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有效利用贵州观音山地区的菱铁矿资源,对该矿石进行了重选、强磁选及磁化焙烧-弱磁选试验。结果表明:重选和强磁选都难以获得品位合格的铁精矿;在焙烧温度为850 ℃、焙烧时间为60 min、还原剂用量为4%、最终磨矿细度为-325目占80%、磁感应强度为150 mT的条件下,观音山菱铁矿经过磁化焙烧和两段磨矿、两段弱磁选,可以获得铁品位为64.41%、S和P含量分别为0.19%和0.024%、铁回收率为87.41%铁精矿。  相似文献   

2.
对某含铜菱铁矿进行了磁化焙烧-磁选回收铁以及磁选尾矿浮选回收铜的试验研究.在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60min、磁选场强96 kA/m以及浮选采用丁黄药+丁胺黑药各100 g/t等工艺条件下,分别获得了产率为61.85%、品位为64.64%、铁回收率为97.88%的铁精矿和产率为0.25%、品位为19.54%、铜回收率为29.37%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3.
王家滩菱铁矿的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王家滩菱铁矿的性质,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出浮选铜硫-焙烧-磁选的工艺流程,可获得品位57.23%、回收率62.94%、含硫0.18%的铁精矿;品位16.08%、回收率82.92%的铜精矿,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铜和硫资源.  相似文献   

4.
新疆某菱铁矿磁化焙烧-磁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庆  何威  潘建  薛子兴 《金属矿山》2012,41(5):79-81,103
以新疆某地菱铁矿为原料,详细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用量、菱铁矿粒度、焙烧产物磨矿细度和弱磁选磁场强度等因素对磁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6~10 mm的菱铁矿在不加还原煤、焙烧温度为800 ℃、焙烧时间为15 min条件下的焙烧产物磨至-0.074 mm占90%,经1次弱磁选(151.20 kA/m),可获得铁品位为63.55%、回收率为95.76%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5.
云南怒江地区某低品位菱铁矿含TFe 25.67%,金属矿物主要为菱铁矿,还有少量黄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等,为有效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对有代表性的矿石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最终采用强磁选—焙烧的选矿工艺流程,获得了铁品位57.95%、回收率为80.13%的铁精矿,为同类型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菱铁矿为研究对象,分别在N2和CO2氛围下,考察微波焙烧温度以及微波焙烧时间对焙烧产品磁选分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2氛围下,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15 min,磁选磁场强度为85.12 kA/m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最佳磁选指标,铁精矿品位为63.93%,回收率为74.33%.在CO2氛围下,焙烧温度为65...  相似文献   

7.
对俄罗斯某铁矿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针对该矿石性质, 采用强磁选、重选、浮选、磁化焙烧-弱磁选等工艺进行了选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 可以获得铁精矿品位64.32%、回收率89.57%的良好指标, 为难选弱磁性铁矿石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8.
刘军 《现代矿业》2013,29(6):97-99
针对某低品位菱铁矿较难获得高品位铁精矿的情况,分别进行了磨矿-强磁选、焙烧-磨矿-弱磁选2种工艺的试验研究,磨矿-强磁选工艺可获得铁精矿产率为61.57%、精矿铁品位为42.14%、回收率为70.08%的选别指标,焙烧-磨矿-弱磁选工艺可获得铁精矿产率为51.93%、精矿铁品位为62.49%、回收率为87.68%的选别指标,后者指标较好,但成本也高,故对此矿样的开发利用,尚需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西沟菱铁矿煤基回转窑磁化焙烧半工业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Φ1.3 m×24 m煤基回转窑对大西沟菱铁矿(品位TFe 26.82%)进行了中性磁化焙烧半工业试验。控制合适的焙烧温度场和气氛场, 焙烧矿排入水中淬冷。水冷焙烧矿磨矿至95.60% -0.045 mm, 经磁场强度1.19×102 kA/m的磁选管选别得磁精矿的产率44.52%, 品位TFe 59.84%, 回收率86.41%的理想指标, 为我国菱铁矿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缺水地区的磁化焙烧菱铁矿开展了一段干选与两段湿选联合工艺和两段干选与两段湿选联合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一段干选尾矿抛除率达到11.53%,精矿铁品位达到55.74%;两段干选总抛尾率达到17.92%,精矿的铁品位达到58.67%;一段干选与两段湿选联合工艺最终的铁精矿品位可达63%以上;两段干选与两段湿选联合工艺最终的铁精矿品位可达65.10%;硫、磷主要富集于尾矿中,在精矿中的含量达到铁精矿质量标准中的Ⅰ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1.
某铜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Au3.03g/t,Cu3.52%的铜金矿进行可选性试验,最终确定重选回收粗粒金,重选尾矿先浮选硫化铜再浮选氧化铜的方案。通过重选可获得含金915.5g/t,收率为12.96%的粗粒金产品;重选尾矿在-200目占90.44%的细度下进行浮选,通过试验可获得含铜27.23%,回收率为54.85%的硫化铜精矿和含铜33.17%,回收率为26.20%的氧化铜精矿,铜总的回收率可达81.05%,尾矿仅含铜0.74%。重选尾矿中的金绝大部分进入硫化铜精矿,其含金31.25g/t,回收率为73.12%,金总的回收率可达91.80%。  相似文献   

