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井下地质调查,研究了东坡井田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展布规律.表明东西向构造以褶皱为主,北东向构造以断层为主,两个方向的构造相互影响.已采区中、小型断层和褶皱的展布具有方向性和分区性等特点,断裂和褶皱构造构成东坡井田基本构造轮廓,并且严重影响着工作面的设计和生产.  相似文献   

2.
东坡煤矿构造研究对矿井防治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矿井构造统计,研究了褶皱和断层的发育规律、构造之间的关系及应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井田内主要发育近东西向褶皱、断层和NE-NNE向断层。其中,井田南部边界担水沟断层为第一序次构造,井田内断层和褶皱为第二序次构造,担水沟断层对井田内构造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彬长矿区小庄煤矿构造发育的特征,依据小庄煤矿以往地质勘查、建井及生产过程中的地质构造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矿区内褶皱和断层的发育特征及空间展布规律,结果显示:该矿区地质构造以NEE向宽缓褶皱构造为主,其间发育有NWW-EW向中小型褶曲,并伴有小型断裂构造,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性;NEE向褶皱和NWW-EW向褶曲在平面上具有近似平行排列的特点,并与井田南部NE向高角度正断层交错分布,个别褶曲被断层切割破坏,并分析了构造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洪波 《西部探矿工程》2007,19(10):134-138
邢台邢东矿设计年生产能力60×104t,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一次采全高、综合长壁采煤法采煤.井田内含煤16~18层,其中2#、6#、7#、8#、9#煤层为主采煤层.井田内地质构造发育,尤以断裂构造大量发育为特点,成为影响和制约煤矿生产和煤矿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井田断裂构造的发育特点,总结其变化规律、分析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等,对煤矿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井田内地质构造的统计和分析,井田内发现大型褶皱2个,褶皱宽缓、开阔,密度仅为0.15个/km2.全区共有166条断层,多呈NE向,优势方位在NE40°~NE70°之间.其西北部和南部断层比较发育,东部和中部断层不发育且都是正断层.根据断层的生成时间及其产状,可将井田内及其边界断层分成两组.第一组是燕山期生成的走向NW25°左右的井田边界断层,第二组是喜山期生成的走向NE~NEE向正断层群.  相似文献   

5.
《煤》2015,(4):26-29
结合野外露头、钻孔岩性、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了东周窑井田地质构造位置、地层结构样式、构造演化和控煤作用特征。研究认为:晚古生代以来,井田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3期构造运动,发育石炭-二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三大构造层系,燕山期NW—SE向幕式、挤压—伸展作用,使井田位于煤田西北部隆起构造带,上古生界遭受不同程度剥蚀,且控制着井田西北—北部边界。井田内多发育NW和NE—NEE向正断层,前者形成于燕山早期,后者形成于喜山期,燕山中晚期挤压作用形成NEE向宽缓褶皱与两期断裂叠加组合,形成断背斜、断向斜、垒堑和断阶等构造样式,控制着该井田煤层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白壁关井田位于祁吕弧形褶皱带的东翼与汾河挽近槽地的衔接部位,煤田地质勘探成果表明,该区褶皱和断裂构造主要发育于区内西部,走向大多为NNE,少数NW.褶皱以宽缓背、向斜为主,断层主要为正断层.地质构造的形成是多期不同性质、不同方向构造应力场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贵州普安地瓜二井田的勘探资料以及附近矿区的资料分析,得出了该区域地质构造框架是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叠加而形成的旋卷、扭动等构造。如在本井田内构造发育规律明显,受旋钮构造的控制和作用,以F1和F13断层为界的井田西边主要发育近东西向的褶皱,而井田东边主要发育北东向的断层。同时该区断裂带明显具有压性、张扭性、压张力学性质复合的特征,也可表明受旋钮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济宁二井田构造规律分析,得出了井田褶皱和断裂构造特征,分析了断层形成的力学性质,为矿井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断裂构造发育对煤层稳定、开采技术条件及安全生产影响的重要性,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钻孔及矿井揭露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小屯井田构造形成机制,该井田自古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3期构造应力场,形成正断层控制的断裂断块组合,断裂构造以NE及NNE向最为发育,在剖面上构成地堑、地垒构造形态,煤系被保存于地堑、地垒或阶梯状断裂组成的断块构造中。井田煤层小断层发育,其展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某些小断层表现出层滑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 陈四楼矿井,位于永城煤田中部。井田内地势平坦,地表水系不发育。煤系地层全部被新生界冲积层所覆盖,厚度为300~430米,平均348.73米。 井田内大致为一单斜构造,以宽缓褶皱为主,并伴有近东西和近南北向的两组断裂,其  相似文献   

