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斌 《煤炭技术》2020,39(5):46-49
在井工一矿近距离煤层协同开采的背景下,为了确定4~#煤工作面停采线合理位置,对4~#煤14106工作面停采线的位置距本煤层大巷及9~#煤水仓的合理距离的问题进行研究。利用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和现场实测的手段,分析煤体应力分布及矿压显现观测数据,最终确定停采线应与9~#煤水仓等主要巷道保持50 m以上的距离。若不考虑9#煤水仓的影响,应与本煤层大巷保持60 m以上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时的巷道围岩应力及塑性区发育的变化规律,以某煤矿回采近距离煤层群上位煤层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工作面回采期间煤层底板及巷道周边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同时模拟研究了回采对原开切眼周边围岩及底板塑性变化情况.计算结果显示:煤层在回采期间底板应力最大值位于回采位置前方10~15 m,随着工作面回采距离的不断增加,其底板的应力集中系数也逐渐变大,同时位于原开切眼处的巷道周边围岩塑性区发育范围也逐渐增大、发育更深.  相似文献   

3.
杜儿坪矿8~#和9~#煤层为极近距离煤层,层间距仅为1.5~2.6 m.为了在8~#、9~#煤层采空区下进行巷道掘送,基于矿井煤层产状、地质构造特点、上覆8~#煤层回采状况及巷道布置形式,分析了巷道在采空区和煤柱下巷道布置的支护难点,得出不能在采空区下方布置9~#煤层顺槽和切眼,在区段煤柱下方布置9~#煤巷道时,巷道最优布置位置在距离煤柱边缘6 m处。  相似文献   

4.
近距离下位煤层面矿压显现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木瓜煤矿面临着近距离下位煤层安全开采的难题,本文采用UDEC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近距离上位煤层(9煤)开采后采空区及遗留煤柱应力分布规律,确定了下位煤层(10煤)开切眼的合理布置位置,并进一步对10煤开采过程中垂直应力、顶板垮落及塑性区分布规律进行模拟,从而得出了10煤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矿压显现规律,为10煤工作面开采巷道布置及支护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距离下煤层开采工作面出煤柱易发生动载矿压的问题,用理论分析与工程类比方法,就石圪台矿极近距离条件下12106工作面切眼的合理布置位置进行了研究。揭示了12102工作面出上煤层切眼动载矿压的发生机理,分析了12106切眼距上煤层煤柱边界不同距离的顶板破断规律,确定12106工作面切眼的合理布置位置距上煤层切眼边界3.5 m,工作面将不会发生动载矿压。得到了现场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极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下煤层开采的难题,阐述了极近距离煤层研究现状,对其特点提出了采用应力改变率选取下煤层开采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的方法,并确定了不同条件下巷道的合理断面形状及合理支护方式。根据西曲矿的具体条件,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确定了合理的巷道位置为内错6m布置以及合理的巷道断面形状、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西铭矿为研究背景,通过采用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其近距离8~#与9~#煤层同采时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系统的分析了8~#煤层开采时对其底板的应力分布以及破坏特征,并计算8~#与9~#近距离煤层同采工作面同采合理错距,以此来指导现场实践。  相似文献   

8.
极近距离下位煤层回采巷道优化布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极近距离下部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位置,即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巷道围岩变形量、两帮垂直应力、塑性区分布情况及对煤层群开采巷道布置合理位置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9.
木瓜煤矿为极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本文以10-102工作面切眼巷道位置选择为实例,对下层煤10-102工作面切眼巷道应选择在上层煤9-104工作面遗留煤柱影响范围的低应力区内进行探讨;通过理论计算与Flac3D模拟软件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当10-102工作面切眼与上煤层9-104工作面遗留煤柱错距为0 m、4 m、8 m、12 m时,探讨切眼受遗留煤柱影响的围岩变形及塑性区分布情况,其中煤柱错距为4 m时,切眼受上层煤影响的程度降到最低;通过煤矿现场验证,10-102工作面切眼掘进后,围岩变形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围岩状况良好,能满足综采设备安装要求;实践表明,遗留煤柱错距选择4 m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在宜兴煤业2~#与2_下~#近距离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基础上,对上位2~#煤层开采后遗留煤柱集中应力影响下,2_下~#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内错4~6m布置较为合理。2_下~#煤层1201-2工作面上下平巷的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内错5m布置时,顶底板移近量182mm,两帮移近量147mm,巷道未出现强烈的矿压显现,围岩变形量较小,支护效果较好。综合考虑安全性及回采率等因素,宜兴煤业2_下~#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内错4~6m布置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西铭矿南六采区8~#、9~#煤层距离近,9~#煤层开采时易受上部8~#煤层开采的影响,增加了巷道布置以及支护难度。采用理论分析、计算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布置的因素有上部煤层的保护煤柱以及上部煤层开采后底板的破坏情况。为避开上部8~#煤层残留煤柱的影响,由理论计算可得8~#与9~#煤层回采巷道的内错距离不小于8 m;通过数值模拟可得当内错距离大于10 m时,残留煤柱对下部煤层的影响最小。现场观测围岩变形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  相似文献   

