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煤炭技术》2017,(7):228-231
通过分析物料的运动轨迹,建立了垂直螺旋输送机物料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并利用EDEM离散元软件对垂直螺旋输送机进行模拟,得出了筒壁、螺旋叶片摩擦因数对出口质量流率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分析了摩擦因数对物料回落率的影响规律。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对垂直螺旋输送机的设计及结构的改进提出了建议,指出在筒壁内表面开轴向槽能够有效增加出口质量流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离散元理论,在建立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离散元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波状挡边输送带在凸弧段位置处的动态特性;并针对凸弧段极易出现物料撒落的问题,通过力学分析与离散元仿真验证的方法,提出合理的设计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凸弧段结构以及波状挡边输送带的结构是解决撒料、回料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研究自移式破碎站在作业过程中物料从铲斗下落时对料斗和板式给料机的冲击,并准确计算其冲击力,根据离散元方法,采用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通过建立与实际作业条件相似的物料-铲斗-受料斗-输送机的离散元模型,对物料下落及碰撞过程进行动态仿真,从而得到料斗的受力发布,为设计人员对料斗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陈学锋 《煤矿安全》2012,43(8):97-99
介绍了国内目前下运带式输送机的现状,基于具体设计事例,探讨了下运强力带式输送机设计的几个关键因素:托辊槽角、可控软起动、可控软制动装置,并结合物料在输送带上的受力数学模型,研究了输送机倾角与托辊槽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陈学锋 《中国煤炭》2012,38(7):69-71
介绍了国内目前下运带式输送机的现状.为了满足带式输送机较大下运角度的生产要求,探讨了下运强力带式输送机设计的托辊槽角、可控软启动和可控软制动装置3个关键因素,结合物料在输送带上的受力数学模型,研究了带式输送机倾角与托辊槽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刮板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和煤散料的几何与物理特性,建立了刮板输送机运输煤散料的离散元模型。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运输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煤散料在中部槽内的分布状态和运动特性,以及煤散料对中部槽和刮板链的作用力特性,结论认为煤散料的分布状态和运动特性在恶劣情况下会导致在中部槽的链道处产生磨粒磨损,研究结果可以为刮板输送机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丁冉  王爽  王雅楠 《煤炭技术》2018,(3):282-284
为了改善输送带受力状况,对带式输送机转弯处输送带的压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从散状物料与输送带的相互作用入手,推导出了内抬高角变化下的转弯段物料重力分布系数,建立了平面转弯处输送带压力分布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转弯处输送带压力分布模型计算结果与离散元仿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输送带双向输送具有高效率、节省成本的特点。以米家沟选煤厂双向带式输送机为研究对象建立简化的多体动力学仿真和离散元仿真结合的耦合模型,对双向带式输送机输送物料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分析,通过仿真研究证明了双向带式输送机输送过程中的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关键部件的可靠性,为输送带双向输送提供参考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现有带式输送机导料槽长度计算方法的不足,推导了导料槽后伸距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输送机物料转接点结构形式、倾角及物料摩擦因数对导料槽后伸距长度的影响,为特殊情况下带式输送机导料槽后伸距长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刮板输送机的新型刮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介绍了双边圆环链刮板输送机产生漂链的原因,为解决漂链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刮板输送机用两端带槽的刮板,可在刮板两端槽内安装圆环链,消除圆环链与槽帮及槽底之间的存料死角。且刮板上下两边均有刮料后角,输送机工作时刮板既能刮走槽底处链条下及链条外侧的物料,又能刮走托链道上的物料,可杜绝漂链现象的产生,确保整机长期可靠运转。  相似文献   

11.
根据离散元法理论及带式输送机转弯处物料的状态,建立了带式输送机转弯段的离散元模型。模型中利用非线性Hertz Mindlin接触模型,块状颗粒采用4个基本球单元组合形式,模拟了不同带速时的料流运动,测试了4种带速下的输送带外侧、带中央所受的平均压力和最大压力;2组不同颗粒、4种不同滚动摩擦因数下的颗粒平均速度;匀加速旋转时的料流运动情况。结果表明,颗粒平均速度与计算的带速完全相符,而颗粒平均速度与颗粒单元、滚动摩擦因数无关;匀加速旋转模拟时,随着速度的增加物料逐步向外滚翻。  相似文献   

