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拥军  屈曙光等 《矿冶工程》1999,19(4):43-45,51
根据大洋多金属结核中各主要元素的还原性差异,用碳作还原剂,在直流电弧炉中选择性还原熔炼大洋多金属结核,获得了合格的富锰渣产品和熔炼合金。富锰渣中锰收率达91%,铜、钴、镍、铁进入熔炼合金的比率分别为:96.73%,98.13%,98.53%,92.90%。  相似文献   

2.
富钴结壳的还原熔炼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还原熔炼方法处理DY105-11富钴结壳得到富锰渣和熔炼合金,在还原剂焦粉配比为9.5%,炉渣碱度0.29,熔分温度1360℃的优化条件下,Co、Ni等有价金属入合金率接近100%,富集倍数达5以上;Mn入渣率达97.85%,渣含Mn32.89%,实现了Mn与Co、Ni等有价金属间的有效分离及富集,为进一步回收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五矿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取样所得结核矿为原料,采用非焦还原熔炼工艺回收其中Co、Ni、Cu、Fe、Mn金属,研究了还原剂种类及用量、造渣剂用量、熔炼温度和熔炼时间对金属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剂无烟煤粉用量8%、造渣剂硅石粉用量1%、熔炼温度1 250 ℃、熔炼时间1.0 h条件下非焦还原熔炼大洋多金属结核矿,Co、Ni、Cu、Fe进入合金中,回收率分别为97.32%、98.62%、98.47%、95.90%; Mn进入渣中,回收率为99.08%。  相似文献   

4.
大洋多金属结核熔炼合金锈蚀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贺泽全  段兴无 《矿冶工程》1996,16(4):40-43,56
研究了大洋多金属结核熔炼合金锈蚀浸出分离除铁工艺。采用能明显加快锈蚀反应速度的高效添加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于浓度为45g/L的稀盐酸介质中,鼓空气锈蚀-0.180mm合金粉末7h,反应完全,有价金属Cu,Co,Ni浸出率分别达98.33%,97.86%,99.46%,锈蚀液中铁为痕量,实现一步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5.
大洋富钴结壳熔炼合金的锈蚀浸出及除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裕军 《矿冶工程》2004,24(6):42-44
采用锈蚀浸出工艺处理DY95-9航次大洋富钴结壳熔炼合金粉末,研究了浸出酸量、浸出时间及催化剂对合金中钴镍铜等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在最佳锈蚀浸出条件及经除去浸出液中的少量铁后钴镍铜锰的浸出直收率分别为93.68%、94.55%、91.73%和95.62%,而几乎全部的铁、磷、碳和钼等进入浸出渣中,锈蚀浸出过程中铁基本不耗酸。  相似文献   

6.
采用含碳冷固结球团———二步电炉熔炼工艺对包头中贫氧化矿浮选铌精矿进行了熔炼试验研究。第一步可实现脱铁、磷、硫,得到富铌渣;第二步再经电炉还原,得到合格的铌铁合金。温度、碱度和还原剂是影响铌熔炼的主要因素。对于含Nb2O5116%,Fe4568%及P032%的原料,经所制定的工艺熔炼,可得到含Nb≥10%,Nb/P≥10的铌铁合金,全流程铌的收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大洋多金属结核中有价金属提取技术的研究状况,简要分析了工艺的选择原则,并对推荐的3种提取工艺,即熔炼-浸出、还原焙烧-氨浸和加压酸浸进行了评述。就在中国建立第一代结核冶炼厂作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锈蚀浸出工艺处理大洋锰结核和富钴结壳混合熔炼合金粉末,研究了氯离子浓度、盐酸加入量、添加剂铜离子浓度以及空气和氧气等对合金中钴镍铜等有价金属浸出的影响。在最佳锈蚀浸出条件下铜钴镍浸出率分别为96.39%,93.51%和95.20%,合金中大部分铁进入渣中。  相似文献   

9.
大洋多金属结核抗坏血酸还原酸浸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抗坏血酸还原酸浸大洋多金属结核的新方法。常温(室温)常压下,加入少量抗坏血酸,在稀硫酸溶液中浸出20min,多金属结核中有价金属即可达到较高的浸出率(%):Mn、Ni、Co>98,Cu>97。抗坏血酸还原酸浸法还可成功应用于软锰矿、锰银矿等陆地难浸氧化矿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日本大洋海底多金属结核加工方法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日本通产省十多年来对大洋多金属结核冶炼方法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重点在还原焙烧氨浸法,亚铜离子氨浸法,氯化焙烧水浸法,高温高压硫酸浸出法和硫化熔炼硫酸浸出等五种方法进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基础上,又提出3种改进方法,即炭还原氨浸出法,亚硫酸氨浸法,硫化熔炼氯气浸出法,试验结果表明硫化熔炼氯气浸出法为处理大洋多金属结核的最佳治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