12.
火区在煤层采动影响下可能通过裂隙影响下煤层安全开采,下煤层工作面应布置在上煤层采动减应力区。因此理论分析及UEDC数值计算研究下方煤层内错、外错10m条件下垂直应力、塑性区分布及垂直位移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工作面开切眼及停采线合理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内错10m布置下煤层工作面,可显著降低下煤层围岩应力,有利于回采巷道维护及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下煤层回采巷道支护的问题,从木瓜煤矿具体地质条件出发,采用理论研究、计算机数值计算分析、现场实测等综合分析方法对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内错式巷道布置情况下的巷道支护技术进行研究。确定了合理的巷道支护技术方案及合理的巷道支护参数,改善了巷道的维护状况,保证了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的安全可靠,实现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木瓜煤矿近距离煤层采矿地质条件,运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上煤层9煤采完后切眼附近及采空区围岩应力的分布规律,比较了切眼布置方案不同对采面矿压显现的影响,并结合理论分析结果,确定了下煤层切眼的合理位置,优化设计了下煤层切眼的支护方案,为类似条件下切眼的布置及支护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华亭某矿特厚急倾斜煤层开采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采沉陷预计和开采实践,针对采动影响区多基高压线塔进行了首采面开切眼优化设计。揭示了不同开切眼位置对各基高压线塔的采动影响情况,得出了各塔塔顶偏移量与开切眼位置的关系曲线,分析了高压线塔与工作面的相对位置和塔顶偏移量的关系,确定了首采面开切眼优化位置,进行了开采实践和地面监测。在未采取任何纠偏维护措施的情况下,地面10基高压线塔均安全运行,说明首采面开切眼优化位置基本合理,可为类似的多基高压线塔下采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沙曲矿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2号煤层开采工作面巷道围岩稳定性差的难题,以沙曲矿222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近距离煤层群半煤岩巷道锚杆合理支护技术。研究表明:通过对2、3+4号煤层及顶底板力学参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强度低,结合理论分析,确定了半煤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是围岩强度和支护系统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对契合现场实际情况的24种支护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为现场巷道合理支护提出了最佳方案。研究成果为类似条件下半煤岩巷道支护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条件,应用弹塑性理论及弹性力学理论分别对上位煤层开采后对底板的屈服破坏深度及残留煤柱在底板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力学分析计算。通过对煤层塑性煤柱临界宽度的计算,确定上位残留煤柱的稳定性,其在底板的非均布应力对下位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至关重要。经过综合分析确定出下位回采巷道合理的内错距,此方法可为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回采巷道的合理位置的确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下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方式是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某矿实际地质情况,对极近距离煤层同采条件下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和合理错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煤层间距较近,上煤层在开采后底板受到损伤破坏,严重影响下煤层巷道的支护,综合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因素,初步决定采用外错式巷道布置,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验证,错距至少应在9m左右,才能保证下煤层巷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布置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巷道,确定工作面间的煤柱宽度,确保巷道生产期间安全使用,根据矿压压力传递规律,对13~#煤巷道计算可知,13~#煤巷道应内错8~#煤柱,布置间距至少19 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3~#煤巷道内错煤柱中心线25 m,与计算结果一致,从煤柱核区宽度及两侧塑性区宽度角度分析,13~#煤层合理区段煤柱宽度为25 m。  相似文献   

20.
《煤炭技术》2016,(10):94-97
针对近距离煤层群下部巷道软岩底板的大变形的问题,结合补连塔矿2-2煤层实际开采条件,对复杂条件下的巷道底鼓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控制措施对软岩底板的适应性,确定了切槽卸压治理方案,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开采与卸压模拟。结果表明切槽措施对巷道底板变形有明显控制效果。确定了该条件下底鼓控制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