。分析总结该施工方法的支护参数和施工工艺,对国内使用充填采矿法的矿山安全回采顶底柱残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康家湾开展顶底柱残矿回采已有1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提出了顶底柱残矿进行回采的临时支护配合间隔式进路回采方法。通过10多年的实践,回采出20余万吨高品位顶底柱残富矿,取得良好的效果。证明该种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非常适用顶底柱残矿安全高效回采。本文分析总结该施工方法的支护参数和施工工艺,为国内使用充填采矿法的矿山安全回采顶底柱残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三鑫公司鸡冠嘴矿区顶底柱回采的试验研究与运用,从理论上分析和计算了底柱回采时的护顶矿层厚度,为指导矿山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回收顶底柱矿石,在干式充填采矿法中构筑胶结体底柱,其强度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致过大。根据井下工程特点,按照楔体嵌布原理,合理确定无钢筋胶结体底柱高度。提出了似楔体结构胶结体底柱稳定性判据及采取的安全措施,并在干式充填采矿法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一技术可在急倾斜薄矿体、干式充填法中推广应用,可资留矿法和下向分层胶结充填法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留矿法采后形成的采空区处理和间柱回收问题,保障后续生产的安全和间柱资源的回收,本文结合盘龙铅锌矿采空区和矿柱的赋存条件,确定了现有空区的处理方式必须采用充填法处理,仅在独立的小采空区采用封闭空区的处理方法。同时对比分析了三种不同的间柱回采方法,通过优缺点比较最终选择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作为间柱回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某铜矿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进行回采,开采过程中留有大量矿石在顶柱中成为永久损失。为安全有效地回收遗留在顶柱中的高品位矿石,需在上中段底部铺设人工假底作为下中段的人工假顶。由于人工假顶厚度是影响巷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针对该铜矿的2640m中段建立了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力学模型并进行受力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塌落拱原理与组合梁理论分别计算了人工假顶的厚度,并得出该矿的人工假顶厚度为1.5m。该方法可为同类矿山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存在损失贫化大和损失贫化难以控制的缺点。指出通过改变采矿方法可以克服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缺点,提出了用自然崩落法、大直径深孔采矿法、充填法及有底柱分段崩落阶段出矿方案替代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急倾斜互层厚大磷矿的采矿工艺,详细叙述矿体及围岩的禀赋情况,结合矿山提供的开采技术条件、矿岩及围岩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和RQD值,运用RMR分类方法对岩体质量进行分级,确定岩石质量为Ⅲ级,为采矿方法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采矿方法中采用剔除夹石的方式提高出矿P_2O_5的品位,并推荐阶段空场法和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本复杂矿体,利用FLAC3D建立开采的计算模型,从压应力状态和拉应力状态分析开采过后,矿柱和围岩受力情况;按岩体塑性分布情况分析,得出矿房间柱和顶柱处于高应力塑性屈服状态整个采场大部分矿柱均出现剪切塑性区和不同程度的拉伸破坏塑性区,有利于开采区顶板岩层垮塌和冒落,为最终确定合理的采矿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阿尔哈达铅锌矿728 m中段采空区下方回收顶柱存在的技术及安全问题,提出了中深孔崩落法采矿方法,介绍了顶柱回收方案的采场结构、采切工程、回采工艺等技术参数,确定在采场两翼掘凿切割天井,两翼后退式落矿的顶柱回收方案。采用FLAC3D软件分析顶柱及上下盘在回采过程中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变化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顶柱回收方案是合理的,为顶柱回采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某铁矿二采区一中段采用空场采矿法进行采矿,经过多年开采该中段未处理采空区体积已经达到40万m3,遗留矿柱矿量超过26万t,为了充分回收矿产资源矿山计划回采矿柱。由于现场未处理的采空区体积较大,而矿柱又是维持采空区稳定性的关键要素,可能部分矿柱的回采或破坏就会诱发一定规模的地压活动,威胁矿山的正常安全生产。所以在矿柱回采之前,对回采区域的矿柱进行安全性研究,可以指导矿柱回采的实施,进而保障矿柱的正常安全回采。结合矿山的现场实际情况,以应力增量理论为基础,采用工程地质调查、室内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矿山二采区一中段需回采矿柱的安全性进行研究,确定了各回采矿柱的安全系数大小。研究结果表明矿山二采区一中段的矿柱处于安全状态,可以进行部分矿柱回收。  相似文献   

17.
某石英脉型钨矿床,矿体倾角平均20°,矿脉厚度0.3~0.8m,采用全面法开采。经过20多年的开采遗留下大量点柱和空区,而且相邻的采空区、以及相邻中段的采空区基本已相互贯通形成空区联合体。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采场应力集中,采空区安全隐患大,同时造成大量矿柱资源浪费。为了确保矿山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对遗留的矿柱进行回收,通过研究采场顶板允许暴露面积、结合开采技术条件、充填工艺研究等,确定的矿柱回收工艺和采场充填工艺,并针对试验采场的回收方案进行采场矿柱回收稳定性数值分析,综合验证了点柱充填回采的方案是安全可行的,从而为矿山空区治理与点柱安全回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刘涛  唐礼忠  郭生茂 《金属矿山》2014,43(4):154-159
冬瓜山铜矿在进行完大规模1步骤矿房回采和2步骤矿柱回采后,形成了大量的采空区和充填采场,致使岩体应力分布十分复杂,盘区隔离矿柱的回采条件已发生根本性改变。通过对开采状态的调研分析,以52-54线隔离矿柱为例,提出了2种隔离矿柱回采方案,从开采难度、矿石回收率、采切工程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2种矿柱回采方案进行了模拟。模拟分析显示:方案1隔离矿柱在回采过程中侧壁出现了较大的位移,容易形成侧壁垮塌,并且其塑性区面积较大;方案2在隔离矿柱回采后,采场侧壁位移很小,对于在回采过程中出现的应力集中区域,减小矿房跨度,避免矿壁受到进一步破坏,回采作业对围岩的影响最小。通过综合比较,认为方案2较为合理,为可行性较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朱天平 《有色金属》2004,56(1):90-91,107
介绍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深部铜矿为降低矿山损失、贫化率,提高生产能力,不同时期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所采用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阶段空场采矿法、高分段大跨度空场嗣后充填法及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