12.
宋伟刚  徐亚美  王雷克 《煤炭学报》2014,39(Z2):563-568
对深槽型带式输送机的大倾角输送物料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4辊托辊组结构适用于大倾角深槽。提出了采用DEM仿真方法对深槽型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极限倾角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可取代实际物理模型的实验方法,建立了输送带、输送机和物料的仿真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深槽型大倾角输送的极限倾角和物料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通过仿真分析,得出采用光面输送带时深槽型带式输送机采用4辊托辊组结构下,中间辊子的槽角25°,侧辊槽角60°为结构布置的合理参数,煤的极限输送倾角为29°;采用花纹输送带可以有效地提高输送倾角,花纹节距在设计中可采用100~300 mm,在降低输送带成本的同时,保证具有较大的输送倾角能力。  相似文献   

13.
首先阐述了港口带式输送机普通托辊架的使用现状,针对输送机导料槽处普通托辊架在使用和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合理的改造方式,并对导料槽处普通托辊架简易改造进行了理论设计。  相似文献   

14.
刘俊  梁超  夏蕊 《煤炭工程》2023,55(2):171-176
针对当前刮板输送机中部槽槽帮磨损严重问题,利用刮板输送机DEM-MBD耦合模型对其运输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发现,刮板输送机从空载到满载过程中,槽帮内侧压力的集中区域从槽帮下边沿逐渐向上边沿转移,稳定满载时槽帮上边沿压力范围在9842~10890Pa,明显大于下边沿最大压力8742Pa,与槽帮上边沿磨损严重相吻合|且刮板对槽帮作用力集中在槽帮上边沿,作用力大小范围为23950~160350N,均值为85509N,是煤料对槽帮作用力均值的30.76倍,表明槽帮上边沿磨损主要是由刮板与槽帮间的刚体-刚体磨损造成的。对槽帮内侧曲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稳定满载时槽帮内侧压力及刮板对槽帮作用力分别降低了19.34%和42.51%,为槽帮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秦翥 《煤炭工程》2020,52(1):133-137
针对转载溜槽部件受力过大、磨损严重的问题,利用煤料卸运时的运行轨迹及能量转换关系,得出影响转运的转载溜槽运行条件与结构参数。通过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对直线型转载溜槽内的煤料在不同卸料输送带带速、转载溜槽倾角下的运行状态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当带速低于额定带速约25%时,煤料对漏斗的受力平均值最小且持续时间最短,当带速高于额定带速时,漏斗的受力平均值增涨较为明显|当转载溜槽倾角数值越大,则煤料对受料输送带的受力平均值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当倾角小于一定值时,存在煤料堵塞的风险。结论将为矿用装备绿色化发展提供合理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郭春林 《煤矿机械》2006,27(10):11-14
阐述了管状带式输送机机身桁架结构形式,指出管状带式输送机桁架荷载类型,介绍了管状带式输送机桁架强度计算过程,为管状带式输送机桁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类似带式输送机桁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理论,在传热学和摩擦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制动盘热传递的数学模型,以确定热载荷的加载方式。借助ANSYS仿真工具对制动盘进行了热载荷的加载,得到整个制动过程中制动盘的瞬时温度场分布情况。搭建实验台,利用相同的理论与方法对制动盘瞬时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和实验测试研究,最终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所使用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制动器的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带式输送机一维粘弹性模型建立了动力学方程,采用行波方法对头部驱动(或头尾驱动)的输送机建立了行波整体叠加模型,采用计算机离散方法对各种控制启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求解,编写了算法的计算机程序,得到了输送带任意一点张力和速度的时间变化历程的数值解,符合实际情况的输送带张力、速度变化规律,及与理论计算相符的数值结果。通过各种S曲线启动的比较,得出合理延长启动时间和选择合理的启动曲线,可以有效降低输送带启动张力。  相似文献   

19.
分析带式输送机实现自然水平转弯的基本措施,基于MATLAB软件进行量化计算,得到转弯半径与内曲线抬高角、托辊成槽角、安装支撑角、输送带张力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SolidWorks建立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虚拟样机,分别仿真得到在不同托辊成槽角、内曲线抬高角、安装支撑角下转弯段输送带的张力变化曲线,得到输送带平均张力值。研究表明,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转弯段输送带张力随着内曲线抬高角、托辊成槽角、安装支撑角的增大而增大,影响输送带张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安装支撑角,而抬高角的改变对输送带的张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带式输送机凹弯输送带不失稳时临界曲率半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当带式输送机在垂直凹向弯曲运行状态时,为了保证输送带不失稳即边缘不产生负拉力时所需要保证的临界弯曲曲率半径。根据理论分析,建立了计算该临界曲率半径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