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我国危机矿山历史、现状;从2004~2010年国家实施<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的紧迫性,论述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过程中充分利用包括钻探、坑探在内的综合地质勘查技术;指出努力提高金刚石钻探技术水平将能提高找矿效果、降低勘查费用,为挖掘危机矿山潜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绿色地质勘查综合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绿色地质勘查是青海省乃至我国地质找矿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绿色地质勘查需要了解地质勘查工程影响生态环境的范围及形式,在此基础上综合多种先进的勘探技术手段,以最大程度降低扰动地表生态环境为基础满足预查、普查等阶段的地质找矿目的。其方法包括结合环保型冲洗液、浅层取样钻探、便携钻探设备浅孔钻探、重型钻探设备深部钻探与多向分支定向钻探取样方法等,并综合资料探索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开展绿色地质勘查。  相似文献   

3.
在论述我国实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的背景、重要性及总结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实施情况及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对钻探技术在危机矿山找矿中应用的要求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对能够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钻探技术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合肥召开的"深部找矿工作研讨会"上,与会者共同认为,我国深部隐伏的矿产潜力很大,找深部矿是我国今后矿产勘查工作的主要方向,大有可为.在深部找矿工作中,除了要利用更有效的地质理论作指导,更先进的物、化、遥感等新的探测技术方法外,钻探是取得最终结果的最基本的探测手段方法,尤其是今后的找矿深度超过千米以上,只能用钻探才能满足找矿的要求.即使开采矿山有坑道,同样需要用钻探来探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老矿山找矿项目、危机矿山找矿项目等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的实施下,深部找矿取得很多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但是深部找矿依旧存在许多的难点,从地质角度上来看,主要由于对于矿体的赋存状态和层位、控矿构造、围岩蚀变、找矿标志等矿化信息的推断上难度更大。棉土窝钨矿为了矿山资源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积极结合前人总结的粤北石英脉型钨矿"五层楼模式找矿方法"和叶天竺先生创立的"三位一体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找矿思路,通过对矿区内棉南北矿脉组以及木头坑矿脉组深部钻探工程,对这2个脉组深部进行探索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白银矿田地质勘查工作和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实施以来及中加合作勘查四年来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从找矿思路、钻探施工质量、物探技术方法三方面对以往的勘查工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白银矿田地质勘查工作和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实施以来及中加合作勘查四年来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从找矿思路、钻探施工质量、物探技术方法三方面对以往的勘查工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目前矿产资源形势严峻,矿山深部找矿已成为一种势在必做的勘查工作。论述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陕西某铅锌矿深部找矿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地层、已知矿体、蚀变带、断裂构造等地质体的建模与成矿信息综合分析、成矿规律总结,圈定了2个有利成矿区域,为矿山的深部地质找矿和矿山生产等工作提供了直观、快速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形势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10年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地质找矿潜力、勘探投资和钻探工作量、探矿权出让、新发现矿产地等主要指标,分析了地质找矿的形势;从矿业经济结构、综合利用、优势矿产保护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矿业开发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矿产勘查开发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质装备》2008,9(1):5-6
本刊讯,不久前在合肥召开的全国深部找矿工作研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主任陈仁义在题为"我国深部找矿工作进展和十一五后三年部署设想"的专题报告中提出我国深部找矿工作的总体思路,即紧密围绕国家急缺大宗矿产,以新的地质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勘查技术方法为支撑,加强重大地质理论与关键勘查技术方法攻关,开展重点成矿区带深部找矿示范,加快推进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引导和拉动矿山企业开展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整体推进深部找矿工作,力争创新深部成矿理论、优化勘查技术方法、实现深部找矿突破、创新勘查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对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应用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应用方向和相关创新问题进行了讨论,为促进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和老矿山深部与外围找矿项目实施基础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集中力量,以叶天竺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地质类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历时5年完成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总论)》专著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质找矿钻探技术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对我国地质找矿钻探技术装备发展经济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和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地质找矿钻探技术和装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包括岩心钻机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情况,煤层气钻机的现状,施工单位对新技术、新装备的需求等。提出了我国地质找矿钻探技术及装备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地质找矿中钻探工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钻探工程在地球资源勘查、地球科学和环境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的精度和效率。由于体制和环境等因素导致钻探效率低、效益差、事故多、技术发展缓慢等问题。结合河南钻探工程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矿山地质勘查难度,提升矿山地质勘查效率,对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矿山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矿山地质数据处理、轮廓线生成、三维实体模型与块体模型构建等步骤构建矿区地质三维模型,以建立的三模模型为基础,通过视点变换、模型变换等过程实现矿山地质三维可视化,最终达到高精准与高效率的矿山地质勘查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钻井施工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科学钻探技术体系。详细论述了该新型科学钻探技术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其在“科钻一井”施工中取得的主要技术指标;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正在或即将实施的科学钻探丁程项目情况;结合即将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2005年已启动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找矿勘查工作计划,展示了探矿工程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老旧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地质找矿的重点,如何利用现有理论或结合实际工作成果来实现老旧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突破,亟待深度研究。对于河北省承德地区某斑岩型铅锌矿床 ,以往勘查工作集中在斑岩体本身及其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床),忽略了外围构造裂隙内矿体及深部铜钼矿体的研究。近年来的地质勘查工作表明,该区铅锌银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发育,激电异常与控 制矿体延伸一致。钻探工作发现,斑岩体外围石英砂岩中分布有热液脉型铅锌银富矿体,深部存在铜钼矿体,岩芯原生晕样品分析显示该矿床矿化具有垂直分带性。通过对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矿体围岩蚀变、矿化 分带等特征的总结研究,并将这些特征与斑岩型矿床典型矿化分带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其与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特征一致,找矿潜力巨大,从而明确了该区外围寻找铅锌银矿,岩体内浅部寻找铅锌银矿、深部寻找铜 钼矿的找矿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物化探异常划定了2处找矿靶区,为预测该斑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外围及深部找矿前景和指导今后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主题:深部找矿和深部探测中钻探技术的机遇与挑战2012.10福建厦门主管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土钻掘与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承办单位:《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编辑部一、论坛主题及背景主题:深部找矿和深部探测中钻探技术的机遇与挑战背景:近年来,深部找矿、攻深找盲、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多项重大找矿行动的实施,以及最近启动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煤炭地质勘查领域,定向钻井施工工艺的应用,大大拓展了钻探工程的应用领域,钻探施工工艺从最早的直井,发展成U型煤层气井、水平对接井、地下水平分支井,钻探工程的应用领域也从最早的资源勘查,拓展为煤层气井、页岩气井、地质灾害治理、矿山抢险救援等多领域并驾齐驱的发展新格局。对煤炭地勘探单位应用定向技术的必要性,以及该技术应用的工程意义和经济意义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辽宁省老矿山找矿,通过全国危机矿山找矿项目的引导示范作用,带动了矿山企业自主投资找矿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实践证明,500~2000m第二成矿空间的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加强老矿山深部、外围勘查是增加资源储量缓解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在今后找矿工作中应依靠成矿与勘查理论的指导作用,依靠地质勘查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依靠多元化投资,加大投资额度,促进老矿山找矿工作,实现老矿山找矿工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