11.
鸡冠嘴矿床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冠嘴铜金矿床位于断陷盆地边缘,其构造较为复杂,其基础构造是北西西一近东西向褶皱断裂系统,同时又发育有滑覆构造,成矿期叠加有北北东向的构造.滑覆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联合共同控制着矿床中矿体的分布,形成四个构造矿化分区.矿体主要赋存在叠加背斜的核部、滑覆背斜的核部、北北东向断裂两侧的羽状裂隙中.根据构造控矿规律,矿床具有极...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渣滓溪钨锑矿床是湘西地区一个大型的锑矿床,伴生钨矿。该矿床在成矿构造分析方面的研究仍较薄弱,制约了进一步找矿的突破。通过区域控矿构造分析、现场构造与矿体地质调查、历年矿区勘查资料整理编图、地质体产状统计及矿体成分分析,对构造控矿规律和构造演化序列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区域上锑钨矿床的分布主要受正向构造控制;矿区控矿构造型式为“十”字型;锑矿脉具有NNW—NWW向优势方位,钨矿体具有NNE向优势方位;锑矿体具有向南东侧伏规律,钨矿体具有向北东侧伏规律;F3上盘次级断裂是锑矿体有利的容矿构造。“钨早锑晚”属不同构造—成矿阶段形成,矿区南侧为矿化中心。矿区构造变形—成矿序列可归纳为:加里东期区域NE向复式背斜断裂隆起带构造定格阶段;印支期第一阶段——盖层与基底NEE向同轴叠加褶皱形成;印支期第二阶段——NE向钨矿体形成;印支期第三阶段——NNW—NWW向锑矿体形成;喜山期——NEE向破矿构造形成。基于对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控矿规律和矿化垂向分带规律的研究认为,矿区深部具有较好找矿前景,并圈定出了两处找矿靶区:1号靶区位于9号锑矿体南东侧,2~6号勘探线之间,垂向标高为-750~-900 m;2号靶区位于13号钨矿体北东侧, W10~W12号勘探线之间,垂向标高为-270~-370 m。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含气性的构造控制作用,在野外构造变形特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及构造应力场恢复,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汾和保德区块构造发育的差异性特征及其对煤储层含气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经历了燕山期NW—SE向的构造挤压作用和喜马拉雅期NW—SE向的伸展作用;南部临汾区块燕山期NW—SE向的挤压作用强烈,发育NE—NNE向的逆冲断层和次级宽缓褶皱构造等,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即使后期叠加了一定的喜马拉雅期NW—SE向的伸展作用,使煤层气部分散失,但总体含量较高,且高值区与构造位置相关性很好;北部保德区块燕山期挤压构造变形作用不显著,喜马拉雅期NW—SE向的伸展作用较突出,NE向正断层较为发育,为煤层气的运移及散失提供了条件,致使煤层含气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丁家山铅锌矿区总体构造为北北东向的线性构造,矿体走向与构造方向一致。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的绿片岩地层中,主要出露于断裂交汇处和褶皱转折端。在阐述成矿构造背景、矿石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丁家山铅锌矿区的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对矿区深部成矿方面进行研究,最后进行钻探验证。结果表明,丁家山铅锌矿区在深部成矿方面有良好条件,找矿前景较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武汉地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地质构造为近东西至北西西向的较紧密排列的线状褶皱带(少数呈等轴状)。出露地层有古生界志留系至白垩—第三系。区内电性标志层为中志留统(S_2)页岩、上泥盆统(D_3)石英砂岩及下三迭统(T_1)大冶灰岩。典型地质剖面背斜剖面、向斜剖面及断陷盆地剖面的电阻率曲线形态分别为两侧突起的盆断面异常、中部隆起的笔架形异常及边界梯度较陡的低异常区。根据电阻率场强反应,结合地质填图编绘的武汉市基岩地质图,已经大量钻孔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金华山矿区构造控矿规律研究,认为矿区矿脉主要受两条主干断裂之间的桥域控制,主断裂旁侧的引张区控矿,南西向侧伏的断裂构造控矿,北北东走向的断裂构造控矿。在成矿期,两条北东向主干断裂左行剪切,从而产生北北东向挤压和北西西向拉伸,使两主断裂面间所夹持的几组北北东走向的次级断裂张开成矿。  相似文献   

17.
海潮及滨海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的拟合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潮及受其影响的海岸带地下水位具有复杂的周期性变化和趋势性变化。该文建立趋势项与周期项之和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水位的实际变化。用线性函数拟合其趋势项,用傅立叶级数拟合其周期项,用频谱分析和最小二乘法确定周期项函数。用实测水位和计算水位的误差平方和检验拟合结果。结果表明拟合效果好。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对海潮和岸边地下水位变化进行预测,预测水位总体上能较好地反映实测水位的变化特点,适宜于较短时间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武当地区存在一种由褶皱断裂组成的南北向构造。形成时期为加里东─华力西旋回,并与武当西部镇旬古生代沉积盆地有着成生联系,扬子板块北缘的南北向裂陷或隆起,属东西向构造相互转换的产物。南北向构造是武当地区矿床的重要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19.
冯庭录  刘静  吕呈  鲍雷  庾江华 《金属矿山》2019,48(8):141-146
钱村铁矿是宁芜矿集区西南部雍镇矿田内的代表性铁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的宁芜盆地西南侧。矿区属汤沟-裕溪口复背斜,发育NE-NNE及NWW向两组断裂,NE向褶皱构造控制了岩浆侵入及成矿作用。区内发育明显的磁异常,钱村矿床是单一的磁铁矿床,共圈定了8条磁铁矿体,矿体赋存于闪长玢岩与黄马青组接触带地层中。结合矿区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矿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①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次为赤铁矿、穆磁铁矿,另有少量的黄铜矿、斑铜矿,矿石有块状、浸染状、脉状及角砾状等类型, 钱村铁矿为一中高温岩浆热液型接触交代矿床;②通过磁铁矿的判别图解,可知磁铁矿大量落于斑岩型矿床区域,指示矿区具有一定的铜金矿床的找矿潜力,成矿岩体侵位和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20.
纪旭 《煤炭技术》2014,(2):122-124
平阳-麻山断裂为东西延展逆断层,平阳-麻山断裂及一个东西向的基底隆起,使鸡西盆地分成2个构造条带,对鸡西盆地具有重要的控制和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