12.
蔡新伟  葛英勇  瞿军 《金属矿山》2015,44(11):66-69
为了确定重庆某高度氧化的菱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采用磁化焙烧—磨矿—弱磁选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磁化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50 min、配碳量为10%、磁化焙烧产物的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8%、弱磁选磁场强度为119.43 k A/m的情况下,可获得铁品位为58.94%、铁回收率为76.38%的弱磁选精矿;弱磁选精矿中Al2O3、Mg O、Mn O的含量较高,是仅次于Si O2的影响精矿铁品位的因素,这些杂质有待后续反浮选试验脱除。  相似文献   

13.
赵磊 《现代矿业》2020,36(6):120
甘肃某硫化物金矿石金品位为3.34 g/t,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方铅矿等金属硫化矿物。为确定该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粒度为-200目70%的条件下,采用1粗2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获得了金品位为47.44 g/t、回收率为91.87%的金精矿,选别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四川凉山州华弹鲕状赤铁矿类似宣龙式鲕状赤铁矿,该矿床鲕粒较大,含磷较低。该鲕状赤铁矿以脉石杂质为鲕粒核心,以赤铁矿与脉石相间或混杂的同心层组成鲕粒,赤铁矿与脉石界线不分明,脉石与赤铁矿分离非常困难,矿石属易破易磨极难选铁矿石。针对该矿性质特点,对华弹鲕状赤铁矿进行选矿探索试验研究,提出了在合理的磨矿细度条件下,采用重-磁联合工艺流程,最终可获得铁品位55.07%,产率43.69%,回收率66.27%的选别效果,为华弹鲕状赤铁矿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铁铝土矿铝铁分离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我国高铁铝土矿资源的特点,总结了我国在高铁铝土矿石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方面的成果。磁选、浮选、磁浮联合分选等常规铝铁分离工艺是易分离高铁铝土矿石开发利用的高效、低耗工艺;用拜耳法+赤泥磁化焙烧法处理需细磨的高铁铝土矿石,可以较好地实现铝和铁的回收,但铁精矿品位有待进一步提高;高铁铝土矿石的高温烧结工艺可以获得指标理想的氧化铝和生铁产品,但生产成本问题较突出。  相似文献   

16.
王家滩菱铁矿焙烧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菱铁矿为复杂难选矿种之一,采用常规选矿方法难以得到较高铁品位的铁精矿.针对昆钢王家滩菱铁矿资源,进行了焙烧和闪速焙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的焙烧导致弱磁选精矿硫含量超标,而采用闪速焙烧可达到降硫目的,铁精矿硫含量低于0.20%,同时可获得比常规焙烧高4.72个百分点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7.
攀西钒钛磁铁矿是我国铁、钒、钛等重要战略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采、选、冶的铁、钒及钛完整产业链,初步实现了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但存在资源利用水平不高、部分有用资源未提取等技术难题,目前铁、钒和钛三种资源利用率分别为70%、41%和21%,尚未实现钴、镍、铬、钪等宝贵金属的利用。结合攀西钒钛磁铁矿的矿物学特性对该矿的选矿技术现状进行综述,表明钒钛磁铁矿通过"阶段磨矿、阶段选别"选矿方式获得铁精矿和选铁尾矿,选铁尾矿再经过高梯度强磁选—重选—浮选—电选流程获得钛精矿,钒和铬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进入铁精矿中;通过不断地优化和开发新型选矿工艺,有利于实现攀西钒钛磁铁矿的绿色高效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河南方城金红石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重选、磁选、酸洗等选矿试验研究 ,确定了重选—磁选—酸洗再重选—电选联合工艺流程。获得金红石精矿 1品位 Ti O2 92 .16 % ,精矿 2品位 Ti O2 80 .4 4% ,回收率分别为 6 5 .2 6 %、10 .0 1% ,选矿总回收率为 75 .2 7%的较好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