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褐煤提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以煤为主要能源供应的格局难以改变,褐煤储量大,但褐煤存在水分高、热值低、长距离输送经济性差等缺点,在利用之前有必要进行提质处理,介绍了几种褐煤提质工艺,并分析了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2.
浅析褐煤提质技术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煤脱水提质可有效提高褐煤的质量及扩大褐煤用途.针对国内外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褐煤提质工艺,并对国内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针对提质后褐煤由于松散、易碎,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大量的能源损耗问题,对影响提质后褐煤成型的主要条件,即成型水分和煤料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自行研制的液压单缸褐煤成型装置分别进行了成型时的水分含量及颗粒级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成型水分和煤料颗粒级配更有助于提质后褐煤成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提质后褐煤的低成本成型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褐煤干燥提质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对我国褐煤干燥提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褐煤的脱水提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蒙额吉褐煤,采用热压脱水方法,考察了温度、压力、保压时间对褐煤脱水提质的影响,以及工艺过程对硫分的脱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160℃、7MPa和保压时间30s的条件下,褐煤水分可降至12.5%以下,水分脱除率达60%以上;在实验条件下,全硫脱除率达45%以上。  相似文献   

6.
基于干燥成型后的褐煤便于长途运输并可扩大褐煤的利用途径,介绍了几种国内外典型的褐煤干燥成型工艺,阐述了褐煤干燥成型技术及其应用,指出应重点研发先进的褐煤干燥成型技术,逐步开发褐煤提质全流程技术以延伸褐煤矿区产业链及实现褐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褐煤低温热解提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蒙东地区褐煤水分含量高,发热量低,易风化自然,可磨性、成浆性差的问题,对其进行了管式炉低温热解提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优化的低温热解温度为480-520℃,此时半焦挥发分Vdaf为13.32%-16.43%,低位发热量为26.43-27.18 MJ/kg,半焦CO2反应活性大于98%,可磨性性指数大于60,成浆浓度大于60%;半焦着火点为326-342℃,氧化后着火点为305-327℃;原煤干基半焦产率为69.13%-70.46%,焦油产率为3.97%-4.60%。褐煤经过低温热解,发热量明显提高,着火点升高,反应性、可磨性及成浆性良好,并具有较高的电阻率。  相似文献   

8.
褐煤是我国东北地区未来可利用的主要能源,但褐煤水分高,易风化自燃,发热量低,直接利用效率低,不利于长途运输,要大规模开发利用必须对其加工提质。本文介绍了我国蒙东地区褐煤资源状况,分析了国内外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状况,对我国褐煤提质加工的总体发展方向与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褐煤资源情况、开展褐煤提质的意义、褐煤提质技术工艺分类;详细介绍了滚筒式褐煤干燥提质技术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及主要应用情况;对滚筒式褐煤干燥提质项目经济性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当前该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我国褐煤燃前脱灰脱水提质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阐述了褐煤脱水、脱灰提质的意义,并介绍了在褐煤脱水、脱灰提质领域的现有技术工艺,认为应进一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以尽快获得突破,从而扩大褐煤的应用领域,提高褐煤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褐煤干燥方法与主要应用方法,提出了褐煤发电热解联合热水干燥工艺流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褐煤提质分质分级利用的创新技术工艺,介绍了具体的工艺流程和分质分级利用技术的应用效果,阐述了褐煤通过该技术提质后在火力发电、水泥熟料生产、部分农业种植品种的应用及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褐煤提质分质分级利用技术能显著提高褐煤的着火温度,降低褐煤爆炸倾向,在火力发电使用中可实现提质后褐煤不需制粉直接进仓,并可降低燃煤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对分质分级后的一级褐煤产品进行了进一步的腐植酸提取实验研究,通过提取液的应用试验表明该提取液具备很好的实用价值,可作为农作物的有机增长剂。该技术工艺符合我国能源绿色发展和节能减排要求,可实现褐煤由单一燃料向资源化利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昭通褐煤低温热干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低温加热法,以云南昭通褐煤为研究对象,以温度、煤粉粒度为变量,研究其对褐煤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燥温度的提高和煤粉粒径的减小,干燥速率增大,蒸发同样水分的时间缩短,结束干燥的时间提前;温度至少在100℃以上进行云南昭通褐煤的干燥较为适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计算,发现Hii等人的干燥模型最适合昭通褐煤的低温热干燥过程模拟。  相似文献   

14.
褐煤脱水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褐煤在不同湿含量和温度下的动态脱水特性,以含氧量约10.5%的烟气为脱水介质,采用流化床脱水装置系统对采自内蒙古东部的褐煤进行脱水试验。结果表明:褐煤的流化床脱水过程分为恒速脱水阶段和降速脱水阶段,平均脱水速率随脱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脱水温度高于220℃时,只需5 min即可达煤样的拐点干基湿含量值(5%);在260℃脱水温度下平均脱水速率为4.33 kg/min。最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流化床脱水煤样的结构变化,发现脱水后煤样中含氧官能团降幅较大,吸收强度仅为原煤的51.03%,煤样的主体结构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褐煤热解过程,并与霍林河褐煤的喷动载流床快速热解进行对比,对霍林河褐煤及其热解焦油进行了管式炉反应器热解试验研究,利用在线连接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热解逸出的气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霍林河褐煤的管式炉反应器中速热解与喷动载流床快速热解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对于低温热解,煤粉粒径的影响更大。热解焦油的受热反应包括裂解和缩聚两部分,裂解反应生成了CO、CH4、H2等气体,而缩聚反应转化为炭黑,热解过程中焦油在600℃前所发生的二次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16.
褐煤固体热载体催化热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褐煤固体热载体催化热解技术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传统固体热载体热解工艺和耦合热解集成工艺特点,以及使用的固体热载体催化性能,明确了循环流化床耦合低温热解多联产技术是褐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适合的工艺,指出该集成工艺不仅可以优化产物组成、增加产率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还可实现热、电、气、油、焦多联供,提升煤的综合利用价值。最后对固体催化热载体本身及其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褐煤的热碎性给褐煤干燥/热解工艺的除尘、油尘分离环节带来极大挑战,严重制约了褐煤提质产业的发展。归纳分析了加工工艺参数、机械力作用、水分/挥发分的逸出、煤体缩胀变形、裂隙发育和孔结构演化对褐煤提质过程中煤碎裂粉化的影响,指出当前煤热碎裂研究的不足,并强调应加强上述因素间的关联研究,以明确褐煤热碎裂的作用机制,为褐煤热提质工艺的条件选择、炉型设计和抑尘除尘系统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