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助磨剂提高鲕状赤铁矿磨矿效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鲕状赤铁矿的磨矿工艺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Z-164D三种助磨剂对鲕状赤铁矿磨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磨矿条件下,当磨矿浓度80%时,三种助磨剂在最佳用量时可使磨矿产品中-0.074mm粒级含量分别提高30.25、29.83和30.15个百分点;但与不添加助磨剂时的最佳磨矿效果(此时,磨矿浓度70%)相比,产品中-0.074mm粒级含量仅分别提高了0.72、0.30和0.62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助磨剂对鲕状赤铁矿磨矿的矿浆粘度、磨矿产品形貌和磨矿产品表面硬度等变化的作用,揭示了助磨剂提高鲕状赤铁矿磨矿效率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4.
某鞍山式贫赤铁矿石选矿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某鞍山式贫赤铁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该矿石进行了磨矿钢球制度优化和选别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试验所用φ160 mm×180 mm球磨机,以直径为15、20和25 mm的3种钢球(质量比依次为24%、36%、40%)作为磨矿介质,可为后续分选提供泥化程度较轻的磨矿产品。在该钢球制度下,将矿石磨至-0.071 mm占75%,采用分级-重选-磁选-反浮选工艺流程进行分选,可获得铁品位和铁回收率分别为66.69%和76.22%的综合铁精矿。 相似文献
5.
6.
7.
助磨剂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试验室分批磨矿试验中,研究了几种化学药剂单独使用和混合使用对磨细石英、磁铁矿的影响,用宏观的分批磨矿试验和微观的显微硬度、表面ξ—电位、矿浆流动性及透光率等相结合的测定方法,分辨了吸附降低硬度学说和流变学理论的各自作用效果及其应用场合,在此基础上提出兼有这两种作用混合用药的方案,克服两种学派的片面性,为筛选助磨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某铁矿采场不同部位的矿石性质差别较大,影响选矿生产的稳定,易造成生产指标的波动。为稳定生产,对采区深部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选矿厂可根据采区内不同部位矿石的可选性,及时、合理地调整工艺参数和操作策略,更好地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9.
研山铁矿地表超贫赤铁矿石选矿厂受矿石性质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工艺过程与生产指标稳定性差,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现节能提质、降本增效目标,在进行了系统的工艺流程考察和工业试验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工艺技术优化:①将粗细粒分级旋流器沉砂嘴直径增大10 mm,使溢流与沉砂的产率比从35%∶65%优化为20%∶80%。②将一段磨矿分级系统的低铬钢球更换为高铬钢球,将[?]120 mm+[?]100 mm钢球变更为[?]100 mm+[?]80 mm+[?]60 mm钢球(级配2∶4∶2),沉砂嘴规格直径缩小10 mm情况下,球磨机内再无破碎或变形的小钢球,返砂比由450%降为250%~300%,球磨机处理能力提高约70 t/h。③将二段旋流器给矿渣浆泵由200ZJ-I-A65型更换为250ZJ-I-A65型,配套电机功率提高65 kW,二段球磨机装球率提高4个百分点情况下,旋流器组开启台数由5台调整为4台;在旋流器给矿压力提高20 kPa、给矿浓度下降9.99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旋流器分级效率提高了19.14个百分点,二段磨矿浓度显著提高3.74个百分点;球磨机在给矿-0.074 mm含量下降3.80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排矿-0.074 mm含量大幅度提高5.40个百分点;④通过限定螺旋溜槽的分选浓度、及时调整集矿滑块的位置显著改善了螺旋溜槽的分选效果;将浮选抑制剂苛化淀粉、捕收剂GK68一次性加入搅拌槽改为将苛化淀粉分别加入搅拌槽和扫选3浮选槽中、GK68分别加入搅拌槽和精选浮选槽中。经过上述多项工艺技术优化,综合精矿品位稳定在65%左右,精矿合格率由32%提高到80%以上,尾矿品位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工艺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